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中職語文的教學需求,教育的改革呈現必然趨勢。中職語文教學日漸趨于邊緣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低。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提升中職語文教學質量,成為中職語文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語文;創新;一體化
一體化教學下的語文課堂不在只是停留于語文的課文教學,而是讓語文學習更貼近生活。通過對學生未來職業的演示,讓學生能夠更明白自身所學專業,從而掌握語文的基本技能。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在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基礎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教師成為指導者。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設施為基礎,體系為保障
健全的一體化教學模式體系應該包括:“課程的科學設置、教材的合理編寫、實訓場地的配套建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升、產學結合的精誠合作等。”一體化建設可以緩解學生畢業壓力、增強學生競爭力,推動教學完善發展。
語文作為基礎課程,教學目的是從社會崗位需求出發,以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為依據,實現課程內容與環境、實際工作與任務的統一。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章節形式,將文本內容轉換為模塊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學內容的設置,緊緊圍繞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道德修養,讓學生學學習更多,讓教學課程體系系統化、完整化。
一體化教學評論體系中包含了教師教學情況評價體系和學生學習情況評價體系。主要特征是:關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重視過程與結果,重視局部與全面;既在乎知識結構,也在乎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評價的多元化、科學化,追求效果和效率的統一。同時,一體化教學模式也是一種為了實現學校與職場零距離的全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就能對職場的環境和崗位要求有所體驗,學習到專業的、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例如,幼兒教育專業語文課程設計,幼師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對幼兒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能力。我們設計的任務名稱是“四季的描述”。設計意圖:豐富學生詞匯量,訓練學生總結、提煉、概括能力;鍛煉學生考察,理解能力。學習任務: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各小組通過研讀課文,總結季節特點,編寫季節說明書,并自選一篇散文制作相應的季節剪貼畫,并完成相應的幼兒活動設計課展示。學習內容:可以定為《一日的春光》冰心、《荷塘月色》朱自清、《故都的秋》郁達夫、《濟南的冬天》老舍,讓學生進行文章理解與欣賞。
二、學生為主體,興趣為導向
一體化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形式不同,采用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在沒有教師先授的情況下,自主、自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則以指導者的身份僅對學生做引導。學習中,教師還可以以學生成績為依據進行分組,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中職學生已經具備了識習句讀的能力,教學時,教學內容的編排和目標制定,以及教學形式都應該以學生的專業水平為基礎,輔以多種教學方式,提升中職生的學習水平。讓學生通過與同學之間直接的切磋,同術業有專攻的教師雙向交流,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幼兒教育,“四季的描述”。教學過程的安排就可以是:1.教師上課,初步講解后布置任務;2.根據一體化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3.考核,老師點評;4.寫一篇季節說明書,完成一張季節剪貼畫;5.運用所學內容,進行活動設計創設,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教學流程是: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2.仔細研讀課文,編寫季節說明書;3.根據課文內容,創作季節剪貼畫。這樣的教學設計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探究引發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為引導,“雙師”為目標
一體化教學,教師不僅要布置學習內容,還要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要在教學思想上進行改革,從而實現對教學課堂的改革,并且從教學時間中對教學思路進行總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從根本上對教學理念的轉變,促進教師角色的轉換。
一體化教學模式中“雙師型”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即“具有教師資格證的同時,具有所教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在能力素質上既具備文化課教師一樣的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又具備企業行業一線專家一樣的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實踐操作技能。”中職語文一體化教學,教師只有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才能滿足課堂有序進行,完成相應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一體化教學模式是適宜我國中職教育發展的教學方法。語文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構成;語文作為中職教育的必修課,對其他科目的教學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因此,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必將促進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推動社會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相龍,王錦.關于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策略的研究[J].職業,2018(23):49-50.
[2]霍志剛.淺談職業教育中的一體化教學[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