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中醫院護理部,江蘇 南通 226400)
白內障是臨床上常見的眼科疾病,該病是指由多種因素導致患者的晶狀體發生代謝紊亂,使其晶狀體中蛋白質變性渾濁的一種疾病[1]。該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其主要的臨床癥狀是視物模糊。外科手術是現階段治療白內障的首選方法[2]。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其視力恢復較快。但該病患者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易出現緊張等不良情緒,導致其發生多種不良反應,進而影響其手術的順利進行。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可提高其手術的安全性[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室安全管理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中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的110例患者。其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經檢查被確診為白內障。2)進行單眼白內障手術的患者。3)具備手術指征的患者。根據數字隨機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為5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具有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在46-77歲之間,平均(63.5±5.7)歲;對照組:男性患者具有2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在45-77歲之間,平均(62.7±5.8)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納入的110例患者均先進行白內障手術。
1.2.1 對照組患者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包括:1)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在接到手術通知單之后,依照手術要求調整好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2)準備好進行手術所需的各種醫療器械并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1.2.2 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進行手術室安全管理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做好對患者的術前訪視工作。⑴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麻醉的方式及其術中的注意事項等。⑵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以提高其術中對治療的依從性。2)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在與患者約定好手術時間后,于手術前2 d為其預約手術室。手術當天早晨對患者進行散瞳(遵醫囑為患者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滴眼并用無菌棉球按壓其淚囊3~5 min)、沖洗結膜囊等術前準備。3)落實安全核查制度。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手術室中的護理人員與病區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核查并確認患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齡、術眼識別標示等),確認無誤后,雙方的護理人員在交接單上簽名。4)對患者進行術中護理。⑴對手術臺進行消毒鋪單,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在其頭下墊上軟枕。⑵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并在術中嚴格執行手術用品清點制度。⑶及時記錄術中所用植入性耗材的相關信息(如晶體型號等)。⑷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其進行全程陪同,以防止其發生跌倒、墜床等安全事故。⑸對患者進行心里指導,以消除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⑹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若其出現異常情況,立刻告知醫生進行處理。5)定期對手術室進行消毒,對手術室中的空氣質量進行監測。護理人員進入手術室前必須規范著裝,并嚴格按照外科清洗消毒操作規程保持手衛生良好,以防止患者發生交叉感染。6)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對患者的術眼使用無菌紗布塊進行覆蓋,并用膠布進行固定。
觀察并記錄好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案護理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及患者對其滿意度情況。其中,對護理滿意度以本院自制問卷的形式進行調差,主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四個等級。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0%顯著低于對照組5.45%,且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其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白內障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白內障手術是指將白內障患者患眼內接近中央位置的晶狀體摘除后,植入人工晶狀體的一種內眼手術[4]。該術式的操作空間較小,需醫生在顯微鏡下對患者進行精細地手術操作,因此,這對醫生的手術操作能力要求比較高[5]。如今,白內障手術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且手術的時間較短,但該手術并非是簡單的小手術,需醫護人員多加重視[6]。手術室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患者在手術室接受治療時,術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手術的質量。故做好手術室的安全管理護理對提升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7-8]。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案護理后,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此結果說明,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室安全管理護理可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室安全管理護理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