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媛
摘要:美術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指導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鑒別等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精神活動來正確認識美術作品。可以開拓藝術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美術欣賞;審美重點;授課方式
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欣賞客體與主體發生一種審美關系。通過大量的審美感知和體驗的交互活動,逐漸使主體的評價標準與客體的審美價值相吻合,以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
面對一幅繪畫作品,該如何欣賞?這是每一個人都會在心里問的一個問題。
一、我認為,美術欣賞課教學大致上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解說型。是教師對美術作品、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的講解和說明。
二是問答型。是就美術作品、欣賞知識、欣賞原理等所做的師生問答式交流方式。
三是討論型。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各種討論,教師則作為援助者。
四是自由型。是學生在學校內外自發地、自由地對作品進行欣賞。
二、抓準教材作品審美的側重點
但為了增強欣賞內容的趣味性,不斷地豐富課堂內容,只是備好課寫好教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結合欣賞課的需要,首先選好欣賞的題材和內容。因為每一件美術作品最突出的美點所處的部位不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點也就會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點分析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側重于造型和材質的表現力;有的側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側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有的側重于某種造型形式和技法的運用。
無論側重于哪個方面,美術欣賞課應該是師生互動,共同創造的結晶,它的創造性價值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掘每件美術作品,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并能對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對教材中的作品哪些做到重點分析欣賞,哪些做到點到為止,哪些應該讓學生直接讀文欣賞或課后自查資料欣賞,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但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能準確地抓住作品諸多的審美點中一兩個最為突出的美點來設計教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才不會千篇一律,學生才有興趣可言,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的創造力。
三、授課方式要靈活多樣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自主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中,觀賞者在觀賞美術作品時,最初的感受往往是獲得美感的重要基礎。課前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后,不要立即講解,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鐘,也可以以討論的形式,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使教師唱獨角戲變為師生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
2、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作品內涵。
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及藝術家在這些畫面中表現出來的藝術處理手法,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系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而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后,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讓學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從中獲得美的體驗。例如:八年級上冊(湘版)教材《公益招貼畫》這一課時,先讓學生欣賞《綠洲》這幅招貼畫,學生看到這幅畫時都覺得新奇、覺得不可思意,藝術家怎么可以把這些不相關的物組合到一起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學生會展開討論。這時在給學生加以提示(藝術家對這幅設計采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處理手法),學生會對這種以前自己沒有嘗試的繪畫手法表現的特別感性趣,很想動手去嘗試的設計一幅類似的招貼畫。這時不妨讓學生參照《綠洲》的藝術處理手法描繪一幅包含有樹木形象的環保主題作品。嘗試巧妙改變樹木原有的空間位置和環境,創造出新奇的視覺形象。
3、情景創設,從中品味藝術魅力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等精神內涵,即意蘊美。在審美直覺這種表層的心理活動刺激了欣賞者的感覺后,將不滿足于停留在表面的連鎖反應,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我們都知道音樂和美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音樂是一切藝術門類中最為抽象的藝術,可音樂同樣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因而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聯想,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眼前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假如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把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并茂,聲色俱全的表現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并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造力。例如:七年級下冊(湘版)教材《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這一課時,在欣賞剪紙作品時,可以放一些歡快喜慶的音樂做背景,將學生很快的引入這種喜慶的情景中,去感受剪紙獨特的藝術魅力,喚起欣賞者,使其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中。
總之,美術欣賞是中學美術課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欣賞美術作品,不但要引導學生注意作品的形式美和技法處理方面的知識,更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挖掘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鑒賞觀。
參考文獻:
[1]《美術欣賞教學的類型及引導方法》——李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