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民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不斷深入與執行,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創新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課堂,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關鍵詞: 創新;課后練習
創新《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氛圍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型課程,它融合了思品、社會、勞動、健康教育等多項內容。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關注學生的需求與體驗。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狀態保持在一個輕松愉快,精神集中的環境中,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狀態和氛圍下吸收老師的教導,積極學習。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中,老師要營造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朋友和知己,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淡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和意識,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花心思,巧妙設置民主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給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
一、創新課堂內、外的教學內容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聯系小學生生活的相關活動或游戲為載體,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讓小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所以,將小學品德與社會和生活相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材內容又比較枯燥,深奧,不能貼近學生生活,就大大限制了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為輔,以貼近學生的生活為主實施教學。不要僅僅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而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教師要的真正的課堂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將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實現思想教育本身用于生活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脫離教學實際,要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進行《我們的校園》教學時,由于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開展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室之中,還可以設計一些學生都比較喜歡的活動,像跳繩、跑步和踢毽子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親身體驗,參與其中,從而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各種活動體驗,可以感受到在生活中處處是教學。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的實際中學習。社會生活實事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蘊含著實用的人生真諦。社會生活的實事動態通常能夠給學生更加深刻的氛圍感染和思想體會。教師通過選取生活實例,可以讓學生們開動自己的腦筋,主動的用眼看,用心去感受。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可愛的中國》中的《江山如此多嬌》一節中的“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時候,就可以先組織同學們參加親近大自然的活動,帶他們游覽九嶷山,欣賞紫霞巖、三分石等自然風光,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然后讓同學們說說你還了解哪些自然風景區,老師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并介紹祖國的幾處著名的自然風光,如桂林山水、泰山、大明湖等讓學生感受祖國是多么的美麗!最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祖國的自然風光以及贊美祖國自然風光的詩文佳句。這樣,課堂氣氛就很活躍,同學們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掌握也就牢固了。為了讓學生多增長一些見聞和知識,教師還可以把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包括看到的新聞和雜志,比如精彩的奧運、神奇的航空航天、豐富多彩的傳媒生活等題材,都可以拿來供學生學習。
創新教學方式,杜絕枯燥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重視對學生的生動教學,深刻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每個品德老師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他們童年該有的快樂生活和價值形成方式,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需要,尊重他們,傾聽他們的真正想法。
二、創新學生的課后練習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理論性較強而又與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的學科,要求學生的理解能力頗高,將課后練習視為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充分實現了思想品德知識的內在“消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時要有一定的創新。因此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后練習。課后練習可以是1、鞏固知識型。做課后練習時學生學習鞏固基礎知識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徑,應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應該得到充分地發揮。2、查漏補缺型。通過課后練習能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欠缺,及時彌補自己該掌握的知識點,同時,教師也通過查看學生的課后練習能審查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遺漏點,及時補充。3、培養能力型。高度重視通過練習對各種能力的培養和增強,尤其是對所要考查的知識的獲取和信息的解讀,調動和運用知識,探討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如在教完五年級上冊《我的祖國》中的“祖國疆域有多大”一節后,我設計了課后練習:1、查閱資料,了解我國的領土面積是多少?2、查找地圖,看看我國與哪些國家相鄰?這個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態度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為目標的綜合性教學課程。作為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老師,要積極創新課堂,結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將課程內容與生活真正融合到一起,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參考文獻
[1]朱霞。思想品德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