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摘 要:學校屬于人員密集型場所,是防雷監管的重點單位。本文通過分析萬盛學校防雷工作中存在的建筑物防雷安全隱患及人員防雷安全意識薄弱問題,結合實萬盛實際情況提出了學校方面提高思想認識,重視防雷減災工作,相關部門加強防雷安全監管及防雷減災知識宣傳的對策建議,希望對學校防雷減災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達到更好的保護校園安全的目的。
關鍵詞:學校 防雷 問題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TU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098-02
雷電災害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萬盛屬于多雷暴地區之一,年平均雷暴日41d,每年3月份,萬盛就進入到雷雨季節,一直持續到10月底結束,其中雷電活動主要集中發生在6、7、8三個月。萬盛的鎮村學校多數位于孤立山包,少數處于河谷山丘,教學樓四周無建筑物,多有高大樹木,很容易遭受雷擊。如果我們不重視防雷工作,一旦遭受雷擊,極易造成大量的師生死傷和財產損失。如2007年5月23日16時34分,重慶開州義和鎮興業村小學遭遇雷擊,造成7名學生死亡、44名學生受傷的雷擊事故,為此,學校的防雷工作刻不容緩。
1 防雷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外部防雷系統隱患
萬盛修建較早的教學樓多為磚混結構,三層以下,建于2000年前,這些教學樓接閃帶多為明置,且銹蝕斷裂嚴重,材料類型及焊接質量達不到規范要求;有的學校違規安裝防雷裝置,只安裝了屋面接閃器,而未設置引下線和接地系統,只引雷不導雷;有的學校在維修屋面漏水時用防水涂料覆蓋女兒墻抹灰層內的暗敷避雷帶,嚴重影響接閃帶吸引雷電的效果;有的學校突出屋面的金屬廣告牌、消防水箱及管道、空調風機、衛星信號接收器等金屬物體及安裝支架未與屋面的防雷設施相連和接地;有的學校操場上的金屬旗桿、金屬路燈桿未接地;有的學校在建筑物引下線設置不合理,設置在人員經過的走廊和通道旁,附近未采取保護人身安全的防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的措施。
1.2 內部防雷系統隱患
大多數學校的配電線路未裝配電涌保護器,在進入建筑物處配電線路未進行總等電位連接,配電箱內的地線與零線未與建筑物預留等電位做重復接地或者地線與零線混接;部分學校的配電線路雖然裝配的有電涌保護器,但是在防雷設計和安裝的時候未考慮到電涌保護器連接導線長度、材料規格、保護距離、被保護設備耐沖電壓等因素,導致電涌保護器的裝配位置及設置級數不合理,電涌保護器連接相線銅導線及接地端連接銅導線截面積不符合規范要求,起不到限制電涌電壓,分級保護儀器設備的作用。多數學校的弱電信號線路雷電防護未采取屏蔽措施,屏蔽層兩端未與等電位連接并接地,在進入設備前未加裝相應的信號浪涌保護器;電教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機房未進行線路屏蔽,未做防雷接地和等電位連接;進出建筑物的金屬管道、線纜等長金屬物及建筑物金屬構件等可導電體未在進出建筑物處就近與等電位接地端子進行有效的電氣連接,建筑物內設備管道、電梯軌道、金屬橋架等豎直長導電金屬物未與建筑物防雷結構鋼筋作好等電位連接處理。
1.3 防雷安全意識薄弱
部分學校領導對防雷安全工作不夠重視,覺得遭受雷擊是低概率事件,再加上平時也沒有遇到過雷擊事故,放松了警惕心,對學校防雷工作檢查發現的問題不處置,不報告,也不組織人員整改,使得防雷裝置無法起到保護校園安全的作用;部分學校雖然也安裝了防雷裝置,但是對防雷裝置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認為只要安裝了防雷裝置就可以一直防止雷擊,防雷裝置自投入使用后從未按期保養維護,也未委托有雷電防護檢測資質的單位定期實施安全檢測,導致防雷裝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無法防御和減輕雷電災害;大部分學校未建立雷電災害防御安全管理制度和雷電災害應急處置預案,未指定安全應急組織和人員,未進行必要的雷電災害應急演練,一旦發生雷擊事故,師生很容易出現慌亂,導致發生二次事故。
2 防雷安全工作建議
2.1 高度重視防雷減災工作
學校應在每年雷雨季節來臨前委托有雷電防護檢測資質的單位定期實施安全檢測,對檢測發現的防雷隱患應根據檢測單位提出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后應及時通知檢測單位復檢,確保防雷裝置符合國家、行業和地方防雷規范的要求。學校應配備雷電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并及時傳達給師生,減少或者避免雷雨天氣時室外活動,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確保安全。學校應加強防雷安全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建立防雷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雷電災害應急處置預案,落實專人配合做好防雷減災管理相關工作,加強學校防雷裝置的維修、維護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自檢自查工作,發現安全隱患應及時整改。學校在遭受雷電災害后應及時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氣象部門報告災情,并積極配合做好雷電災害事故調查、鑒定分析、處置工作。
