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嶺梅 李少付 武杰
摘 要: 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地方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研究內容是以地方(蚌埠市)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統計學方法分析不同專業、年級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需求的差異,了解在校大學生對本校開展此類教育的評價,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學校更好地制定創新創業教育規劃提供幫助。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需求 地方高校 學生群體 調研 教育規劃
1.引言
日前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近年來地方高等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發展創業教育,通過設立創業課程、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發明創造、參加創業訓練項目、學科(技能)競賽等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1]。2017年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在提高教育質量方面提出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培養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強化實踐動手能力[2]。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師資隊伍、建立創業基地等路徑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3],整合系統內外的各類資源,構建良性互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4]。本次調研的主旨是從學生的角度了解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各類途徑與學生需求的差異,提出改進措施,以期真正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
本次調查問卷的調查對象是蚌埠市大學城三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調查數據主要來源為蚌埠學院在校大學生),采取整體隨機抽樣和分類隨機抽樣的簡單抽樣方法,按不同院校、不同專業類別、不同年級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2.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數據分析
2.1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2.1.1信度分析。
通過問卷測量得到的,反映調查對象客觀現象的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即調查問卷設計質量,需要通過問卷測量能力檢驗。這個指標是用Cronbach α信度系數評價的,這個α在0—1,α>0.8時,表示量表信度很好;0.7—0.8,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是在0.6—0.7范圍內,表示量表可以接受但需改進。
利用SPSS軟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求調查問卷做信度分析得出Cronbachs alpha系數表如下:
由表1可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求調查問卷Cronbachs alpha系數>0.7,信度較好,此問卷調查具有可靠性。
2.1.2效度分析。
問題是構成調查的要素,調查問題的性能就成為影響調查問卷效度的因素之一。從前面的效度檢驗可以看出問題的取材、長度、鑒別力、難度及編排方式都和效度有關。如果調查的問題設計合理,即如果問題的取材合理、長度適中、有相當的鑒別力且難度分布適當、編排也較合理,那么調查結果的檢驗就會有很高的效度。本次調查問卷的發布隨機,運用相關統計學方法,查閱相關文獻,使問卷具有有效性。
2.2問卷調查基本信息分析。
2.2.1信息主體分布(學校)。
本次調查問卷對象針對地方院校在校大學生,發布網上電子問卷總瀏覽量404完成率81%,數據總量329份。其中蚌埠學院占236份,安徽財經大學19份,蚌埠醫學院21份,其他(學校)53份。
2.2.2專業分布情況。
此次調查的樣本中理工類占39.21%,人文類占12.16%,經管類占31.31%,藝術類占8.81%,醫學類占5.78%,其他占2.74%。
2.2.3年級分布情況。
此次調查的樣本(見圖2)中大一學生占14.89%,大二學生占31.61%,大三學生占43.77%,大四學生占9.73%,大五學生占0%。
2.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情況了解分析。
2.3.1大學生獲得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
此次問卷調查受訪人數299人(見圖3),其中A接受教師授課133人,B參加校內創業計劃競賽165人,C到企業參觀訪問115人,D個人創業實踐經歷117人,E聽取企業家創業講座103人,F其他途徑28人(一個人可以同時接受多少途徑)。
2.3.2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必要性分析。
此次問卷調查受訪人數329人(見圖4),其中A認為有必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占62.01%,B沒必要開展此類教育的占12.16%,C需要針對少數學生開展此類教育的占20.06%,D無所謂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占5.78%。
2.3.3本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情況調查。
本次調查回訪情況分析(見圖5):A認為所在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得很好的為13.37%,B所在學校開展此類教育情況可以占40.12%,C認為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情況很一般占31.31%,D學校幾乎沒有創新創業教育的占6.69%,E不了解學校是否開展教育情況的占8.51%。
2.3.4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存在形式。
此次調查得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A公共必修課占13.68%,B公共選修課占65.05%,C專業必修課占13.68%,D專業選修課占7.60%。
2.3.5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類型。
本次調查受訪人數329人回復,授課教師中專職教師151人,院校輔導員201人,就業工作人員138人,校外創業者企業家89人(允許存在多種類型)。
2.3.6創新創業知識培訓類型。
本次問卷調查受訪人數329(見圖8),其中培訓類型市場開發與市場營銷占13.68%,財務稅收占12.16%,企業經營與管理占14.59%,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12.46%,民商法律占7.9%,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占17.93,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解讀占7.9%,創業案例分析占9.42%,人力資源管理占3.95%。
3.調查結果分析
3.1大學生需求意向分析。
3.1.1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對創新創業教育需求程度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專業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理工類明顯高于人文類、藝術類、醫學類;經管類、其他專業一般。
由表3可知不同年級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同,大一明顯更加關注創業教育,而大二、大三、大四則需求一般。
3.1.2不同專業類別對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需求分析。
