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摘要】薄弱學校初中數學后1/3學生較多的主要原因包括:學生自身的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原因。對此,教師應結合數學后1/3學生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后1/3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以提高后1/3學生的學習質量,使他們取得好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薄弱學校 初中數學 后1/3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51-02
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大鵬中學屬于城鎮與農村結合的一所中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校的生源復雜。我校的后1/3學生的比例從七年級到九年級逐年增加,后1/3 學生群體偏大是每個班級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校教師在幫助后1/3學生提高學習質量上采取科學的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把幾種途徑簡要介紹如下。
一、薄弱學校初中數學后1/3學生的特點及類型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本校后1/3學生具有以下特點:小學數學基礎差,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在小學學得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小學與初中的知識無法銜接;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很弱,學習很盲目,沒有上進心,提不起興趣,上課經常開小差,抄襲作業的現象嚴重,學習習慣差,學習效果不理想;父母的職業和教育水平低,再加上忙碌的生活,這部分父母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關心不夠;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利于孩子的學習,有些家長對孩子并不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們只希望孩子能在校園里長大成人,成績好與不好都無所謂。
我校教師長期對后1/3學生進行教育工作,概括出后1/3學生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型一,聽、說、讀、寫等能力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計算、識圖、閱讀能力較差,缺乏對各種知識的整合能力,學到的知識處于無組織狀態,不會自己總結歸納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什么都感覺困難,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習能力得不到絲毫提升。
類型二,對學習不敢興趣,沒有上進心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自我控制,不能堅持學習。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對事物的好奇心,缺乏學習的內驅力,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
類型三,外部因素導致學習障礙的學生。一方面,家庭的教育觀念落后,家長無法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有些學生遭遇家庭變故,如父母離婚、家庭暴力、親人死亡以及家庭經濟問題等,這給他們不夠成熟的心靈造成了惡劣影響。另一方面,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早戀、交友不慎等都使他們遠離課堂。還有就是學生個人生理、心理出現問題、人際關系不和諧等,這些原因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得不到提高。
二、提升后1/3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幾種途徑
我校教師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后1/3學生的學習能力。由于后1/3學生學習特點較為特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把復雜的知識分解為幾個簡單的知識點,以便后1/3的學生以相對簡單的方式掌握知識。采取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和學生現有的知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數軸時,教師可以使用兩個手電筒進行演示,以使學生明白“數軸無限延伸到兩側”。具體來說,我校教師在轉化后1/3學生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激發后1/3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設計后1/3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活動,讓后1/3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是件有趣的事情,并引導后1/3學生逐步掌握知識內容。在課堂上,教師讓后1/3學生在自由的課堂環境中學習知識,以不同方式激發后1/3學生的知識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后1/3學生的思維熱情,達到有效提高后1/3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例如,在課堂的一開始,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懸念問題讓學生思考,逐步讓學生處于“問題解決”之中,使學生產生好奇的心理。教師還可以使用微信添加適合后1/3學生學習的微課程,以幫助后1/3的學生取得進步。教師將設計好的微課上傳到班級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學生按照教師要求進行課前準備、課后復習和總結。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編輯有效的思維導圖,使用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對數學知識有了系統的記憶。我校教師還運用“極算”網絡學習平臺創建學習任務單和學習資源,課后通過網絡自學輔導平臺,教師針對性地推送輔導練習,有效地提高課后輔導效率。
(二)引導后1/3學生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
讓后1/3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對于幫助他們學習數學非常重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給后1/3學生設計一些相對容易的題目,使這些學生能順利完成這些題目,逐步建立學習的信心。教師還積極鼓勵后1/3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作業,讓后1/3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他們會真正愛上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注意尊重后1/3學生,幫助1/3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時刻關注后1/3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采用分層教學,實施因材施教
我校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教師全面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備好每一節課,練習試題要兼顧優生、中層生、后1/3學生等。讓后1/3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受到“我也行”和“我有信心”,更多地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計算(-5)+(-4)+(+2)=?、2×(-3)=? 這些對于優生一看就會,似乎沒有什么價值,但對后1/3學生意義就非常大,通過簡單題的練習,點燃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希望,并讓他們覺得學習數學也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逐步提高后1/3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對后1/3學生進行跟蹤評價
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客觀辯證的角度看待后1/3的學生。教師必須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不同的學生表現要有不同形式的評價,教師不能簡單隨便評價學生的好與壞。例如:個別后1/3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章節時成績不理想,但在學習《分式》章節時掌握較好,我們應當加以鼓勵和表揚。教師運用適合初中生的評價體系,指導后1/3的學生自我評估,引導學生回顧以前的自己,分析現在的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還存在哪些不足。教師還可以創建個人電子記錄文件夾,記錄后1/3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成長,向父母和學生發送記錄,并讓家長和學生參與評估。
(五)成立學習小組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好中差搭配成立學習小組。通過學習小組的作用,幫助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以達到班級成績的全面提高。還可以特別為后1/3學生結對子,每位后1/3學生找一位小老師,以“兵教兵”的形式提高后1/3學生的數學成績。對于大多數后1/3的學生來說,同樣的錯誤總是重復的,教師可以要求每位后1/3學生設置“數學錯題記錄本”,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錯題、典型題記錄下來,小組討論,小組幫教,通過不斷的復習記憶,達到有效提高糾錯的能力。
此外,網絡“家校通”也是一個好的手段。教師用“家校通”向家長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習數學上存在哪些不足,在家庭作業上監督子女合理安排學習數學的時間,充分發揮家校協作的作用。
三、結束語
總之,薄弱學校后1/3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差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因素。找出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因素是改變后1/3學生的關鍵; 增強后1/3學生的學習信心是轉化后1/3學生的源動力;根據后1/3學生的特點,個性化教學和輔導是改造后1/3學生的主要手段。筆者相信,只要不放棄,齊心協力,后1/3學生同樣可以獲得很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方慧敏.初中數學教材的本源與二次開發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03期
[2]陳錦鳳.理解性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3)
[3]王世容.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及解決對策[J].現代交際.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