孫建華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而是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方面。這樣的語文教學雖然不會妨礙學生與他人的正常交流,但是不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在當今社會,說話與交流已經成為一門藝術和技巧,有時對表達方式進行小小的轉變,可能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口語交際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首先,教師要注意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除了基本的語言連貫、吐字清晰、邏輯正確,還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例如在生活中巧妙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既可以使語言描繪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在課堂授課中,教師需要注重說話的方式,把握好說話的“度”,為同學們帶來輕松有趣又飽含知識營養的課堂,從而讓學生逐漸領會口語交際的內涵所在。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區分場合,在不同的場合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
二、激發學生說話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抓住學生的特點,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口語表達,可以幫助他們在不斷的訓練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在學習課文《小貓與大樹的對話》時,教師可在文章中選出學生感興趣的部分,讓學生積極進行口語表達。在文章的結尾,季羨林說:“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教師可以接著說:“苗苗想知道有效的背誦方法,你們能為她支支招嗎?”此時同學們會紛紛將自己認為最好的背誦方法說出來。當某個學生說出了一種背誦方法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追問,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做更深入的交流。
三、在游戲中鞏固口語能力
小學生大多喜歡做游戲,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游戲,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課前說話三分鐘”的活動,每天請一到兩名學生來“說話”,題材不限、形式多樣,可以講自己的身邊人、身邊事,也可以告訴大家精彩的電視、電影片段,重點在于讓學生輕松地開口說話。這樣的方式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在活動進行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要求,例如說話的類型或重點等,為學生精心設計話題,促使學生說話更加規范、有條理,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長此以往,學生會掌握有效的說話方式,同時增強自信心,做到人人敢說、人人會說。
口語交際訓練并非難事,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只要教師能夠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弱項進行有效的訓練,同時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持之以恒,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