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鈺
摘 要:智能手機、計算機等設備的普及,給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服務開展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要想更好的為讀者服務,就要尋求突破,改善服務模式。本文旨在對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出其中的弊端,并使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探索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 高校圖書館 服務改革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互聯網革命在互聯網誕生的初期階段就已經悄然開始。處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在應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改革方面,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處在這個時間段里,應該順應潮流,使用全新的思維模式來分析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首先使用互聯網思維分析作為學校的立身之本的教育問題,優化教學方法,重塑教學理念。其次,使用互聯網思維分析高校圖書資源問題,尋找傳統服務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的措施。在信息化時代里,實體圖書館變的有些難以立足。人們需要的工作和學習資料大部分都能從互聯網里找到,相對于在互聯網中直接搜索資料,去圖書館尋找資料時,不僅會在路程中浪費時間,在圖書館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也要浪費時間,而且可能還會遇到圖書館相關資料短缺的情況。所以,尋求合理的改革措施對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有及其重要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互聯網思維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進行改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互聯網思維的含義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從字面意思來看,互聯網思維就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選用符合時代的眼光看待問題并且尋求解決問題最合適的方法。互聯網是一個具備高度開放性的共享平臺,互聯網從誕生以來就一直為人們帶來了便利化的服務。從這一點來看,互聯網模式具備其他很多傳統模式不具備的實用性,如果能夠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實際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必定更能夠打破原有模式的桎梏,實現不斷的創新改革,為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奠定強有力的基礎。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傳播機構,對人類的整體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圖書館需要跟隨時代的步伐,穩步發展。在互聯網思維的幫助下,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創新,選用全新的規劃設計,以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高校圖書館想要發展,就應該緊跟時代,重新整合自己的服務規劃,建設一座通往互聯網和讀者橋梁的圖書館,更好的為師生讀者服務。
二、高校圖書館使用傳統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圖書資源利用率低
在這個信奉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遠遠超過以前。這就導致了高校圖書館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要不停的增加圖書的數量,而增加了很多新的書籍還是滿足不了師生讀者的需求而被放到了舊書庫。所以相比以前來圖書館閱讀的師生少了很多,圖書館雖然有著龐大的資源量,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被借出去的書籍遠遠少于新購入的書籍,圖書資源的利用率極低。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都已經開始積極籌辦數字化圖書館了,但是在初期階段因為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指導,所以數字化圖書館實際管理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圖書資源浪費的問題還很嚴重。
(二)高校圖書借閱量減少
相對于在圖書館尋找文獻資料,很多高校的學生都傾向于直接使用電子設備搜索想要的資料。查找紙質資料需要首先要找到資料文獻所在的書籍,還要查找目錄,找到具體的位置,這是一個繁瑣的工作。而使用電子設備在互聯網上能夠在數秒內找到相應的書籍資料,能夠幫助學生利用課間等零碎時間找到資料,不用浪費整段時間,使用這個辦法得到的資料不僅內容完備還能夠進行自動篩選。所以,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到實體圖書館借閱學習,就導致了高校圖書館的借閱量大大降低。
(三)高校圖書館運營資金有限
高校圖書館想要盡量的滿足更多的師生借閱需求,就要不斷的采購新的圖書,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學校需要資金的地方又不是只有圖書館這一項,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資金,教育改革需要資金,教學環境的改善需要資金等各項費用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導致了撥給圖書館的可用資金是有限的,圖書館很難大批量的采購書籍,也就不能滿足所有讀者的閱讀需求。
(四)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程度低
雖然十九世紀以來,國外的很多高校圖書館都陸陸續續面向社會大眾讀者開放,英國美國等歐美發達國家都已經基本實現了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但是中國因為起步晚,而且沒有完善的指導,雖然有的高校圖書館已經面對社會大眾讀者開放,但是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還是僅限于本校教師和學生進入閱讀,要改變這樣的現狀,讓社會大眾讀者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達到全民閱讀的全新服務模式。
(五)高校圖書館館員的職業素養問題
高校圖書館館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工作素質,館員的服務態度會影響讀者的心情,惡劣的服務態度可能會影響圖書館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想要避免這種現象,需要圖書館各管理階層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同樣的,館員的業務能力也會影響到讀者的借閱效率,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和素養,館員才能為讀者提供貼心的服務。
(六)高校圖書館沒有完善的網絡信息服務
