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焰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創業的成功必須有創新的支持,創新必須有創意,而創意思維是可以通過學習加以提高的。在高職校開設創意、創業、創新課程,課程規劃以職場需求為導向,課程內容融入各類實務案例,課程講授系統化創新方法,提升學生創新思考和實踐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創意 創業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c)-0178-02
創業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熄引擎。高職校學生是未來社會的生力軍,是振興產業的希望。國家推動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和便利,《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方面提出了指導和要求。在高校中開設創意、創新、創業課程,重視和培養學生三創能力顯得十分的緊迫和必要。
美國著名企業家艾柯卡說,“不創新,就死亡”。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說,創新應當是企業家的主要特征,企業家不是投機商,也不是只知道賺錢、存錢的守財奴,而應該是一個大膽創新敢于冒險,善于開拓的創造型人才。創業的成功必須有創新的支持,創新必須有創意,而創意思維是可以通過學習加以提高的。
1 三創課程設計原則和內容
在高校中實施三創教學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等面對問題的能力,發掘學生的冒險性、好奇心、挑戰性與想象力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從執行操作過程中達到目標的能力。具體方法是:推動創新創意理念與實踐,用相應的課程激發學生創新與創意意念,輔以創業所需要的法律相關課程,培育兼具三創的跨領域人才。
創意課程規劃以職場需求為導向,課程內容融入校企合作實務案例,課程講授系統化創新方法,提升學生創新思考與實踐能力,課程設計包含創業相關分組討論,激勵學生腦力激蕩形成共識,以落實“做中學”以及“團隊合作”的目的。
課程設計上,依據學生專長與興趣,可以分為創意產品設計、數字數碼內容應用和創意行銷三大領域。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如何將創意、創新手法應用于產品設計、數碼科技和行銷相關專業領域知識,可以為成功產品申請專利,以及培養創業家精神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安排以下主要課程:創意思考概論、創新倫理、創意創新專題;另外為了學生將來的發展,還可設置一些課程:智慧財產權、綠色產品創新設計、品牌管理、國際會展實務,設計思考、電子商務、3D原型設計、微型創業實務、商業模式、創業管理、創意工程應用實務、計劃書撰寫與簡報技巧。
2 三創課程的教學方法
創意課程的教學方法采用案例教學、討論教學、合作學習、體驗學習、問題解決教學等以思考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課程中學生將學習創意常用的方法:腦力激蕩法、六頂思考帽子法、心智圖法、九宮格思考法、TRIZ(萃思)理論。TRIZ即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RIZ理論強調發明或創新可依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而非僅是隨機或天馬行空的腦力刺激。TRIZ理論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著力于澄清和強調系統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它基于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是系統化的方法。實踐證明,運用TRIZ理論,可大大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而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TRIZ理論的主要體系有:8大技術系統進化法則、IFR最終理想解、40個發明原理、39個通用參數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物理矛盾和分離原理、物-場模型分析、76個標準解法、ARIZ 發明問題解決算法、科學原理知識庫、功能屬性分析、資源分析。
在教育教學中還可以引入翻轉教學,建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體系,本著技職教育知識+務實的思想理念,實現“實習-云端-教室”,“基礎教學-職場實習-進階理論知識”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浪潮下的高職教育。
3 努力營造校園三創新氛圍
創新、發明的基礎在“STEM”,也就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數學(Mathematics)等領域,后來又加入了藝術(Art)的概念,形成創客教育。創客運動方興未艾,它正在創造一種教育文化,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并針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探索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創客教育強調行動、分享與合作,并注重與新科技手段相結合,逐漸發展為跨學科創新力培養的新途徑。在創客教育中,學生被看作是知識的創作者而不是消費者,學校正從知識傳授的中心轉變成以實踐應用和創造為中心的場所。創客教育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教與學理論,包括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及“從做中學”、情境學習理論及“合法的邊緣性參與”、建造主義與“在制作中學習”等。學生在創客教育中學習、思考、實踐、創造、分享,高職院校還創建創新育成中心,成為學生三創活動的搖籃。
創意發明的路程漫長,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提升,從喜愛的簡單的容易的開始。在創意方面,推動創意實驗教學,開設創意教育課程,提升學生創意思考與實踐能力,建立創意教學與實踐中心,為師生創意交流、創意構想實作商品化提供場所,同時營造校園創意及創新氛圍;在創新方面,配合創意實驗教學,使學生創意思考實踐后成果能轉化為具體的專利和專門技術,追求研發的實用性、新穎性、進步性;在創業方面,輔導橋接創業資源,協助創業育成。
“好設計,改變世界,顛覆生活;好創意,打破習慣,引領潮流;好生意,動人心,創造商機”。本著“活力、優質、杰出”的辦學理念,提出學生應有“學力、實力、愿力”, 高等職業教育必然會隨著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以及學生生涯發展等方向調整,朝向更創新且多元發展,以適應新世紀人才的培育,高等職業學校和產業界應攜手持續推動產業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學生的創新研發競爭力。
4 面對創新浪潮持有正確態度
創意思考與創新能力將是未來決勝的關鍵。時代需要創新人才,職業教育必須順應時代的需求。創新是主觀意愿而不是偶然的機遇。創新的機會處處都有,創新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做到,更為重要的是創新是可以學習、可以訓練的。這就是說,創新并不是偶然遇到的機遇,不是不可控制的,創新的思維、行為是只要我們有這樣的主觀意愿就可以學習得會,掌握得了,實踐得下去的。因此,面對創新的要求,教育者必須養成正確的心態。
首先是要克服對于創新的畏難情緒,不要因為改變有可能遭受失敗就抵觸和抗拒;其次要有持續的韌性,創新的過程必然是曲折的,因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應對創新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來調整創新實踐的思路和步驟;最后要有耐力,就算經歷了多次失敗,只要堅信方向是正確的就一定要堅持推行下去。我們的教與學都有著創新的空間,需要的是我們的努力,只有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學生,才能符合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創新必須付諸于行動和實踐才有現實意義和價值。從創新的思維到付諸創新實踐,到取得創新成果,這中間的過程也充滿著困難與艱辛,有時需要極大的魄力。只有當我們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付諸到實際的行為中,變成具體的工作思路,并推行下去,這些思路、意識才有實際的意義和價值,才有可能產生出創新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于翔,劉燕萍.文化創意產業崛起形勢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文摘版,2016(4):25.
[2] 繆菁.新形勢下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6):74-76.
[3] 王曉進. 創新與創業[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