由表4可知理工類學生傾向于企業經營與管理,對民商法律不感興趣。人文類傾向于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經管類學生對各種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傾向一般無太大偏差,藝術類、醫學類關注企業經營與管理,其他專業學生對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更感興趣。
3.1.3教材資源的需求分析。
由圖9分析可得大部分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都希望借鑒成功創業人士的作品,不需要課本和教授主編的書籍需求程度較低。
3.2驗證分析。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年級和專業的顯著性系數均大于0.05,在各組群之間顯著性系數明顯大于0.05,由此可驗證大學生期望獲得創新創業教育需求度高且不受個體差異的影響。
3.3需求強度分析。
總加量表法由美國心理學家李克特提出,又稱為李克特量表。測量每一種態度就用一個態度量表,態度量表針對某個態度對象而設計,它由若干個問題組成,根據被試對每個問題的反應給予分數,以代表該人對某個對象所持態度強弱,由表5得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求強度較高。
4.調研的結論
4.1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度普遍較高,沒有專業及年級的差異。
由利克特量表(總加量表)數據分析其平均值差數大于0,所有結果保留,表明了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強度較高,從統計學角度看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必要性。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判斷出專業和年級的不同對創新創業教育需求無明顯差異,雖然專業和年級的顯著性系數有一定不同,但由統計數值平均值95%信賴區間值均超過2.0且趨于穩定,從統計角度看樣本之間無明顯差異。
4.2不同的學科門類及學科專業的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方面的需求有差異。
理工類、經管類需求偏向于企業經營與管理,創業機會與環境分析,創業案例分析等。人文類、藝術類、醫學類偏向于人際交流與溝通,不同專業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需求也不同。
4.3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傳統單一,教學大環境較封閉。
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普遍采用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模式,教師多為學院的輔導員或兼職專業課教師,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教材內容偏向基礎理論方面,學校的整體教學環境缺乏實踐氛圍,教學環境較為封閉,創新創業教育仍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沒有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缺乏開放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只有表面的感性認識,缺乏深層次的理性了解,導致實踐能力較弱。
5.建議與措施
5.1高校應調整原有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思維模式,改革內部教育管理制度。
5.1.1依據學生的需求,改革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較高,但是不同年級及專業存在差異,建議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同時納入課程體系,必修課程為創業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為各類創業課程[5]。必修課為專業的創業教師授課,各類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可以結合學科內的專業課程,發揮專業課老師的學科優勢,根據學生對于某類知識的需求進行教學,既滿足不同專業、年級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差異性需求,又發揮學校原有專業課老師的優勢。
5.1.2健全師資隊伍,發揮校外的資源優勢。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專業教學隊伍的缺乏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期性是阻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健康發展的因素。高校可以通過“供血與造血”提高自身機體的活力,一方面將老師送到企業和其他有經驗的高校學習,學習企業的實踐操作技能及其他院校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聘請企業家、創業者成為學校的外聘教師。外聘教師的授課場所建議設在所在企業,學生感受真實的創新創業成果和價值,教師的授課內容更貼近實踐。
5.2地方政府加大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扶持力度。
5.2.1政府在高校設立學生創業專項基金。
蚌埠市在各區都建立了“雙創”基地,尤其是針對學生的大學生孵化基地,為已經產生經濟效益的在校大學生或者畢業生的創業項目提供發展的平臺。入駐蚌埠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實體(團隊),免繳場地租用費及物管費、衛生費等管理性費用;水電費用給予補貼[6]。但是由于資金、場地的限制,大學生孵化基地等創業場所只能滿足少數創業學生的需求。一些有創業需求的學生只能停留在想想、看看的狀態,最主要的是缺乏資金支持。由于存在較大的還貸分險,目前各大銀行沒有針對在校大學生創業的貸款項目。如果政府在各高校設立專項創業基金支持在校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
5.2.2政府為企業與高校的協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彌補企業的沉沒成本。
企業與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不能深度融合的原因在于企業作為營利性組織的特殊性。企業在參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不能產生明顯的經濟價值,企業付出的成本只能帶來短期的社會效益。政府如果對于參與高校創新創業的企業給予稅收等政策方面的優惠,就會增強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
總之,創新創業教育應順應時代的發展,符合國家戰略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學生個人的發展需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作,要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為導向,整合各類資源,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05.13.
[2]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7. 1.19.
[3]谷家川,趙來,孫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與措施——以滁州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8(5):56-57.
[4]劉振亞.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生態化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4(5):52-53.
[5]馬永斌,柏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生態系統的構建途徑——基于清華大學創業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39-141.
[6]蚌埠市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進一步扶持大學生創業就業[EB/OL].http://www.ahbbhrss.gov.cn//web/xwdt/xwzx/ content.jsp?id=1869,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