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紅


摘要:經過十年的積淀、創新和發展,河南科技大學MBA教育已經走過了由個性探索、過程修正、組合創新與健康發展的成熟之路。其中最主要的經驗就是理念層面的精準定位,教育層面的項目設計與執行,以及在思辨模式培養、國際化視野開拓、創新創業進取、社會責任的自覺和實戰能力的提升這一系列·特色層面和效果層面的精心鑄就。
關鍵詞:河南科技大學;MBA;理念定位;項目實踐
河南科技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于2008年開始招生,至今已經10年,共計招生近800人,畢業400余人。目前,學校在讀MBA學生共計300余名。已畢業學員中,有90%的學員工作職務得到晉升,95%的學員對學校MBA教育比較滿意。在2011年國務院學位辦對學校MBA項目進行的合格評估中,學校MBA項目獲得小組第一,評估結果為“優秀”。
回顧這10年的歷程,感悟最深的是在開辦之初對MBA教育理念的定位和這10年間對MBA教育理念的堅守與踐行。
一、理念層面的精準定位
理念,是一種境界與高度。不管是辦教育還是開公司,理念都是決定定位、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路徑選擇的關鍵因素,也是統領一切行動的指南。在開辦MBA教育之初,河南科技大學就精心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理念體系。處于第一層級的是地球、人類與社會責任。處于第二層級的是思辨為啟,倫理為界,社會為本,知識為用。處于第三層級的是商戰中不敗的角斗士。
第一層級理念的根據主要基于MBA教育的認識論。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須具有國際化的眼光與對人類自身和生存環境的維護具有高度的警覺性,體現出對社會責任的自覺認同。
第二層級理念的根據主要是基于MBA教育的方法論。即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為切人點,以道德和法律為行為邊界,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立身之本,知識僅為滿足思辨、倫理和社會需求之用。
第三層級理念的根據主要是基于MBA教育的行為論。商場如戰場,是智力、體力,戰略、戰術的綜合博弈。MBA教育就是要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戰場上馳騁,能夠按照角斗的規則進行博弈.并且處于優勢的地位。
這三個層級的理念統領了學校MBA的10年發展,也指明了未來發展的向標。
二、教育層面的項目設計
基于上述理念體系,學校在2008年就將MBA項目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能夠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滿足中原經濟區戰略需求的,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和應用性特征的中高級管理人才。按照這樣的目標,學校從管理體制上做了如下安排。
(一)MBA教育中心由學校直屬領導,管理學院負責日常運營
與河南省其他高校MBA項目管理相比,本架構的最大特點是,管理學院與MBA教育中心在業務管理方面是平行且融為一體的。這不僅僅為MBA教育提供了由學校MBA教育領導小組直接領導的權威性,而且也保證了MBA教育資源與管理學院的教育資源的一體化配置,雙方相得益彰。
(二)培養方向的凝練與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基于洛陽屬于三線城市的特點,MBA學員大多數來自中小企業的中高層員工,他們自身和所在的企業都比較注重務實的業務管理,對務虛的戰略管理的需求不太強烈。因此,學校將MBA培養方向凝練為財務與金融、人力資源管理、中小企業管理、制造業管理四個方向,并明確非全日制學生前四個學期上理論課程,第五學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最長不超過五年。調整后的學習年限更有彈性,更適合非全日制MBA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工作實際。
為了保證這四個方向的培養質量,學校采取了靜態與動態相結合、模塊化的培養方案。從靜態角度來講,四大方向有相同、穩定的結構體系:“基礎課模塊+方向課模塊+實踐課模塊十選修課模塊”。從動態角度來看,各模塊的調整頻率不一,一般呈現出“選修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方向課程體系>基礎課程體系”的遞變規律。選修課基本上是3年調整一次,方向課基本上是5年調整一次。這種調整不僅是基于知識的更新,更主要的是基于我國和中原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公司治理的技術平臺與掌控方式的升級換代。
(三)討論式的案例教學與社會實踐課程體系豐富多彩
實戰性的案例教學是MBA教育的重要一環,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諸如多媒體教室、案例討論室、沙盤、多功能會議報告廳等硬件設施,出臺了《河南科技大學MBA教育中心關于對MBA案例寫作的獎勵辦法》,購買了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MBA教學專用案例課件,同時建立了授課教師自編的本土化的案例庫,庫存的案例達150余個,并且進行3年一次的更新與增補。在自編案例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管理咨詢與我國大型國企——A公司的"L集團扭虧戰略”咨詢方案案例研究》《旅游局長的困惑》《中國珠寶業的“沃爾瑪”之夢》《小型民營企業人才流失問題分析——以龍門駕校為例》等,其中由席升陽教授等撰寫的《美國管理咨詢與我國大型國企——A公司的"L集團扭虧戰略”咨詢方案案例研究》榮獲中國首屆MBA百篇優秀案例獎。在案例教學中主要以學生預習、教師精講、分組討論、代表發言與辯論的方式進行。
