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皎 江日升
摘要:互聯網融資是近年來新興的籌資方式,具有籌資基礎強大,集資周期短,入門門檻低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中小企業籌資的手段。本文立足于新型籌資方式——互聯網融資,深入了解金融科技以及眾籌融資、P2P籌資等融資熱點,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特點,發現其問題所在,進行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籌資渠道;風險防范
我國中小企業就行業規模和經濟實力雙向壯大,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盡管國家對于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持續明朗支持的態度,在財政資金上支持其減免稅以及展開部分融資支持、政府補貼行為不斷,但普及面是遠遠達不到大規模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因資金鏈斷裂的中小企業多不勝數,所以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融資依然困難。近年來引進了國外發展較好的P2P平臺與眾籌等互聯網融資方式,擴寬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籌資渠道,增強了中小企業生命活力。
一、中小企業籌資風險
1.企業自身帶來的籌資風險
網絡帶來了信息數據的完善,通過中小企業在過往的電商平臺上留下的購銷記錄,反映其誠信評級,借此對中小企業進行一個是否可以借款的評估。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控制良好,自身的風險控制要做到完美,不然同樣的得不到網絡平臺的融資。搜狐經濟在對于以往眾籌例子中的調查,適合中小企業的股權籌資成功率僅僅是0.67%,這其中項目的創新力度原因導致的失敗占比重不容忽視。
2.國家政策方面的籌資風險
企業選擇了不同的融資模式就要在相應的方面做到承諾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以此贏得市場與下一輪投資者的信心;同時股權激勵也受到國家法制的約束一不小心就越界非法集資,這就需要中小企業慎重選擇平臺,2015年《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開展互聯網股權眾籌試點,股權籌資必然成為趨之若鶩的改革熱點,活躍中小企業籌資市場,使得企業籌資新渠道一直生機勃勃。
3.投資人方面引起的籌資風險
眾籌平臺的退出機制仍然不完善,許多投資人在投資中小企業時,僅僅看中的是平臺的承擔方信譽,并沒有過多關注被投資方信任度問題,導致項目失敗時對于投資熱情的打擊過大,資金集結速度會大不如前,所以這里還是考慮到中小企業的誠信問題,搜狐經濟在對于互聯網眾籌的研究中就指出投資人等待回報就只能等到企業上市或者下一輪融資,這就造成了投資者積極性或許會被打擊,如何退出新型的回報機制是未來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眾籌的思考方向。
4.網絡技術引發的籌資風險
網絡融資運用大數據帶來可觀的低成本,提高效益與溝通的同時建立起大數據創新信用評級模型有助于控制風險。但該技術的實行并不久,缺乏可靠的信任度也會加劇風險,這就可能造成投資者對于新興融資方式的熱情大減,中小企業在其中的信任成本增加。對于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是基于一些常用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京東等,數據的不全面性并沒有辦法證明融資平臺沒有排除掉優質中小企業,讓中小企業沒法選擇此種新型融資方式。
二、中小企業籌資風險防范對策
1.加強監管力度
加強互聯網金融的機構監管是必不可少的,在金融科技的監管制度完善的過程中,出具詳細的細則,規定好禁區和底線,把控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如國家證監會等官方機構出具的法律細則以及認證的市場準入的工作到位,都可以改善金融科技行業整體的安全性,做到了對于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督與保駕護航作用。同時非持有相關市場準入的交易平臺也應該納入監管,對于其相關的金融活動予以法律的約束,嚴懲金融詐騙事件,約束被投資的中小企業卷錢逃跑等惡性事件,以防打擊投資者信心從而引發投資人風險,穩固行業的交易安全性。這不僅僅是監管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監管主體參與金融創新的過程,給中小企業一個更為完善安全的融資環境。
2.借力P2P借貸平臺
中小企業通常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自身規模的限制,沒有辦法達到產業垂直化的規模鏈,整個生產周期過長降低了競爭力,但是在此借助于京東等成熟的P2P借貸平臺,就可以借助其平臺多年的強大數據資源建立自己的信用評級帶給投資者信心引來融資,同時也可與京東等各大電商巨頭形成有力的商貿生態圈。在京東等借貸平臺上借貸,再經由其平臺購訂相關的生產原材料等,加強供應商合作并其為自己的融資對象,發展良好健康的資金血液鏈,依靠大平臺的力量更好的解決自身規模小難以得到融資的問題以及投資人不穩定因素造成的融資難風險。
3.企業強化自身實力
中小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就融資問題要結合開源節流,內外兼顧,探求外部融資的同時也可以改善自身財務結構的促進作用。加以財務部門的人才化建設,在財務科學規劃方面加以重視,資金的運用充分恰當以及產量最大化作為目標,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要點。資金運用到位,帶動產品最大產能化進而造就良好的企業運營循環,也有利于給融資市場樹立正面積極的企業形象,信用評級方面也會帶來有利影響。
4.行業自律性提升
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新血液——互聯網金融,打破傳統融資方式的局限下,帶來的風險也是基于互聯網融資行業的發展漏洞。因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應該貼合線下實體經濟的發展,在給予中小企業融資的過程中提升服務的質量、效率以及相關的融資成本降低等優勢補貼,讓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在線下實體,避免一些網絡風險。同時要求相關的互聯網融資平臺更多的披露自己的信息,完善自我的網絡平臺,讓信息天平更多地傾向中小企業,在選擇安全的融資平臺方面更具優勢。
參考文獻:
[1]張麗坤.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的融資模式[J].財會學習,2018(07)
[2]劉惠君,宮兆輝.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的風險及防范[J].經濟師,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