2.2 加強防雷安全監管
氣象、教育、建設等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對學校的防雷減災安全檢查,對發現的防雷安全隱患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并督促整改,履行好行政監管責任。氣象部門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可能遭受雷擊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安裝的雷電防護裝置的檢測工作,指導學校申報氣象災害敏感單位認證,落實學校雷電災害防御措施,履行好防御雷電災害的主體責任;地方防雷技術機構(防雷中心)加強科學研究,充分發揮在雷電災害事故調查鑒定、防雷安全應急處置、科普宣傳等方面的保障作用,有效遏制重特大雷電災害事故,履行好防御雷電災害的技術指導與技術監管責任;教育部門一方面要把防雷減災工作納入到本系統安全生產工作中去,納入安全生產日常檢查,形成常態化機制,對拒不檢測、檢測不合格逾期未整改的學校,追究學校領導和相關負責人員的責任,另一方面要落實防雷安全工作所需經費,確保學校防雷工作的正常開展,防雷裝置的維護保養到位。建設部門要督促學校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建設、設計、施工、監理、防雷裝置檢測單位落實防雷安全主體責任,確保雷電防護裝置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未經設計審核或者設計審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加強防雷減災知識宣傳
學校必須認識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和雷擊事故的危害性,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履行防雷監管職責,開展防雷減災知識宣傳,普及雷電災害應急知識,加強警示教育。氣象、應急、教育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結合3·23世界氣象日、5·12防災減災日”等活動主動進校園,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開展雷電災害預防知識宣傳,結合典型案例和法律法規,講解雷擊事故發生原理及雷電災害防御知識,消除師生的恐懼心理,提高防雷避險意識。學校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黑板報、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普及防雷常識及處置雷電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培養和提升師生的先期處置、雷電災害自救互救和應急避險能力。
3 結語
防雷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綜合工程,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為加強防雷減災安全工作,避免或減少雷電災害事故,保護校園師生生命和財產安全,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學校要高度重視防雷減災工作,建立防雷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雷電災害應急處置預案,落實專人配合做好防雷減災管理相關工作,安裝雷電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終端;氣象、教育、建設等部門加強對學校的防雷減災安全檢查和監管,對發現的防雷安全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方案并監督其完善,確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防雷裝置檢測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要廣泛開展防雷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師生的防雷避險意識,有效減少雷電災害的影響和損失。
參考文獻
[1] 孫雪峰.農村中小學校防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2):216-221.
[2] 趙玉紅,黃云清,王熙軍.加強農村中小學校防雷工作的思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2):74-75.
[3] 姜華,向定權,蔡雷.涪陵區學校防雷設施現狀分析及防雷工作對策建議[J].貴州氣象,2010,34(S2):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