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慶
摘 要:民族地區院校的大學生通常有著創業意愿較強卻認知不足、創業想法較多卻傾向不明、創業團隊合作意識較強卻持久力不夠等心理狀態。VR技術通過“破除、擇優、組團、實戰”等四種模式助推大學生創業心理養成。在新時期,加強VR創業訓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結合,拉近創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建立VR創業教育研究中心進行專項研究,有利于提高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效能感,從而促進大學生創業心理的培養。
關鍵詞:VR技術 民族院校 大學生創業心理 養成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226-03
1 傳統模式下民族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現狀
民族院校的區位偏遠性、大學生的民族性、市場因素的嵌入性以及社會氛圍的傳統性塑造了民族院校大學生較為獨特的創業心理。
第一,創業意愿較強卻認知不足。雖然民族地區較為封閉,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業成為衡量個人能力和學歷價值的重要標準。這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意愿。然而,許多大學生并不太了解創業知識,不能制作出較為完整的創業方案,充分的預測以及可行性的分析,導致大部分學生從事低端的創業,當面臨挫折時因為不能夠采取有效應對舉措,又會表現出畏難和放棄心理。
第二,創業興趣濃厚卻動力不穩。在民族院校中,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創業興趣,比如積極向創業培訓教師請教創業問題、敢于投資小型創業項目等。創業興趣催動下的創業準備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原動力。然而,由于缺乏創業經驗,并且承受失敗的能力非常有限,再加上周邊人的態度,促使許多大學生在創業不順時容易自我懷疑,創業情感和動力不穩。
第三,創業想法較多卻傾向不明。民族院校的不少大學生在經過一定的創業教育之后,通常會有不少創業想法。不過,這些想法可能存在著相互沖突的現象,如果他們難以抉擇,將會導致創業目標不清和創業傾向不明,創業停留在想法多而行動少的層面。一些具有創業知識的大學生“善謀而寡斷”,不愿意自己主動去創業,即使自己去創業了,當面臨問題時又會表現出患得患失的心態。另外,在大學生具體的創業過程中,團隊合作創業的情況要多于單獨創業的情況,但是少數民族學生獨特的生活經歷和傳統習慣,創業情感不強烈,創業傾向性不明顯,從而很容易促使創業團隊趨向瓦解。
第四,創業團隊合作意識較強卻持久力不夠。大學生開展團隊創業的出發點就是通過共同獲利來實現個人獲利,如果共同獲利成效不明顯的話,大家還有爭取共同獲利的沖勁;如果已經有了共同獲利,卻在利益分配上出現與個人付出不相匹配的情況,那么團隊就很難維持下去。特別是當創業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大學生長期的“清苦”創業生活渴望得到報償,從而產生“享福”心理。如果個別隊員認為自己的付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埋怨其他隊員的話,那么創業團隊就有了破裂的苗頭。
2 VR技術特征及其創業心理牽引價值
VR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的縮寫,是指利用電腦或者其他智能計算機程序設定一個虛擬現實的三維世界,通過接入設備實現人機互動,人們可以獲得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身臨其境式的感受。它具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沉浸,模擬現實的三維畫面給人以強烈的沉浸感;二是交互,通過外接設備能夠實現人與機器的互動,個人既可以輸入特定的情境條件來獲得機器反饋的結果,又通過機器反饋的結果審視運作過程;三是構想,個人可以把自己的構想通過特定程序輸入模擬現實系統,觀察構想的實現過程和結果。這三個特征促使VR技術能夠有效激活民族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存量、擴大其創業心理增量、提升其創業心理質量。
首先,激活創業心理存量。民族院校的大學生很少有創業心理存量,但是經過高校的創業教育和身邊創業者的刺激,他們往往會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創業沖動。通過VR創業系統進行創業嘗試,有助于大學生敢于邁出創業第一步,從而感到創業并沒有那么難。同時,超仿真的模擬系統給大學生真實的沉浸感,“3DSMAX”可以制作模擬的現實環境,也可以將現實中原有的景物實際圖片、人像等制作成有聲的活動影像,再用高保真的HIFI音響來匹配,不論顯示效果還是聲音效果,都足以假亂真,使他們感到自己真的是在創業而不是玩游戲,從而勾起將創業進行下去的欲望。此外,VR創業系統中的創業失敗并不會造成大學生的現實損失,這能激起他們不斷進行創業嘗試的心理。
其次,擴大創業心理增量。一方面,VR創業系統的人機互動程序允許大學生設置并嘗試從低級到高級的創業模式,使其在“條件—反饋”過程中摸準創業門道、訓練創業能力,當熟能生巧時,創業心理增量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擴大。另一方面,VR創業系統允許多個大學生進行團隊創業,團隊成員在合作創業中的個人心理狀態和整個團隊的創新力、凝聚力、持久力均能夠得到展現,這有助于創業團隊總結和歸納出什么樣的團隊心理才最有利于創業成功,從而有助于及時采取措施來規避不良的合作心理,維持和增加良性的團隊心理。
最后,提升創業心理質量。VR技術有助于促進知識遷移,把虛擬現實的創業知識、技能轉移到現實社會的創業活動中。伴隨著在VR創業系統中的不斷訓練,大學生的創業知識、心理和能力會得到極大提升,懂得了如何啟動創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以及最大化獲利。至此,他們不再滿足于虛擬現實創業,而希望在現實社會中能夠一顯身手??梢哉f,大學生的創業心理得到了質的提升。
3 VR技術培養大學生創業心理的路徑
雖然VR技術能夠較好地助推大學生創業心理培養,但是由于它屬于新興技術,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不足,這就使其功能發揮有所受限。然而,這些功能受限程度并不是致命性的,而是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進行降低甚至規避的。
3.1 VR技術培養大學生創業心理的效能
第一,技術缺陷容易導致大學生創業心理培養效能受限。一方面,VR技術的硬件設施存在著頭盔造成眩暈感、資源數據庫不夠強大、網絡通信帶寬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VR技術的軟件系統也存在著諸如畫面生成障礙、連貫性不夠等問題。這就促使VR技術功能大受制約,大學生創業心理培養的效果因之受到影響。
