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摘要: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科學知識的作用也愈加明顯,很多家長過于注重學生科學知識素養,認識不到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此種錯誤理念引導下,多數學生都形成了不懂基本禮儀、逆反心理強、心理脆弱等諸多不良品質,對學生的學習發展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育滲透;學生
引言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班主任,應根據中職女生的特點,確立她們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她們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她們的主動性,搞好班級德育工作。
一、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意義
一直以來德育就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內容,特別是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德育的重要性更是愈加突出。德育簡單來說就是教育工作者依據當前社會要求,有目的地對受教者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方面教育。學生階段是其人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塑造學生良好品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但是觀察當前諸多學生不難發現,由于大多數學生所處家庭環境原因,其道德培養以及人生價值觀形成情況不容樂觀,說一不二的家庭地位,重智輕德的教育觀念,使得學生形成了任性、自私等意識行為,甚至還有部分獨生子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固執、不能批評等多種情況。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極為必要的,我們應當從小培養學生感恩之心,教會他們尊重他人。
二、以情育人潤物無聲——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一)用心對待學生
1.用愛激勵學生
“愛生如子”是教師常說的一句話,很多教師也是這么做的,但是其最終效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們不能了解學生。雖然自己選用了多種關心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用于這種方式,導致最終效果不佳。比如,很多學生都有著極強的表達欲望,但是由于過于恐懼,害怕自己說錯話、害怕辜負老師期待的眼神,所以干脆避而不答,長此以往,導致其學習信心變差。
知人才可善教,要想做好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須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品質性格進行深入了解,并完善其個人檔案。同時還應當實時關注學生個人變化,并對其資料進行修改,依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選擇適當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發現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捕捉任何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機并對其加以鼓勵,使學生在積極教育環境下完成德育學習,培養其學習信心。
2.用愛溫暖學生
學前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心理之間的關系與距離,而師生交往是決定“關系”和“距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是以“愛”為基礎的,具體表現為:關心、尊重、溝通、愛護,并通過此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此種學習氛圍下,學生的情感經驗會逐漸累積,會更為自主的接受教師教育,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后,學生才會對身邊的人表現出同等的關心。
作為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跟學生展開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生剛剛入校時,教師應當實時觀察學生一舉一動,還要加大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關系。在交談過程中,聊一聊學生喜歡的明星、喜歡的電影以及讓她感到開心的事情,做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3.用愛鞭策學生
真心愛護學生,就必然對其有著嚴格要求,沒有任何原則的愛是溺愛。因此,在學生教育中,教師應當依據不同學生實際情況對其提出適當、合乎情理的要求,當然嚴格要求學生必須要以學生為基礎。在批評學生時,應當以善意的初心開導學生,對于屢次犯錯的學生,應當給予適當的批評,并對其進行長期監督,使其在松弛適度的環境下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進而更好的完善學生人格。
(二)用心教育學生
1.懂得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
作為學生學校中的“家長”,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實時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考慮學生感受,關心學生學習、生活的細微變化與進步,并對其進行及時引導與鼓勵,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應當做學生的朋友,在遇到問題后,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試問善于做學生朋友的班主任,誰會不喜歡呢?當然,朋友也并非讓學生放任自流,而是要對學生各個方面發展耐心引導,做到寬泛有度,一分嚴格之水加以九分感情之蜜才可釀成教育的甘露。
2.民主處理問題,給學生自我表達的權利
一個班級有很多學生,每天會發生很多事情,教師不可能件件落實,在處理班級事情時偶爾會加上一點主觀色彩,如若事實與教師所了解的有出入,不僅是學生受了委屈,而且學生對教師也會存在信任危機。“辯護”不僅可幫助教師了解事實真相,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提升學生維護自我、自尊意識,因此,為了更好的落實德育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做學生的聽眾,一分為二的看待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了解學生內心想法,而后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職責。
3.看準時機,選取最佳時機開展德育教育
在學生教育中,如果貿然把學生叫去談話,很容易傷害其自尊心。因此,教師應當耐心等待德育教育時機,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達到最好教育效果。比如在某次事件后,學生面對教師有著極大的愧疚心理,這是教師接近學生的最佳時機。因此,教師應當提前了解其個人情況,主動接近他們,了解整個過失過程,鼓勵他們,告訴他們這種解決問題方式時不對的。一些學生極易犯錯,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應當耐心的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在“犯錯—改正”循環中成長,在教師的鼓舞下振作起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個性和尊重意識的培養,幫助她們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和藝術,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永新 .打破學前教育瓶頸 ,關鍵在幼師 [J].同舟共進,2018(11):24.
[2]宋維蘇 .讓中職德育課堂“活”起來 [J].職業 ,2018(2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