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洋洋
摘要:人類社會在發展中不斷的面臨著變革,從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從信息社會展望未來的職能社會,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會得到廣泛應用,并對各領域造成巨大的影響,其中包括新聞傳播領域。將人工智能引入到新聞傳播之中,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需要引起社會的反思。本文以人工智能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其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并探討了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變革,對變革進行了反思,具有很強的前沿性。
關鍵詞:人工智能;新聞傳播;智能新聞;媒介環境
引言:
不可否認,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應用具有可行性,人工智能作為科技研究的主要方向,其會逐漸的完善,并應用到新聞傳播中。早在2015年,騰訊嘗試應用機器人程序撰寫新聞稿,這是國內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首次應用,由于智能技術尚未完善,還無法對其進行推行,若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完善,豈會逐漸引發新聞傳播的變革,在未知的情況下,需要對其進行反思。
一、人工智能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人工智能基于人類的智慧,將人類思維應用到技術系統之中,賦予機械、程序邏輯思維,使其可以替代人類進行相關的作業。新聞傳播應用人工智能比較晚,又被稱之為智能新聞、程序新聞,通過對數據的智能提取以及分析,自動生成新聞稿件,對新聞進行客觀報道。智能新聞常應用在社會新聞之中,并對新聞傳播領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智能新聞通過程序自動生成稿件,對數據進行文本填充,其不僅提高了新聞傳播的質量,還有效規避的人力資源成本的投入,減少人工數據分析產生的失誤情況。人工智能以標準化、系統化的新聞傳播方式,實現對數據的分析、羅列。騰訊在2015年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新聞傳播之中,美國早在2009年便研制出智能新聞稿件撰寫程序,但由于技術問題,其在評論類新聞傳播中還無法應用,并不具備人類的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在此過程中,大量的新聞產生,信息冗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1]。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的變革
(一)新聞生產
新聞的生產是通過信息采集、記者采訪、實地勘察,并經過編輯人員整合分析之后得出的。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會改變原本新聞的生產方式,知識新聞生產發生巨大的變革。智能系統會基于網絡數據庫,對數據庫中的信息資源進行采集,并將具有相關性的信息進行整合、整理,通過自動編輯的手段,對新聞消息進行發布,期間不需要人工參與。在新聞生產中,可以得知的是,人工智能尚未具備獨特的思維,僅僅可應用到新聞編輯中,而無法應用到新聞撰寫中。所以,現階段的人工智能僅僅在數據性新聞報道、財經新聞報道、客觀新聞報道中具有適應性。
(二)媒介環境
媒介的發展階段可以將其稱之傳統媒介、網絡媒介、自媒體媒介,基于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其會對媒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推動融媒體環境的高速融合,呈現出新型的媒介形態。其將會具備現階段媒體的特點,具有信息化、智能化、數據化、系統化、動態化特點。若在新聞傳播中需要照片,智能系統通過數據庫搜索引擎,快速查找圖片,甚至具備語音合成功能,甚至可以分析網絡中的輿情。現階段,可僅僅基于數據整合、信息整合的新聞媒介傳播,正處于逐漸變革之中,隨著智能技術的完善以及應用的深入,其將會向智能傳播媒介環境中轉化。
(三)新聞發布
智能技術的應用,新聞傳播發布形式上發生變化,通過職能數據分析功能,讀取受眾的信息瀏覽狀態,基于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對新聞消息進行推送。程序新聞的發布基于受眾的選擇傾向性進行,在了解受眾愛好的基礎上,為受眾提供想要的信息。但此種發布方式會嚴重影響新聞傳播的價值導向、輿論導向作用,致使很多具有價值的新聞缺失,不利于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構建。基于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的應用,其在新聞發布形式上的變革,會對新聞傳播的基礎價值造成影響[2]。
(四)新聞表現
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是一種巨大的變革,基于數據技術的應用,其發揮出人類無法實現的功能,基于智能技術的函數邏輯計算,實現對數據的深度分析,在對海量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基礎上,進行可視化的新聞報道。人類的精力有限,無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但人工智能創造出新的新聞表現形式,在新聞表現形式上進行了變革,其衍生出了地圖數據新聞、圖解數據新聞。此外,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沉浸式”新聞產生,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為受眾提供更加真實的新聞場景,這也是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表現造成的影響[3]。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的反思
