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
【摘要】體育教學實踐中怎樣利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關注學生的體能和性別差異?教師示范應該如何突出重點、貼近現實,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是什么?作為體育教師只有在解疑明理中前行,開展多維度教學策略思考,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空中讓學生學會更多的運動技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成就感,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體能和性別差異 示范 教學原則 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一般項目“小學‘趣智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立項編號:XJL17C
ZXX047)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8;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213-02
前不久,筆者上出了一堂一年級“籃球:傳球與接球”教學研討課。課后,基于體育課堂教學策略,再回看這堂課,覺得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現梳理如下。
一、體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
一堂體育課,特別是技術性要求比較高的體育課,如果老師表達不是通俗易懂、示范不是很直觀、演示不夠標準,那么,利用信息技術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比如,“籃球:傳球與接球”這堂課就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開始部分“激趣導入”環節,我通過課件演示“灌籃高手”經典片段,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入課堂,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興趣,然后又通過PPT文字、圖片、視頻引導學生加強對籃球傳接球技術的認識。雖然只有10分鐘左右,但對于學生來說卻很重要。一是低年級學生通過視頻、圖文動畫、闖關游戲等形式認識籃球傳接球技術,比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枯燥的理論說教更容易接受些。二是能夠讓學生在視頻中看到籃球運動員的標準傳接球示范動作,他們的知識儲備會更加豐富。三是通過闖關游戲鞏固籃球傳接球技術要點,會使學生既有闖關成功的成就感,又記住了傳接球的動作要領。
二、體育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體能差異和性別差異
(一)關于體能差異教學
因學生體質、胖瘦、高矮的不同,在體育課堂會呈現出不同的體能差異,進行體能差異化教學,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進行接力跑比賽時,肥胖學生是很不受歡迎的對象;而在負重或者投遠比賽和防守游戲中,他們又是各隊組爭搶的對象。因此,在體育課練習和游戲活動中,將胖瘦不同的學生合理搭配在各小組,能起到科學調劑、公平競爭的作用。另外,體質差的學生雖然在比賽和練習中被同學嘲笑,但老師并不能差別對待,反而應該在適當的場合發揮他們的優勢并加以鼓勵。比如,我在組織本課“叫號賽跑”游戲時,把“叫號”改為宣讀簡單算式,如“1+2”“5-3”等,有些體質不好的學生跑得不快,但運算迅速,最終還是算得快的同學取得冠軍,這時,我大力表揚這幾個同學,大家覺得再也不好意思嘲笑他們了,這幾位同學對體育課也由懼怕變為喜歡,真是一舉兩得。
(二)關于性別差異教學
男生反應靈敏、爆發力強。而女生柔韌、協調性好。男生主動、大膽、好動,但自控能力較差;女生嫻靜、細致、自控力強,但膽小、怕累等。基于以上特點,我在教學時,注意合理分組和區別標準練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本堂課在進行籃球操練習時,由于要按照韻律節奏做籃球相關動作,男生并不擅長,女生節奏感強、舞蹈功底好。于是,我將男女生搭配分組,以女生帶男生,這樣做果然效果好很多。再比如,在傳接球接力游戲時,我要求男隊先完成10次舉小啞鈴的任務,女隊先完成10次跳繩的任務,這樣一來,男女隊旗鼓相當,競爭才會更加激烈,學生才會更有興趣。
三、教師在做示范時應該如何突出重點,貼近現實,便于學生理解
教師正確的動作示范,可以引導學生不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創造美感、建立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一)示范動作要完整、準確
前提是教師要進行完整的動作示范。如果動作較復雜,還要進行分解示范,但無論怎樣,都要示范準確。比如,在進行籃球胸前傳球動作示范時,就需要講解“蹬地——伸臂——翻腕——撥指”的分解動作并進行示范,使一連貫的分解動作所形成的完整過程讓學生能夠看得清楚,理解透徹。
(二)示范動作要注意展示的位置和方向
有些動作示范面對學生進行鏡面示范效果要好些,例如,舞蹈、體操類的動作示范。本節課的籃球操,學生同時跟著老師在做動作,老師不僅是在示范,實際上也是在領做,老師站在隊列前面做鏡面示范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并加以糾正。
而有些動作可以側面示范,比如傳球和接球,我將學生分兩邊站立,老師站在隊列中間,讓學生從側面觀看籃球從傳球到接球的完整示范,學生從側面更能看清楚籃球傳球“蹬地、伸臂、翻腕、撥指”,接球“伸臂迎球、接球、后引、緩沖”的關鍵動作軌跡。
還有些動作卻適合背面示范,比如傳球和接球時腳的不同站位、身體移動時軀干與腿部動作的結構關系等,為了使學生直觀易學,教師站在隊列前面,背對學生演示左右腳在傳接球時的前后左右交替站位動作過程;身體如果移動,同樣要保持傳接球時身體前傾、兩腿微屈的彈性姿態,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怎樣面向傳接球方向進行有效配合和防守的動作要領。
(三)示范動作要有美感
教師的動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什么樣的老師帶出什么樣的學生一點都不假。如果老師的動作示范不好看,學生學到的動作也不會美到哪兒去。比如教師示范籃球胸前傳球時,將球置于胸前,雙手張開分別握住球的側后方。傳球時,雙臂把球往外推,雙手手指把球往外撥出的同時翻腕,最后大拇指向下。這樣一連貫的動作一氣呵成才優美流暢,如果動作演示時遲緩、卡頓,學生學到的動作就會覺得非常別扭,也不適合實戰。
教師在示范動作時,注意以上幾點,更能突出重難點,在課堂需求上更貼近現實,在知識傳達消化上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四、一堂成功的體育課,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又收獲滿滿,應該遵循怎樣的教學原則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愉悅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和融合性原則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吸取知識的飽和度。
(一)愉悅性原則
保持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良好的心境,從課的開始就激起學生盎然的興趣,然后感受運動的快感和樂趣。本課中,我通過信息化手段展示小學生最愛的動畫片,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然后又通過歡悅的籃球操、對抗性游戲以及富有創意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真正擁有和保持運動所給予他們的愉悅感。
(二)參與性原則
運動是“參與其中”的活動,參與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引導學生全員參與,體育課才會有氛圍,學生才會有體驗。本課中,學生的參與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教師引導下的集體參與活動,一種是在規則框架下的小組參與活動。但無論怎樣,教師都要為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創新提供機會和平臺,教師要成為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者和欣賞者。
(三)融合性原則
體育教學也是一門融合的藝術,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其它學科的知識元素,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情境教學,就可以運用語文故事情節完成體育課堂教學任務;還可以利用數學運算模式設計游戲比賽等。比如,本課中的“叫號賽跑”游戲,我就利用數學的加減法運算叫號縮小學生的體能差異,使游戲更加精彩激烈。在課的開始、游戲和結束環節我還運用了音樂和舞蹈元素,使課堂既活躍又富有藝術氣息。學科融合教學既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增加了運動的趣味性,真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牛永霞.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7(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