綜合性、前沿性、熱點性的專題講座也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方式。10年來,學校開設各種相關講座80余次,代表性的主講人有聯合國高級經濟事務專員賴尚龍博士,美國維特堡大學商學院教授AnitaWood博士、David Waters博士和Sara Cook博士,瑞典布萊津格理工學院Moss博士,臺灣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建森教授,倫敦經濟學院(LSE)Connson Chou "eke教授,平安銀行鄭州分行投資銀行部高級產品經理丁俊昌專家,大連理工大學徐雨森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張敦力教授,美國楊百翰大學Mitsuru Saito教授等。
企業家與MBA學員論壇也是著力開展的特色活動。10年來學校已召開數屆這樣的論壇。參加論壇的有洛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萍、洛陽大張集團董事長張國賢、洛陽欒川重渡溝風景區董事長張建獻、洛陽容威有限公司董事長車炳恒、洛陽金鑫集團總裁朱艷君等。
(四)高效運行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與剛性執行的方式來保證MBA教學質量的穩定與提升。
第一,嚴格執行學生管理制度。對出勤率未達到2/3的取消考試資格,對少數紀律觀念淡薄、曠課較多、請假較多的MBA學生進行通報批評。
第二,加強MBA教學過程的監督與控制。MBA教育中心從教學資料選定、課堂授課、內容更新、作業案例、試題量、試卷形式等方面嚴格把關。學校研究生處采取專項檢查、定期檢查、隨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
第三,抓好教學質量的反饋與評估工作。由MBA教育中心向學生發放無記名的《河南科技大學MBA教學評估表》,并進行匯總,計算出學生的評估得分。評估結束后,MBA教學評估小組會對被評估教師進行點評,及時反饋。對于評估未達到要求的教師,將按照相關的管理規定予以處理。
第四,強化學位論文指導、檢查各環節,規范論文審查與答辯管理。指導教師實行“雙向選擇”制度。學生在選擇導師的過程中,可以選報3個導師,盡量滿足學生的第一志愿。MBA論文從開題到答辯實行導師負責與導師組把關相結合的制度。由導師對學生的論文研究綜述、論文研究提綱等進行指導,在論文開題和中檢環節選擇五位校內導師,從選題意義、論文寫作的重點難點、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論文結構的邏輯性等方面進行指導和把關。畢業論文實行“預答辯”和“盲審盲評”制度。預答辯環節對沒有達到畢業要求的學位論文堅決要求其作者重新修改,并在3-6個月后重新進行預答辯直至通過。對通過者,在正式答辯前全部進行“盲審盲評”,未通過者不允許答辯,在3~6個月后重新進行預答辯和答辯。
三、特色層面的精心鑄就
沒有特色就沒有優勢。基于區域商業環境和自身實力的判斷,學校將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MBA項自的特色來進行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學校MBA項目特色建設的支撐體系日趨完善。
以工商管理的知識教育為基礎,通過科學研究方法論、自然辯證法、西方哲學、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教學,輔之以時政熱點講座、與海外學生交流和本土企業考察等方式來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模式,提升國際化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實現提升學員綜合素質的目的。學校并不期望MBA學生一出校門即鑄偉業,更注重強調厚積薄發,后來居上。
(一)思辨模式培養
在科學研究方法論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對科學發展史和哲學發展史中的代表性事件與重大爭議的論題的解析,讓學生理解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方法對科學與哲學產生的重大影響,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對同一個客體進行剖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內容涵蓋東西方的自然觀與自然研究方法論、科學觀與科學研究方法論、技術觀和技術方法論,涉及從古到今數十位有影響的科學家與哲學家。該課程被學生稱為“摧毀傳統觀念的洗腦課程”,也被中國超星學術視頻全程錄制,編輯成25集視頻在網上播放。
(二)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和創亞教育是學校有比較優勢的科研方向,具體表現在:第一,從2000年開始,出版了中國創業學相關的11本專著;第二,教改項目“大學生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獲2009年河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三,20102013年連續獲批科技部專項“河南省創新方法河南科技大學培訓基地建設”等創新方法工作課題。
長期以來,學校依托該方向的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嘗試,同時把它引進了MBA教育之中。具體做法是:在MBA的課程體系中融入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的元素,通過開設創業學與創業教育的系列講座,使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比較有特點的是,由2009級MBA學員焦愛軍所領導的,以MBA學員組成的開元對接團隊共計發表論文40篇,參加各種論壇10余次,這種自發的研究團隊和取得的效果在全國MBA學生中間還不多見。他們撰寫的《MBA知行實踐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教育影響力》和《河南科技大學MBA就業與創業培訓項目組自我剖析與研究》,在河南省第四屆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培訓教育實踐優秀論文評選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三等獎。還有許軍博士指導的“創業創新團隊”,也在省級、國家級大賽中屢屢獲獎。
