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為
摘要:德育工作一直都是我國小學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內容,但是一直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已經成為了小學教育工作的難點。因此,本文從審美教育的角度探討了審美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闡述了小學德育的概念。為引導小學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新的教育形勢。
關鍵詞:德育;美育;辯證關系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一些不良思想也沖擊了當代學生。甚至出現了道德滑坡的現象。因此,全社會都開始關注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道德教育。我國教育部門也制定了相關政策,為德育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導。本文從審美教育的角度探討了審美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闡述了小學德育的概念。為引導小學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新的教育形勢。
1、傳統的美育思想
在長期教育中,小學的審美教育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近些年來我國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小學審美教育也成為了教育功能里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小學教育通常是基礎教育,是我們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孔子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曾經主張通過言行將我們的審美教育滲透到教育系統中。凡是受過教育的人都要接受審美教育,并且要求教師自己和學生都在不停的追求美,無論是在生活之中還是在學業中。
孔子在提及審美教育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首先我們來談談“興于詩”孔子曾經說過詩經三百篇,篇篇出自真情,他認為詩經用來教育情感,可以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情感,培養正確的情感,朱熹也同意孔子的詩歌觀。他認為詩經能夠用其中蘊含的情感打動人,讓人獲得真正的情感品德。詩歌通過詩歌教導學生,并在塑造學生的高尚品格和意識形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能夠樹立我們中國傳統美德中的君子形象,鑄成善良的品德。孔子所倡導的這種教育不僅是學生文化知識的教授,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您的文學風格與您的簡單角色相匹配。
“立于禮”是在講孔子認為做事情要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學會克制自己這樣便會達到“仁”的境界,孔子結合了儀式和仁,仁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儀式是一種消除物質的約束,儀式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的。但卻有束縛感情的一種抽象品質,在人的修身和立身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孔子所倡導的倫理道德是規范人們的言行教育,培養人們的道德情感教育。“儀式”的本質是基于感情,它補充了我們所倡導的審美教育。
“成于樂”,樂對于孔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他的“樂教”思想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教育思想,樂是建立在人們純潔的內心的基礎上的,通過音樂形式來引發情感流露,從而提升內心世界,對于樂教來說他對審美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來驅除人們內心世界的雜質,從而實現“樂教”在審美教育中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2.孔子美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孔子心中的紳士是一件好事。明事理,飽讀詩書的人。孔子通過“詩教”來培養君子,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君子的內在美和外在美只有完美的結合,為了達到最高水平的美學,我們必須在孔子的“詩教”審美教育理念上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才能使學生學習到真正的審美教育。打個比方來說: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豐富的課余時間,讓他們在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每個人大聲的朗讀詩詞,說出對于詩詞的理解,利用每一首詩詞背后的故事編排一個有畫面的情景劇,對傳統故事加以理解。深化學生對紳士形象的認識,也是讓他們了解古代審美教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文明社會的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通過“禮”教教會學生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對于孔子來說,他認為真正的儀式不是我們表面的外在奢侈,而是我們心中最真摯的感情和最高的道德品質。禮教是非常的注重內心思想和自我判斷的,也是在充分的強調自我約束力的重要性,同時要強調我們內心最真摯的情感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加強小學生思想教育和自律是我們審美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我們要在傳統的“道德”上進行創新,對小學階段的審美教育進行分階段的分級教育,而不是盲目地灌輸。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同學,他們已經有了對自己的判斷以及約束力,我們就要對他們進行一些細節上的教育,找一些視頻信息,加深他們對“教學”的印象和理解,從而更好地培養審美教育。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塑造能力比較強,我們要的禮教可以在教育過程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通過一種娛樂的方式,把一些傳統的文化知識傳授給他們。我們要告訴他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他們心中自然就會對審美有一定的理解。
通過“樂教”來教育小學生對藝術審美的追求,在審美教育之中,美和善是他們的核心“樂教”對于調和人的情緒來說發揮著極大地作用,當一個人沉浸在音樂世界中時,它會驅走分心。小學美育應注重教育形式,創新審美教育,注重各種教育方法的整合,運用各種藝術知識。調動小學生生審美思想的積極性,小學生的審美教育要多多接觸各類的審美活動,潛移默化的得到審美觀,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
德育和美育是不能相互分離的,在美育中會體現德育,培養一個孩子的道德修養,不僅僅單單靠著德育,還有美育的存在,我們不僅要跟上社會的潮流也不要忘記傳統教育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審美教育對于在上基礎課程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在上小學的孩子處于比較好塑造的階段,我們教育他,樹立他的審美觀,這不單單是培養德育那么簡單。
3.總結
總之,在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的辯證關系中,道德教育是審美教育的核心,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道德判斷力和審美能力。美育是實現德育的重要途徑。審美教育依賴于道德教育的指導,使審美意識更具有思想哲學;道德教育依靠審美教育來豐富其內涵,從而起到培養情感,培養道德素質的作用。因此,在德育過程中,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緊密結合,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審美教育的特點和優勢。教育和教育,強調美德和美,克服道德教育,單一內容和枯燥形式的缺陷,對構建新的德育模式,開辟道德教育新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崗峰.美育與美學[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鄧澤軍.略論新世紀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挑戰[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1).
[4] 疏仁華.新時期學校德育低效原因及高時效性對策探析[J].教育論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