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逐漸提高。現有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諸多弊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提出教師應當根據課文內容為課堂教學制定明確的目標,通過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帶來特色課堂學習環境,并積極在日常教學中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新課標改革 初中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071-01
一、引言
語文是初中學生的重要課程,語文素質能力與學生的情感表達,口語交流,閱讀理解以及思維素養有重要的關系,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后期的其他課程的學習理解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在初中教學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師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摸索,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以及教學互動等各個環節進行了改進與優化。良好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調動學生思維活性,增加教學趣味性,也能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研究
盡管新課標改革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但在許多地區的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
許多初中語文老師年齡較大,普遍集中在40-50歲之間,在教學模式上局限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主張教師主講,學生記錄的學習模式,參照各種教輔書籍展開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收情況以及學習興趣。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先進行優秀范文的講解,展示寫作要求與具體內容,最后學生動筆完成作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少真實情感的流露,課堂主體是教師而非學生。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也難以督促學生在課后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復習練習,不適用于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課程。
作為學習的主體,許多學生認為語文課堂就是對名著進行閱讀與講解背誦,學習較為枯燥,進而缺少學習興趣。例如,在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接觸簡單的文言文經典文章學習,文言文中的詞語與現代文化有較大的差距,初中生在遇到大段不能理解的語句時,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其次,某些學生在學習時會存在望文生義的情況,簡單的將文言文詞語翻譯為現代詞語,但并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導致學習的目的性較弱,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得不到提高[1]。
三、新課標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對策分析
(一)制定明確的語文教學目標
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因此,制定一個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的第一步。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衣》一文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第一,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感知閱讀,了解基本脈絡意思,掌握故事基本情節;第二,借助工具書以及多媒體設備對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進行角色扮演,并通過評選最佳演員、最佳臺詞等獎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第三,在對課文內涵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對皇帝的新衣一文中不同角色參與人的看法。在教學中,這種層次分明,言簡意賅的教學目標設置更能量化學生的學習效果[2]。
(二)采用情景教學法開展課堂學習
情景教學是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常用的方式,在情景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實物為背景,設置與真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觀察學生的表現以及思維活躍性。例如,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作文題目為“我與自然”。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將學生帶出課堂,聆聽不同動物的聲音,感受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情景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生活的能力,努力從課本知識中脫離出來,從而在寫作過程中更好的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三)積極引入新型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推廣,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諸多的素材與選擇,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新技能,從而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課堂體驗。例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視頻、音樂以及圖片素材。在學習《丑小鴨》一文時,可以為學生播放格林童話的故事片段以及話劇表演視頻,調動學生閱讀以及模仿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專注力。同時,也可以通過音樂等手段為學生營造安靜、浪漫的故事氛圍。除此之外,教室也可以通過結合考綱錄制微課的形式為學生進行重點段落,詞匯短語的講解,突出考試的重難點,提高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3]。
四、結論
新課標的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借助科學技術的紅利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課堂體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儲備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潘陽.淺議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 2016(8):117.
[2]王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幾種方法[J].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1):218.
[3]曲民生.2011版新《課標》指導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