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蘭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教育資源,可以說是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需要、有助于幼兒學習活動開展的幼兒家庭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總稱。如果在幼兒園課程建設或實施過程中,發(fā)掘家庭教育資料為課程所用,那么這些豐富的資源就會為幼兒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多方面的內容和便利的條件,為孩子們拓展一個更為廣闊、更有內涵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因此,如何搭建好家園溝通的平臺、豐富家園互動的形式,在幼兒教學管理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家園溝通,不是家長或教師單向的、線性的影響,而是一種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在課程建設與實施中進行家園互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教育理念,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的表現,了解教師如何實施課程、如何組織活動,同時通過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孩子的表現,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觀念,采取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最終達到更有效地開展家園合力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家園互動;健康成長
一、開辟“新、奇、特”的家長園地
多樣化的家園聯系欄是家園互動非常有效的一種形式。為了吸引更多的家長瀏覽,我們可以創(chuàng)新并規(guī)劃不同的欄目和內容,讓家園聯系欄體現出新、奇、特的園本特色。“新”是內容要新穎,“奇”是形式要出奇,“特”是方法要體現特色。如設計“家園智慧樹”的小區(qū)塊,根據幼兒園課程實施進度,讓家長與孩子在家尋找資料,將與主題相關的知識寫在紙樹葉上,使“智慧樹”不斷茁壯,使家庭資源成為班級資源。像“家園互聯網”,只要在家園聯系欄旁邊放一個簡單的信插,家長就能隨時寫信反饋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情況,成為一條教師與家長互通信息密切聯系的渠道。開創(chuàng)出這樣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具有班級特色的家園聯系欄,能使家長之間、家園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更多,并成為家長與教師溝通的重要窗口。
二、舉辦具有研討氛圍的家長會
在課程實施中,開展教學活動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像利用活動室墻面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寓意鮮明的墻飾,以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并且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還要根據不同主題活動的教育內容不斷更新,在這上面所需的時間與資源的收集就占據了教師很大的工作量。家長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資源,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積極合作者,同時家長具有不同的知識與職業(yè)背景,可以為幼兒園提供豐富的信息來源,而且家長具有自身的教育優(yōu)勢,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和在家庭中的情況,可以為幼兒園提供有關幼兒發(fā)展的豐富信息。因此我們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定期召開家長會,創(chuàng)設家園之間共同研討的機會,推進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在進行新一個教學主題前期,通過家長會,讓家長了解這個教學主題的目標和主要教學活動,并且以互動研討的方式,讓教師和家長共同探討如何有效利用家庭資源,以使孩子的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我們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發(fā)展,因此等家長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意圖,也就會心悅誠服、積極主動地幫助教師共同收集材料,使班級環(huán)境布置得豐富多彩,讓教師和幼兒順利完成教學活動。通過這種研討式的家長會,不僅能發(fā)動家長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家庭物品資源,也利用了家長在知識技能、情感、社會人際關系上的精神資源。大家通過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不僅學到了理論、經驗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而且對于教師來說,對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適時組織家長助教活動
幼兒園課程即活動,而以主題活動為特色的課程內容是幼兒園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現,是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家園互動,使家長成為課程的實施伙伴,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育者,就能更好地促進課程建設和推動課程實施。我們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有著不同的專業(yè)特長,比如與行業(yè)有關的主題活動,像理發(fā)師、廚師等,我們就可以充分挖掘家長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開展家長助教活動,我們就能利用家長的工作崗位、技能等特長,將家長請進課堂參與教學。像交警爸爸給孩子們組織了交通安全模擬演練,理發(fā)師爸爸給孩子進行現場理發(fā),醫(yī)生媽媽生動地講解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等等,通過與課程結合的各種家長助教活動,家長可以協助教師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意識。
四、利用好家長的社會實踐資源
“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幼兒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動,它讓幼兒走出園門,在廣泛接觸社會的同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獲得了體驗,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而開發(fā)家庭資源為實踐活動所用,就是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之間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步調一致的活動實施過程,它需要建立在家長與幼兒園的互相信任基礎上,即幼兒園對于家長提供資源的信任、家長對幼兒園課程有效性的信任。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前,我們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向家長宣傳實踐活動的目的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一方面,利用家長資源為幼兒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家長們明白了孩子經驗的積累對發(fā)展的綜合影響,就會有意識地帶孩子走向大自然、大社會。像結合主題的實施,利用家長的工作便利與單位資源,讓孩子親身到消防隊、郵局、診所、超市等地方參觀實踐,走進花棚、蔬菜大棚、果園,在親自觀察實踐的同時聽聽農藝師的講解。在家園互相信任與配合下,開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知識、經驗,又有效地促進了孩子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課程建設和實施過程中通過多條途徑、多種策略開發(fā)家庭教育資源,不僅能充分挖掘家庭資源中人與物的資源,使其為幼兒園服務、為課程服務、為家庭服務、為幼兒服務,還能通過家園之間的協同,達到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建立親密的家園合作伙伴關系,達到全面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以及家庭教育的水平。當然,家庭資源的利用還體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方面,這種資源是可貴的、持續(xù)的、發(fā)展的。我們應當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策略,使家庭與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孩子營造更健康的成長空間,為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