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芳
(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 興化 225700)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期間,對其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在本文中,筆者對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研究對此類患者進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效果。
將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2例結直腸癌患者納入本研究。將其中在圍手術期接受常規護理的51例患者設為Ⅰ組,將其中在圍手術期接受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51例患者設為Ⅱ組。在Ⅰ組患者中,有男38例(占74.51%),女13例(占25.49%),其年齡為42~78歲,平均年齡(59.67±9.14)歲;其中,有結腸癌患者31例(占60.78%),有直腸癌患者20例(占39.22%)。在Ⅱ組患者中,有男40例(占78.43%),女11例(占21.57%),其年齡為44~75歲,平均年齡(58.34±9.21)歲;其中,有結腸癌患者29例(占56.86%),有直腸癌患者22例(占43.14%)。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此期間,對Ⅰ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如術前對其進行健康宣教、病情觀察,術后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監測、飲食指導及預防并發癥的護理等。對Ⅱ組患者進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方法是:1)術前護理。(1)術前,測量患者的身高、體重、血壓、脈搏等生理指標,并詳細記錄測量的結果。協助患者進行肝腎功能檢查、血常規檢查、結腸鏡檢測、凝血功能檢查等術前的各項常規檢查,并根據檢查的結果對其進行必要的干預。例如,若患者血壓和血糖的水平偏高,需遵醫囑對其進行降血壓和降血糖治療,將其血壓和血糖的水平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2)向患者介紹結直腸癌手術的相關知識及在圍手術期需要注意的事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予其安慰、鼓勵等情感支持,并向其介紹手術團隊的專業性,以緩解其術前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3)術前不為患者應用瀉藥,不對其進行清潔灌腸,以防其術中發生脫水。術前1 d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囑其于術前6 h開始禁食、禁飲。2)術后護理。(1)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心肺功能、血氧飽和度、血壓和血糖的水平,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協助患者進行吸氧,及時清除其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通暢。(2)通常情況下,術后不為患者放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若需要為其放置胃管,應在麻醉蘇醒前將胃管拔除。術后第1天,為患者拔除導尿管。若患者接受結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則于術后第3天將其導尿管拔除。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排氣的情況,可讓其通過咀嚼口香糖的方式促使其排氣。(3)在手術結束的當天,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并按摩其雙下肢,以促進其下肢的血液循環。術后第3天,可讓患者在家人或護士的攙扶下下床活動,以促進其胃腸蠕動,使其盡早排氣。(4)術后第1天,對患者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根據其身體狀況控制營養液的輸注劑量與輸注速度。術后第2天~第3天,在對患者進行腸外營養支持的同時可讓其飲用少量的水,以促進其腸道蠕動。待患者排氣后,讓其進食少量的流質食物(如蛋白質液、米湯、菜湯等)。若患者進食少量的流質食物后未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反應,可讓其加大進食量。然后根據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讓其逐漸進食半流質食物和普食。讓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的食物(如蘋果、香蕉、西蘭花、胡蘿卜、菠菜、豬肝等),多食用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紫菜、蛋黃、南瓜、香菇、海帶等),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蛋、奶制品等)。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后接受靜脈輸液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進食的時間、術畢至排便的時間及術后住院的時間。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術畢至排氣的平均時間分別為(3.71±0.93)d與(2.89±0.68)d,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術后接受靜脈輸液的平均時間分別為(6.11±2.21)d與(4.12±1.88)d,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術畢至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分別為(5.51±2.22)d與(3.02±1.37)d,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術畢至進食的平均時間分別為(4.18±1.41)d與(3.01±0.47)d,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術畢至排便的平均時間分別為(5.19±1.68)d與(4.15±1.09)d,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術后住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14.35±3.21)d與(10.11±1.97)d,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術后兩組患者的各項康復指標(d,±s)

表1 對比術后兩組患者的各項康復指標(d,±s)
注:*與Ⅰ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術畢至排氣的時間 術后接受靜脈輸液的時間 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 術畢至進食的時間 術畢至排便的時間 術后住院的時間Ⅰ組 51 3.71±0.93 6.11±2.21 5.51±2.22 4.18±1.41 5.19±1.68 14.35±3.21Ⅱ組 51 2.89±0.68* 4.12±1.88* 3.02±1.37* 3.01±0.47* 4.15±1.09* 10.11±1.97*t值 4.6672 3.0753 8.6996 6.8905 4.5556 5.0346 P值 0.0000 0.0039 0.0000 0.0000 0.0001 0.0000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中老年男性是此病的高發群體。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可出現便血、腹瀉、便秘、腹痛、消瘦等癥狀。有文獻報道稱,在所有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發性肝癌。手術是現階段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在臨床工作中,治療和護理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1]。因此,在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前后,應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而衍生出的一種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強調在圍手術期采取多種手段提高患者身心的舒適度,減輕其應激反應,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快速康復[2]。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顯著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此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