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
摘 要: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一種著眼于學生長遠發展的新型教學理論,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指揮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引導和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系統,從而逐漸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這一教學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可以在轉變高職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使高職英語教學煥發新的活力,值得我們借鑒和嘗試。
關鍵詞:建構主義 教學理論 高職英語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146-02
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由于在學生基礎、教學模式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因而呈現出教學效果不高、教學動力不足的狀況。針對這一狀況,筆者探討了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希望通過對這一理論的探究和實踐,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的進程,為其開拓一個嶄新的局面。本文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內涵入手,結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特征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其中不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相關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探討了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改革方向,并針對這一方向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模式,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內涵
最早的建構主義理論源自于哲學,后來多應用于社會學范疇,作為認知主義的分支之一,其提出者可以追述到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其理論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布魯納等人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核心內容可以做如下簡要的概括: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通過與教師或者其他學生之間的協作、對話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在建構主義一教育理論范疇中,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并非通過簡單的灌輸得到,而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逐漸完成建構過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最主要的特征是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實踐,不僅可以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鍛煉和培養基于學習的各種精神品質。因此,對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研究,可以使我們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式的認知向更高層次發展,對我們的教學手段的更新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 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及問題
英語教育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形勢的發展,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高職學生的培養方向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術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對英語的掌握可以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應用能力水平,拓展高職學生的就業途徑。筆者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進行了觀察分析,結合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發現了一些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基礎普遍較差。與本科生相比,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其中水平差的學生居多,這一問題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英語知識的難度較大,對應于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英語學習的能動性和學好英語的信心,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也呈現出比較低迷的狀態;其次,高職英語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慢,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高職英語教學講究應用性,因此,應當注重學生英語口語的發展,教材應當更具有時代感,但現實的高職英語教材對這些內容的設計較少,并且缺乏趣味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依然延續傳統方式,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靠教師的灌輸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一些高職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在課堂上依舊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英語知識。以上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嚴重阻礙了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因此,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的引入,正可以作為一汪活水,激活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
3 構建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
3.1 正確定位教師角色,在師生互動中建構知識體系
構建主義教學理論要求教師在定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立場,與傳統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地位不同之處在于,教師應當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并非教學活動的主宰。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學習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注意教學活動設計的趣味性,例如運用富有趣味性的導語導入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安排游戲內容等。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做到積極的引導和參與,使學生在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高效、更加有針對性的完成任務,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做學習,為學生安排一定的教學任務,劃分學習小組,請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同學之間的協作、對話逐漸建構基于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從而完成知識的習得和能力的提高。作為評價者,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發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為學生的知識體系建構創造更多條件。
3.2 創設豐富情景,在情景交融中建構學習能力
在情境中學習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理論認為,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環節之中,從而高效的進行學習,進行學習能力的建構,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注意運用恰當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的身心融入到情境之中,在輕松自然的氛圍里展開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更加高效的建構和提升。情境創設的方式很多,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例如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交際情境,請學生在情境中展開角色表演,通過表演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熱情,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如鍛煉學生的翻譯能力,可以創設一個采訪情景,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模擬記著采訪的活動,請學生分別作為采訪者和被采訪對象以及翻譯人員,參與整個過程程。創設情境可以增強英語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建構英語的學習能力。
3.3 保障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建構學習素養
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核心學生觀,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運用各種教學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在發揮主體作用的過程中建構英語學習素養。這方面,教師可以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或者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教學。所謂任務型教學模式,即結合某一部分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頒布相應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展英語學習素養,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比賽,圍繞一個話題為學生布置寫演講稿、練習演講的任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利用微課視頻請學生自學教學內容,然后在課堂教學環節圍繞所學展開進一步的討論探究,學生為了能夠更好地參與課堂討論,就必須在課下做足功課。以上兩種教學模式都能較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嘗試其他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式。
4 結語
總之,建構主義與我們正在實施的新課程不謀而合,為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了較為有力的理論支持,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方案提供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途徑,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 武曉燕.試論建構主義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2):33-35.
[2] 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28-32.
[3] 范玉斌.建構主義理論在英語教改中的運用[J].上海教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