同時,學校還組織MBA學生面向本科生開辟“成長論壇”,根據自己的實踐經歷和親身體會,圍繞勵志教育、職業生涯、創新實踐、創業發展等方面開展系列專題講座,促進他們人際交流、演講、理論與實踐經驗運用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國際化的視野與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提升
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前沿性、熱點性專題講座和企業考察來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這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美國維特堡大學商學院David Waters博士的“美國MBA教育發展”,聯合國首席經濟事務專員賴尚龍博士的“21世紀全球發展議程與世界政治”,倫敦經濟學院(LSE)Connson Chou Locke教授的“LeadershipStyle and Effectiveness”,金鑫投資集團朱艷君總裁的“后危機時代中國金融業的改革進程”,西安交通大學仲偉周教授的“尋租理論及其應用”,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韓傳模教授的“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美國楊百翰大學Mitsuru Saito教授的“使用代理安全評估模型評價出入口管理對安全的影響”,平安銀行鄭州分行投資銀行部高級產品經理丁俊昌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與并購融資實務”等講座,MBA學員普遍反映“啟發很大”“受益匪淺”。
(四)與國內外MBA項目的交流合作
學校MBA教育中心秉持國際化視野培養的理念,數次帶領師生到國內外訪問。10年來,中心前往訪問的學校有臺灣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臺灣靜宜大學管理學院、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等。來訪問河南科技大學的學校有美國維特堡大學,臺灣的銘傳大學和靜宜大學等。
美國維特堡大學商學院與學校MBA教育中心,雙方各選5名MBA學員結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不同案例通過互聯網進行討論。2011年5月維特堡大學商學院師生一行13人對學校MBA教育中心進行訪問,這5個小組的中美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學校還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進行創新創業管理、戰略管理、管理溝通三門MBA課程教學的共享共建的合作。
四、學生滿意、用人單位滿意和社會滿意
經過10年的積淀、創新和發展,河南科技大學MBA教育已經走過了由個性探索、過程修正、組合創新與健康發展的成熟之路。這期間有困難、有試錯、有汗水、有喜悅。經過這10年來的教學質量、用人單位、學員跟蹤等一系列的調查,可以說,學校的三大教育理念、綜合性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實戰能力的打造基本都已實現。
比如,優秀畢業生的代表昊迪,在自主創業過程中提出的“智慧農耕ERS5.0"生產模式,全程1583項生產數據監測,將種植技術轉化為960項動作標準,讓農民可以“零”技術種植高品質果蔬,實現了“技術動作化、管理數字化、運營眾創化、農業綠色化、產品品牌化”。他提出的“數字農業+扶貧”模式,在南陽、商丘、焦作、長春等地開花結果,帶動1.2萬人創業就業,創業土地規模達5萬余畝。他的事跡先后被《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新京報》等媒體廣泛報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汪洋也到他的公司進行視察。吳迪先后榮獲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中國青年創業獎創業先鋒獎、河南省青年五四獎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CCTV2015年度三農人物等榮譽,并參加中國共青團十八大會議,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第十七屆(2018)全國MBA培養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中,河南科技大學派出四個代表隊參加比賽,其中由2017級MBA學生薛孟博、王巖、關迎迎組成的代表隊榮獲三等獎。在第五屆全國管理案例精英賽西部區晉級賽中,2016級MBA學生楊國林獲得個人“最佳風采獎”。在“森宇雙童杯”第六屆全國管理案例精英賽西部一區晉級賽中,學校2017級MBA學生梁宇杰、關迎迎等組成的代表隊獲得季軍。在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國MBA中部聯盟峰會中,學校也榮獲多項大獎。在2018圣牧杯第四屆國際商學院沙漠友誼賽中,學校有8個項目獲獎。
還有學校2009級MBA校友馬繼遠,在各級報刊發表散文、隨筆、小小說等作品數百篇,并多次在國家、省、市文學類征文中獲獎,還在《洛陽晚報》開設了專欄《信馬由韁》。學校2014級MBA校友鮑英杰的救人事跡被《河南日報》以“河南好醫生,高鐵救病人”為題進行了報道。
可以說,河南科技大學的MBA教育真正做到了學生滿意、用人單位滿意和社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