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殿波
摘 要:本文筆者從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內涵入手加以闡述,分析了造成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成因,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強化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監管的幾點具體對策,以期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供有意的參考建議,同時為廣大同行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上提供有意的啟示。
關鍵詞:財務管理 風險 成因 監控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122-02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企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增加。然而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合理把握,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而現如今企業的軟實力早已成為企業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因此做好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有效把控則尤為重要。為此筆者結合個人研究經驗,從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成因入手加以闡述,并提出強化企業財務風險監控的具體對策,以供參考。
1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其成因
所謂的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指的就是企業受到了環境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使其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在這個過程中其主要表現為不良資產比重過大,債務結構不夠合理,資產負債率較高等問題之上。
通常來講我國企業所面臨的財務管理風險主要包括收益分配風險、資本運營風險、投資風險、籌資風險這四種類型。收益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上的比例管理不夠合理,有可能會造成企業的運營資金鏈斷裂或者是投資者不滿意等風險問題;資本運營風險則主要是指因為不能及時收回應收賬款或者是因為存貨的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問題;投資風險主要指的是違約風險、匯率風險、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籌資風險主要是指財務杠桿效應、利率風險等,也是目前我國企業重點降低的風險類型。
和其他風險相較,財務管理風險其本身具有獨特性:收益性,即收益與風險之間成正比關系;全面性,即風險并不單單指某一個財務環境,而是貫穿于整個財務活動之中;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其在發生過程中還具有可變化性;客觀性,即財務管理風險無法完全消除,只能最大限度的去降低其發生的幾率。
而根據相關文獻以及筆者個人的研究經驗表現,通常造成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成因主要是因為內因與外因兩種因素。
內因主要表現在收益分配、監管、資本結構、決策、信息這幾個方面。這是因為企業在不同的時期其所使用的收益分配政策也是不同的,一旦企業的實際發展與分配不匹配那么極易引起企業資金鏈發生斷裂或者是投資者不滿意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結構,使企業帶來財務危機。就企業的監管工作而言不少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監管制度不健全,且難以落實到位,企業的高層根本不遵循監管制度的相關要求,也就使得監管制度流于表明的形式,根本無法對企業的管理行為加以矯正。企業如若資產負債率過高,那么企業的償債風險勢必較大,如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小,那么極易面臨資金運營不足的尷尬問題,因此如何做好資本結構的把握才是規避財務管理風險最為重要的因素。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決策會被轉換成為投資決策,并以此為導向對企業的市場發展加以調整,而這個決策并未應該是企業管理者本身的管理經驗,而應該是以數據為支撐,以市場的實際情況為根本,一旦脫離了這兩點勢必會出現決策失誤造成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還有部分企業實現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相互分離的工作方式,而會計核算主要注重對財務信息的匯總,財務管理則注重對財務信息的決策與分析,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二者之間呈現出的是一個前后承接的關系。因此如若會計核算環節的信息失真,那么勢必會造成財務決策失誤,增加風險出現的概率。
外因主要表現在國家政府和市場環境這兩個方面。國家政策主要是指營改增的重大稅制改變給納稅籌劃帶來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加大了企業在納稅環境的財務管理風險。尤其是在增值稅抵扣上如若進項稅發票難以取得,那么在銷項稅無法抵扣的前提下勢必會進一步增大企業的稅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環境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逐漸開放使得眾多國外企業開始進入大陸內部,致使我國企業必須優化內部職能,才能更好的應對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而內外部環境的應對是同時的,不是分離開來的,因此這大大減少了企業用于財務風險管理的精力。
2 強化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具體監控對策
在當前網絡信息化環境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想做好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監控工作,就必須要對財務管理風險監控機制加以創新,使財務管理風險監控機制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需求更好的滿足企業的發展所需。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從創新信息科技監管、構建新型聯動監管機制、創新財務管理人員違規機制幾個方面入手。也就是說企業應該積極的拓展計算機在財務管理工作上的應用,為財務管理工作搭建有效的財務數據平臺,更好的推進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之間的信息傳遞,從而實現財務管理工作與會計、審計工作之間的無縫自由對接,促進對財務數據的共享和檢測。企業各個部門之間也必須要做好協同責任,財務管理風險監控并不僅僅僅是財務部門、審計部門自己的責任,而應該是企業所有部門的共同職責。所以在財務管理風險監控過程中企業的內外部門,企業的上下級部門都必須要實現橫向、縱向協調配合,構建風險檢查聯動機制,對各個部門所具有的獨特優勢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形成更為強健有力的監督合力。而對于財務管理人員而言必須要對其違規機制進行創新與優化,從而使離任監管向著任中、任后監管進行轉變,實現事前監管、事中監管、事后監管的全覆蓋格局,也只有如此才能夠讓企業的財務人員更好的把握企業的業務重點,并且以企業業務重點作為工作主線進行財務管理風險的監管,使企業的重點業務、重點部門、重點項目變得更加的突出,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開展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具體監管工作,使財務管理風險監控工作變得更加具有目的性與針對性,實現其最大效用。
同時,要想做好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監控工作,還應該進一步推進財務風險管理人才的職業化體系建設,這可以說是降低企業風險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為此筆者認為企業應該從推動財務管理風險職業化建設、完善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后續培訓、強化財務管理人才體系建設這三個方面入手。也就是說企業應該選擇擁有會計、審計、計算機等專業技術知識的員工構建獨立的財務風險管理小組或者是財務風險管理部門,從而使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工作向著更加職業化、專業化的方向不斷的前進。定期為財務管理人員舉辦相應的業務培訓,聘請專家開展專家講座,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風險識別培訓,也可以外派本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到外出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以系統的人才培訓體系全方位的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企業還要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的權責范圍,對日常工作加強管理,提高各個部門對風險的識別能力,打造成人人都能夠識別風險,防御風險的良好體系,使財務管理風險防范能夠深入到每一名員工的心中,落實到每一名員工的日常行為中,進而形成全員監控的良好局面。
3 結語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財務管理,這是因為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幫助企業把握自身的發展方向,給企業擴大自身規模與影響力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所以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強了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但是由于網絡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也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發生概率被大大的增加,基于此種背景企業更應該清楚的了解到形成財務管理風險的成因,進而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有針對性的對財務管理工作加以完善,采取有效的監控對策,確保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巧君.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成因及監控措施探討[J].財會學習,2018(2):31,33
[2] 劉曉紅.淺析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成因與控制對策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5(21):62.
[3] 李光宇.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成因與控制對策[J].知識經濟,2016(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