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順
【摘要】關于高中德育理念,筆者從三個方面加以探討。自主德育,生活德育和文化德育。
【關鍵詞】高中 德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56-01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李克強總理也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提倡“立德樹人”,可謂切中肯綮,為新時期教育工作起到了應機立斷的導向作用。
關于高中德育理念,筆者從三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自主德育
所謂自主德育,就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這就要求教育者轉變觀念,和學生互換位置,教師從管理學生轉向服務學生,學生從邊緣地位走向中心地位。學校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根據學校的德育目標,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的教育活動, 是教育者的活動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動相統一的過程, 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須經過受教育者的內化才能發生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對學校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機械地、全盤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以及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接受。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學校要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他們自我教育的要求。
學校要建立起全方位、立體式的自我管理系統,使學生的自我管理滲透到學校工作、班級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學生成為學校、班級的主人。 在實踐過程中,要讓學生人人有事做,各司其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
教師要把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放心大膽地交給學生,要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必要的條件,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開展活動,這樣德育就由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參與,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增強了學校和班級的凝聚力。
二、生活德育
所謂生活德育,就是避免死板說教、管卡壓制,讓德育滲透于學生點點滴滴的生活之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道德源于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需要,同時,生活是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目的。檀傳寶教授認同“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觀點。其實,生活的過程也是道德學習的過程,道德和生活本是一體的,植根于生活,德育才能產生深厚的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
我國傳統的德育忽略個體生活的意義,只是單純利用德育知識對學生進行道德約束進而規范學生的行為,遵從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符合社會政治發展的“道德人”這一理念,卻沒有關注受教育者的生活實際,造成道德教育的異化。這種德育僅僅培養人們對于“道德的觀念”的認知,并沒有促進人們關于“道德觀念”的內化。
而德育“生活化”以人的現實生活為教育素材,并通過生活途徑進行教育,符合現實的人的發展需要。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并有獨立的人格。而當今社會多元化價值共存,如果德育還是堅持以知性德育為內容和灌輸的教育方式,只會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從而造成德育效果低下。新時代德育應遵從個體的心理發展需求規律,盡可能豐富地涉及現代社會中遇到的現實情境和工具以及容易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影響的新手段,從而培育學生的道德自主意識和自覺能動性,進而重視人本身的發展需求。這樣才能應對社會現實中的多元價值的沖突,使受教育者真正接受德育內容,從而達到德育目標。
三、文化德育
所謂文化德育,就是使德育工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文化的內核是價值觀,任何文化都反映出某種價值觀。目前學校里的道德問題歸根到底是文化的問題,文化的困惑和焦慮是當前道德教育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新時期道德教育如果想要有實質性的進展,就必須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深入的反思。
我國最初出現文化德育的萌芽,是在德育過程中更加關注蘊含文化性資源的開發,注重德育主體的文化自覺,發揮德育過程中的文化層面指導,通過一系列的課程體系建設、核心價值觀引領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德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無聲中受到熏陶,實現德育的提升。
后來在文化自信口號的倡導下,我國的一些學者開始從傳統中尋找德育素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一個民族都具有文化精神,它是歷史的產物,具有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觀念。我們講究的“仁愛”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的體現。中國人的“仁愛”精神,無不貫穿從古到今的文化之中。一旦一個民族創造出來了一種文化,那么其道德教育的內容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傳統儒學中特別看重德行教育,儒學教育中,“德”被賦予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德教,化民成俗。在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學術討論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儒家思想和歷史上著名的學說都是有生命力的,這些學說理論順應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的前進,愈發顯示出古人的智慧。儒學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們要學會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總之,高中生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是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關注的一個綜合性問題,只有多方因素的密切聯系,通力合作,學校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實現真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