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
摘要: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是有智慧的象征。幼兒期是孩子語言能力啟蒙、發展的關鍵期。5-6 的幼兒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詞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能夠與成人進行交談,能用連貫性的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抓緊這個時期努力發展幼兒的語言,努力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努力營造真實的、豐富的語言運用環境,讓幼兒擁有盡可能多的語言經驗。本文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社會性; 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興趣
為進行啟蒙教育的幼兒教師,必須認識至幼兒語言早期培養發展的重要性,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吸引、支持、鼓勵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同伴或其他人體驗到語言交往的樂趣,打下語言交流的堅實基礎。本文對于幼兒園具體的語言活動教學展開以下討論:
一、營造真實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
筆者本著民主和諧公正平等的態度,努力營造真實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讓幼兒積極踴躍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走向自由民主和諧的發展軌道。幼兒對自然界的事物充滿著好奇與幻想,而詩歌《雪地里的小畫家》不但能激發他們學習和欣賞詩歌的熱情,而且還能把他們帶到一個無限遐想的天地。是誰在潔白的雪地上畫畫?這樣讓幼兒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激發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詩歌《雪地里的小畫家》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語句重復,句式整齊適合幼兒學習和仿編并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活動:《雪地里的小畫家》師: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猜猜它們是誰?他們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師:它們的腳印像什么?引幼兒大膽想象,幼兒說出小雞的腳印像小草、竹葉……小貓的腳印象梅花、餅干……小鴨的腳印像楓葉、雨傘……引導幼兒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孩子們,我們一起來夸夸這些雪地里的小畫家吧!”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仿編詩歌。
二、注重細節鞏固語言能力
老師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還應利用課余的細節,鞏固幼兒的語言能力。具體措施有:一是早晨的自主閱讀。早晨是幼兒精神狀態最好的時間段,閱讀效率高。教師要幫助幼兒養成晨讀的良好習慣,通過晨間老師帶動幼兒朗讀,能有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餐前進行語言游戲。教師可以在餐前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比如:詞語接龍,能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日常詞語,實現幼兒之間的模仿學習,不斷在游戲中豐富詞匯量。三是餐后閱讀。幼兒們用餐時間有長有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差,為用餐快的幼兒提供各種兒童讀物,不僅幫助他們養成隨時“以書為友”的好習慣,還有助于語言能力的提升;四是午睡前的故事欣賞。睡前聽故事是很多幼兒的習慣,老師可以在午睡前給幼兒們朗讀溫馨的故事,幫助幼兒入眠;五是進行隨機的個別聊天。在課余時分或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幼兒的心情是最放松的,教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隨機和個別幼兒進行聊天,聊天內容可以是幼兒關心的事情或人,比如“今天是爸爸還是媽媽送你上學的啊”等,有利于幫助幼兒提升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三、視、聽、講、做結合法
所謂“視”指教師提供具體形象的對象,如實物、現象、圖片、圖書等,讓兒童充分地觀察并講述。比如,孩子們在認識字詞的時候,我們應該附帶圖片,讓他們根據圖片推測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聽”是指教師用語言表述、啟發、引導、暗示、示范等,讓兒童充分的感知和領會。大班的幼兒要能主動、積極、專注的傾聽別人講話,迅速掌握別人說的主要內容,并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講”是指兒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表述個人的認識。這里有必要引出“談話”和“講述”兩個概念。張明紅認為:“談話:指人們以問答或對話的形式進行的言語交往。講述:是指發展兒童的獨白言語的形式,獨白言語是比談話更為復雜、周密的口語表達形式。”我們可以為兒童提供實物和圖片,讓他們用幾句話來描述實物的外形、性質、用途、使用方法等。“做”指的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通過兒童的參與或獨立操作活動,幫助兒童充分的構思,從而組織起更加豐富、連貫、完整、富有創造性的語言進行講述。比如在結構區,給幼兒提供材料讓他們自由的搭建,然后再向同伴或者老師介紹自己的“成果”。這四個方面有機的結合會更有效。
四、注重游戲活動的利用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玩的自主性游戲之一,它不僅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的環境,而且使幼兒在“小社會”中盡情地使用交往語言,為幼兒語言的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開展角色游戲時關于主題的產生,角色的分配,幼兒們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幼兒喜歡警察,就讓幼兒伴演交警,遇到一些人橫穿馬路或酒后駕車,幼兒們會上前制止,并作耐心細致的工作,解釋交通規則……使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充分體驗創造想象的樂趣。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是有智慧的象征,因此開展好角色游戲,通過玩角色游戲使幼兒們在玩的過程中積極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從而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提高。
五、音美語言教學活動
音樂活動中,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聯想感覺到什么然后用語言描述出音樂旋律所表達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聽《春天來了》這首歌,幼兒就會說“我感到天氣變暖了,田野變綠了,柳樹發芽了,野花到處盛開,蝴蝶蜜蜂蜻蜓在野草花叢中飛來飛去”。在美術課上讓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繪畫的內容,并說說繪畫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線像什么弧線像什么孩子就會七嘴八舌地說螺旋線像媽媽的頭發,像海螺,像蝸牛,像螺絲等而弧線像彩虹,像小橋等。這種方式能促發孩子想象和思考,在輕松、渝決的氛圍中提高幼兒言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作為幼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要努力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努力營造真實的、豐富的語言運用環境,讓幼兒積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體驗到語言交往的樂趣;在游戲活動中為幼兒語言的運用,這樣才能有助于幼兒提升語言能力,為將來的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安雪花.淺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A].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3.
[2]劉鶴.創設良好語言環境發展幼兒語言能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