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要求:指出在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思維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閱讀教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試以布魯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為基礎,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四第三單元的閱讀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及教學反思。
【關鍵詞】布魯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高中英語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15-01
一、研究理論
淺層學習的認知水平停留在第一第二層次,而深度學習的認知水平對應著后面的四個層次。因而,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的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對于一線英語教師來說,閱讀文本是每個單元教學活動開展的載體,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開展都要以此為依托,因此閱讀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閱讀練習進行提取,篩選,創造性的將其應用到課堂上。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閱讀練習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教師對手頭上已有教材閱讀練習的設置的教育目標的把握,更好的設置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認知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具體課例
本文以課例為載體,具體講述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五個經典步驟“記憶-理解-應用-分析-創造”如何在具體的閱讀課文中實施。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例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英語》 Book 4 Unit 3 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這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基本沒有相關詞匯的基礎,對話題也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的了解。
2.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的對象為湖北省咸寧高中高二實驗班學生,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本課話題外國幽默和話題人物卓別林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學生在讀懂文章和把握文章大意上能力較強。但是學生在猜測詞意,批判性閱讀以及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特別是在有條理的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并成文方面,絕大多數學生都感覺困難。
3.教學目標
1)預測文章大意和歸納文章大意
2)歸納段落大意和根據上下文猜測詞意
3)辯證思考問題
4)有條理的復述文本
5)分析文章體裁,寫作目的和寫作技巧
6)應用寫作技巧
7)利用量表有效實施自評,小組互評, 在教師指導下,修改自己的作文
4.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在于指導學生:
1)學習有效的閱讀技能
2)通過總結歸納,分析文本,提煉出寫作框架和模仿文本的寫作方法并有效的運用到課堂寫作中
5.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閱讀,鍛煉辯證思維能力。 通過分析文本,提煉出寫作框架和模仿文本的寫作方法并有效的運用到課堂寫作中。
6.教學過程
環節一:呈現和預測(5分鐘)
活動一:呈現典型喜劇表演者的照片和視頻,引入non-verbal humor的話題。
活動二:結合文章標題和圖片,要求學生預測文章大意
環節二: 理解文本(10分鐘)
活動三:通過觀察文章標題及段落主題句歸納文章大意
活動四: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意
活動五:在活動四和活動五的基礎之上訓練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環節三:應用所學內容(8分鐘)
活動六:教師指導學生應用關鍵詞,主題句和如何拓展主題句對文章進行總結型復述。
環節四:分析文章體裁,寫作目的和寫作技巧(8分鐘)
活動七:通過選擇題和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寫作目的和寫作技巧(引用,比較,比喻,描述,舉例)
環節五:創造。應用所學進行寫作任務(10分鐘)
活動八:開始寫作:寫一篇對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羅溫·艾金森的生平介紹。
環節六:寫作任務反饋與評價(4分鐘)
活動九:教師給出具體的寫作要求以及在學案后附上同伴互評的表格,要求學生在完成寫作后讓四人小組協助評價文章,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文章予以展示。
四、結束語
結合本課及平常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需要注意寫作這個環節,學生對于所寫人物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夠,因此教師應通過課前進行大量話題的輸入,指導學生進行話題的知識積累,并加以針對性的寫作指導。
參考文獻:
[1]祝珣,馬文靜.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2]肖春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在英語閱讀練習中的應用.
[3]魏斯棉. 2013.淺談“以讀促寫”[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丁潔琴(1981,6-),女,湖北咸寧人,本科,中教一級,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