(一)新聞傳播深度反思
基于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以人為主體,在深度調查、研究之后,才能夠完成一篇價值性的新聞報道。基于智能新聞分析,其在某些地方無法發揮出人力資源的價值性,甚至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基于程序新聞的產生形式分析,其在產生過程中,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數據庫中的數據為基礎,但基于新聞消息、新聞評論、深度報道中所蘊含的內在價值,無法將其充分表現出來,致使新聞的價值性缺失,無法發揮新聞傳播的價值觀引導作用。
(二)新聞傳播信息反思
在反思過程中,人們需要加強算法新聞對人們的綁架作用,媒體在推送新聞的過程中,基于個人的愛好進行,僅僅關注新聞的點擊量,忽視新聞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力,這種傳播方法會形成“信息繭房”,致使人們沉浸在愛好新聞之中,新聞接收數量增加,但質量逐漸減少,會導致受眾判斷力下降。若在新聞傳播中出現上述問題,會嚴重影響新聞傳播的安全性,加強受眾的趨同心理,推動網絡暴力事件的產生[4]。
(三)新聞傳播倫理反思
基于人工智能對新聞傳播帶來的巨大變革,其在影響新聞傳播方式的同時,可能會導致新聞行業內部出現問題,嚴重影響現階段新聞行業的穩定運行,致使大量的新聞從業人員失業,對行業的發展造成沖擊。算法新聞在形成過程中,受數據來源影響較大,網絡數據來源過多,無法保障其準確性,很有可能會形成嚴重的規范問題,致使其出現假新聞,影響受眾的正確認知。假新聞是新聞傳播行業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影響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此外,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倫理失范現象,其在采集信息、分析信息的過程中,很可能會侵犯個人的隱私,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基于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的應用,新聞傳播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問題,需要受眾人員給予高度重視。
(四)新聞傳播應對策略
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表現出良好的應用性能,但其無法完全獨立于人而存在,盡管技術可以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能夠應用到新聞稿件撰寫過程中,但無法發揮人在新聞傳播中的價值性。人們對程序編寫的新聞評價并不高,雖然其在速度上具有優勢,但新聞的質量才是核心。新聞傳播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為了減少其對新聞傳播造成的消極影響,新聞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在新聞報道中重視人文情懷的滲透,將程序新聞與人工新聞進行有效整合,使智能新聞服務于人工新聞,將兩者的優勢進行整合。此外,新聞的內在在于價值觀、輿論的引導,人工智能無法對新聞的真假進行分辨,新聞工作者可通過數據對比、實地勘察等方法,找到新聞消息中的問題。新聞工作者需要發揮監管作用,積極傳播具有社會價值的新聞,對受眾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最后,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若過度依賴于程序,會嚴重影響新聞傳播行業的價值性,甚至降低了新聞行業存在的意義,在新聞百年發展過程中,新聞機構要重視人的主觀作用,將人工智能作為新聞傳播的輔助工具。
結論:
總而言之,雖然人工智能程序在新聞傳播中尚未普及,但其對新聞傳播造成的影響可以預見。基于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變革,這種變革存在未知性,需要對其進行客觀的反思,了解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應用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明確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的創新形式與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1]李林容.人工智能時代結構化傳播環境及傳播新路徑的形成[J].出版發行研究,2018(07):47-51.
[2]米華.AI驅動下智能化新聞戰略研究——以美聯社的智能化新聞實踐為例[J].編輯之友,2018(07):104-107.
[3]呂新雨,趙月枝,吳暢暢,等.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化生存與人類傳播的未來”圓桌對話[J].新聞記者,2018(06):28-42.
[4]南長森,陳秋霖.聚合·內爆·創新·提升:2017年新聞傳播學科發展管窺[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1):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