傳統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都是等待讀者自己進入圖書館查找,出現問題后再咨詢,讀者在圖書館借閱書籍,有時并不知道圖書館到底有沒有自己想要的資料,既然如此,何必舍近求遠去圖書館借閱呢?直接從互聯網搜索不是更快,這就限制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和利用。
三、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改革
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模式的創新過程中要舍棄原有的傳統服務理念,要讓圖書館朝著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讓高校圖書館能夠適應這個時代,而這個目的的實現需要進行很多改革。
(一)改變高校圖書館服務宗旨,提高社會化程度
首先要明確一點,高校圖書館不應該只對校內人員開放,圖書館作為師生學習的場所,更應該是面向社會大眾。[4]高校要參考國外知名學校的圖書館服務管理措施,高校圖書館應該加深社會化程度,將圖書館變成一個開放性的新型結構,滿足不同讀者的學習需求,讓人們不論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都能享受到圖書館的資源,讓閱讀真正走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二)提高圖書館館員的工作能力
傳統的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讀者對圖書館的要求變的更高了,自然對圖書館館員的要求也增高了,提升館員的工作能力能夠讓讀者對圖書館的印象更好。館員的工作能力不僅僅包括專業相關的能力,還包括服務態度方面,也就是說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幫助讀者快速找到需要的書籍等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讓讀者有一種到家的感覺,促進高校圖書館的發展。
(三)創建數字化圖書館
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圖書館可以像人們一樣借助互聯網的幫助,既然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想要的信息,圖書館自然也可以進行這種操作。高校想要更好的開展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理念,就需要加強圖書館的硬件設備,改變圖書館原有的服務理念,讓高校圖書館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在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中,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部門,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自然不能落后,要讓借書更簡單,找書更方便,通過網絡數據,數字化圖書館還能向讀者推薦一些實用書籍,更好的為讀者服務。
(四)主動出擊,服務讀者
在原有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中,只是要求圖書館館員能夠為讀者找出所需的圖書資料的位置,幫助讀者完成借書和還書的程序。這樣單純的被動服務并不能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讀者需要更貼心的服務。這個時候,為讀者提供主動服務就顯得頗為重要了。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應該至少做到以下幾點:向讀者發布新書推薦和圖書資源簡介,并在網上提供更為詳細的書籍存本介紹,方便讀者在進入圖書館之前就能得到相關有用信息,讓讀者找書更有針對性;高校圖書館應該與附近的圖書館進行資源整合,取長補短,讓讀者不至于找不到資料的現象。圖書館提供主動的服務,而不是被動的等待讀者上門,能夠提高高校圖書館的口碑,有利于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五)形成多元化的服務模式
互聯網時代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整體要求更高的時代。在互聯網思維模式的指導作用下,高校圖書館要舍棄原有的落后的傳統服務模式,向創新性的多元化服務模式進行轉變。購買圖書時不光是考慮各學科的專業書籍,還要多聽取師生的意見,征求師生需要哪些方面的書,有選擇性的采購。在原有的借閱模式下,多加推廣和運用新式的借閱模式,在網上可以自助辦理續借、預約圖書等功能,實現新式技術與傳統技術的結合,將服務模式由單元化轉化為多元化,提高服務效率,更大程度的滿足讀者的需求,給讀者提供更高效更完善的服務。
(六)增強對數據的重視
高校圖書館對書籍的質量要重視,同時對數據也要有足夠的關注。圖書館不僅需要對現有的數據進行整合處理,還需要大量引進新的數據。數據的理論價值極大,用戶需要什么書籍就是其中一種數據,這個數據可以幫助圖書館解決買書難的問題,圖書館可以直接根據數據采購圖書。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質量和圖書質量的滿意程度也是一種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圖書館可以改進自己的不足,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注重對數據的整合和處理,能夠幫助圖書館了解讀者的心愿,并且滿足他們。
(七)與企業合作,共建共享
一般來說,高校圖書館缺乏足夠的資金購買所有需要的圖書,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學校作為教書育人單位,自然不能無端向學生收取大量的費用,而企業雖然有大量的資金,但缺乏很多專業性資料。這個時候就體現了高校圖書館和企業合作的意義,企業只用提供少量資金,就能享有高校圖書資源的支持,同時提高了高校圖書館的利用率。還可以讓高校學生以實踐的形式進入企業實習,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能夠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圖書館應該對傳統服務模式采取去粕取精的態度,還要積極尋求更優質的管理措施和服務模式。在互聯網思維下,完善各項制度,適應這個時代,讓圖書館在信息林立的現代化社會里能夠占有一足之地。圖書館通過明確自己的定位,把內容提供給需要的讀者,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知名度,贏得讀者的信賴。高校圖書館應該依靠信息化時代有力的環境支持下改進自身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給讀者提供更優質更完善的服務,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韜,謝陽群,占南.基于ERG理論的數字原住民信息行為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9):42-46.
[2]王蘭浩.嚴把信息入口將風險拒之門外——天津社保中心150臺身份證閱讀器投入使用[J].天津社會保險,2015(3):11-24.
[3]曹麗娜,于春宏,李若.“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若干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9):156-158.
[4]于世花,張勇.“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與智慧服務的構建[J].出版廣角,2017(2):6-8.
[5]張立濱.“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12):130-132.
[6]王吉斌,彭盾.互聯網+:傳統企業的自我顛覆、組織重構、管理進化與互聯網轉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11):56-57.
[7]秦藝.“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引領高校數字化轉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