第二,內容缺損容易導致大學生創業心理培養效能受限??紤]到技術成本問題,一般的VR創業系統含納的創業信息內容比較少、呈現方式比較單一,不僅缺乏創新性,而且內容更新比較遲緩。可想而知,這種內容缺損的VR創業系統難以達到大學生創業心理培養的預期效果。
第三,實踐缺真容易導致大學生創業心理培養效能受限。雖然VR技術帶來的沉浸感、互動性和構想性很強,創業情境非常逼真,但是這些實踐情境基本上都是被程序員設定好的,與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一定差距,這就導致大學生在進行模擬現實創業實踐時把自己置身于了創業氛圍之中,當結束創業實踐時又回到了非創業的現實社會,這種虛擬現實和真實現實帶來的強烈反差會逐漸消解其在虛擬現實創業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創業心理。
3.2 培養大學生創業心理的VR技術優化
第一,密切與VR技術公司的合作,適時優化VR創業系統。首先,選擇VR技術比較優良的公司進行合作,最大限度地保證VR技術水平和質量,由此減少由于技術缺陷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次,爭取與VR技術公司聯合開發VR創業系統,把學校和學生的創業培訓訴求和VR技術結合起來,有助于開發出更適合民族院校大學生創業模擬實踐的創業系統。再次,創業情境是創業活動活躍程度的先決變量,既要盡量豐富創業情境,容納更多的創業常識、創業政策、創業技巧、創業策略等,為VR創業系統擴容;又要增強各個創業情境之間的銜接點,不能讓各個創業情境之間的過渡或者切換顯得突兀,流暢的創業情境轉換促使模擬現實創業實踐更具有真實性,更能增進沉浸感。最后,需要適時優化VR創業系統,既可以保證大學生在模擬現實創業實踐中一直保持新鮮感,又有助于大學生在模擬現實創業實踐之后把各種創業情境進行對比,從而強化他們應對不同創業情境的心理準備。事實上,長時間在同一個或者同一類模擬現實創業系統中進行重復實踐,不僅不利于創業經驗對比和“創業知識轉移”,還會帶來疲勞感。
第二,把VR創業訓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合起來,拉近創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創業情境學習過程由關鍵學習事件和常規學習交替連接而成,其中關鍵學習事件是創業情境學習與新企業成長的核心機制?!边@就要求,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不能只寄希望于通過VR創業訓練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而必須在VR創業訓練之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和基本創業理論教育,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認知自己開展創業的心理狀態和知識儲備;同時,在VR創業訓練過程中,及時給予創業心理疏導和創業理論指導,使他們在解決創業困難的訓練中,堅定創業信念;此外,在VR創業訓練之后,及時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這些來源于大學生親身模擬實踐的經驗和理論更具有針對性和親近感,更容易讓大學生內化于心,使他們更有能力和信心去創業。
第三,把VR創業訓練與“校企合作”育人、校園創業孵化基地結合起來,延伸創業實踐范圍。“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币环矫妫琕R創業實踐雖然具有很強的沉浸感,能夠讓大學生感覺到“恍如現實”,但是即便模擬現實程度再高,也不能等同于現實,只有真實的創業實踐才是深化創業認知、提升創業能力、型塑創業個性的終極路徑;另一方面,大學生在VR創業訓練中獲得創業知識、創業經驗和創業素質,只有在真實的創業實踐中才能獲得有效檢驗??紤]到許多大學生既缺乏真實創業的資本,又缺乏足夠的風險規避能力,所以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園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真實創業提供平臺和機會不失為一項可行選擇。在“校企合作”中,大學生可以把有創意的創業項目拿出來與企業進行談判,爭取企業注資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在校園創業孵化基地,學??梢蕴峁┍匾膭摌I場所、政策優惠、指導服務等,讓大學生進行真實的“微創業”。把VR創業訓練和“校企合作”、校園創業孵化基地有效銜接起來,既可以大大縮短從創業理論到創業實踐的距離,又可以不斷強化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心理品質。
第四,建立VR創業教育研究中心或者研究院,對VR創業教育理論和方法進行專項研究,提高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效能感。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 VR技術是新興的技術,利用VR技術進行大學生模擬現實創業實踐更是任重道遠,因此需要建立VR創業教育研究中心或者研究院,專門研究VR創業教育,明確其內涵和外延,總結其中的規律和方法,提出相關理論和培養方案,為創業教育助力。事實上,基于VR創業教育實踐提煉出來的理論和方法,更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和宏觀指導性,更能夠把握住大學生在整個VR創業教育中的心理動態,從而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方案和策略促進大學生創業心理的養成。
參考文獻
[1] 龐志華.民族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培養[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2):31.
[2] 張娜.民族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調查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
[3] 張久獻.民族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理論探索,2012(22):8.
[4] 張占龍,羅辭勇,何為.虛擬現實技術概述[J].計算機仿真,2005(3):2-3.
[5] 林一,陳靖,劉越,等.基于心智模型的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混合式移動導覽系統的用戶體驗設計[J].計算機學報,2015(2):408-422.
[6] 李建榮,孔素真.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4(3):100.
[7] 劉建德,劉曉琳,張琰,等.虛擬現實技術教育應用的潛力、進展與挑戰[J].開放教育研究,201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