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摘 要:學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為了建設并完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筆者以體驗式教學的優勢為出發點,探討其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必要性,進一步分析高校人力資源課程教學中幾種重要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方法,并提出加強體驗式教學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促進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人力資源管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157-02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學生不僅要學習并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因此,高校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要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以及未來工作中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體驗式教學是指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自操作,使其對技能進行掌握,對知識進行內化的一種教學方式[1]。體驗式教學是通過一定的情景設計,將某一個知識點引入到所創造的情景中,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就此知識做出深入的分析,讓學生參與、感受、吸收并領悟理念和知識。體驗式教學是促使學生主動積極思考、決策的實踐過程,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方式。
1 體驗式教學在人力資源專業教學中的優勢
1.1 學生參與度高,課堂吸引力大
在人力資源管理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單純以灌輸理論為主,簡單配合一些案例,這樣的方式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也較低。體驗式教學將傳統的單方面傳授知識轉變成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與探討知識的開放教學方式,以某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極大地增強了課堂趣味性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1.2 教學方式多樣化,富有創造性
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所授課程內容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主要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無領導小組、競賽法、實驗法等。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招聘模塊內容學習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分組演練;在職務分析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分析某個公司在職務分析中的欠缺,等等。多樣化體驗教學方式的運用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豐富多彩,也鍛煉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
1.3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能夠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體驗式教學正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學生去模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感受到每一項工作的氛圍,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工作所需的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
2 體驗式教學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的必要性
2.1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性質的需要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兼具的課程,它來源于實踐,還要應用于實踐,了解實踐情況成為了學科的必須環節,也是加強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2]。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相關的能力,因此,開展體驗式教學是課程性質的需要。
2.2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單純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式很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完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理論知識的灌輸未免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而體驗式教學可以以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場景中,把被動接受知識轉換成主動學習與探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2.3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然要求
企業真正的資源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最為重視的工作之一,企業對具有較強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而人才能力與崗位所需能力不匹配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只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使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更好的適應工作需求,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然要求。
3 體驗式教學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3.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由老師設定一個相關情景,由學生扮演情景中的不同角色,來完成某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觀察并記錄每個學生的行為、語言和態度,并對學生的工作能力進行評價。例如一場面試工作,由多名學生扮演某公司的面試官和面試者,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面試的氛圍,并作出快速的反應。扮演結束后,首先讓扮演者作出自我評價,其次讓旁觀同學進行評價,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價并做出指導。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如職務分析、員工培訓、員工甄選等很多內容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來進行。
3.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讓學生閱讀或觀看某企業中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真實事例資料,如書籍、文獻、影片等,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時,為了調動全體同學積極參與討論,可先由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分析,再在小組內部進行探討形成統一意見,最后在組與組之間乃至全班范圍內討論,發表各組的意見,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達成統一。案例分析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能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相關企業的發展動態,開闊視野。
3.3 無領導小組討論
無領導小組討論是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體驗式教學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首先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5~6人為一組),老師不指定任何人擔任組長,不布置議題,不提出要求,只給每個小組發一個簡短的案例,其中隱含著一個或數個待決策和處理的問題,以引導小組展開討論,并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結論,老師根據每個人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和所起的作用給出評分[3]。
3.4 競賽法
競賽法是以4~7名同學為一個小組,以比拼的形式開展某項工作,例如組建一個“微型企業”,團隊成員自愿承擔“企業”的責任或職務,自定分工,不予強求。由老師向各組提供“企業”生產所用原料(如紙板、膠水等),在規定的時間內“生產”出某種產品(如書簽、籃筐等),再將本組的產品“推銷”給其他參賽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觀察并記錄每人的表現,判斷他們的進取心、主動性、組織計劃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團結程度等指標,并對每組的“產品”數量、質量、協作情況等進行評定,選出優勝者。競賽結束后,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感受到看似簡單而滑稽的競賽背后隱藏著諸多現實的問題,并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 結論與啟示
體驗式教學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但要想使體驗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得到較好的應用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它要求授課老師不僅要精通人力資源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心理學、經濟學、社會科學等其他方面的知識,精心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而又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能夠帶給學生真實感受的教學情景,同時要求老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豐富的經驗,可以在體驗式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相關素質和能力。此外,老師還應不斷豐富、創新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努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學和評估體系,這樣才能使體驗式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工作中得到更好地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蕉翠.體驗式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55-56.
[2] 鄭久華.體驗式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改革創新,2017(2):32-33.
[3] 陳維政,余凱成,程文文.人力資源管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