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靜
【摘要】閱讀是學生自學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師一定要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此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日后的學習本領?;诖耍疚闹饕獜墓P者角度,提出了幾點閱讀教學策略,希望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71-02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它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目前,自我國全面實施學生減負以來,學生課堂內外的閱讀時間越來越多,但卻由于沒有掌握閱讀方法、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教師指導不到位等原因,使得閱讀問題頻發,學生閱讀能力難以提升。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閱讀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教學指導,以此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激發閱讀熱情,提升閱讀本領。以下是筆者結合實踐提出的幾點閱讀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眾所周知,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境對學生閱讀具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它能促使學生跟隨他人一起堅持閱讀,以此激發閱讀熱情和養成閱讀習慣。但當今時代生活節奏較快,手機游戲對學生誘惑較大。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該如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呢?對此,筆者做了幾點嘗試。
首先,筆者鼓勵學生在完成課內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進行課外閱讀,并安排了閱讀時間,設置了閱讀日和閱讀思考活動。如,筆者每天早自習都會要求學生共同閱讀課外圖書,然后鼓勵其以個人演講形式表達讀后感受。這樣既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又可以指導學生自發生成課外閱讀成果,更利于增強學生的個人體驗,并以點拓展,增強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其次,家庭閱讀氛圍同樣重要。若家長沒有為學生做出一個良好閱讀榜樣,這很可能會阻礙學生閱讀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對此,筆者組織開展了有益于學生德行培養的親子讀書閱讀活動。為了提升家長的閱讀和指導能力,筆者還會在微信交流群中定期組織家長進行教育學習,以此在提升親子閱讀的效率。事實證明,因為有家長的耐心幫助和教師的閱讀獎勵,小學生的閱讀熱情空前高漲。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方法,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選擇。
二、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
閱讀教學至關重要,教師必須要開展有效的方法指導,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往傳統教學中多采用整體朗讀、粗細結合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長時間運用也會無趣。因此,教師一定要運用更多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筆者通過研究與學習,在日常閱讀實踐中運用了如下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例如,筆者在閱讀教學《最后一課》時,就嘗試了余映潮老師的板塊式閱讀方法。首先,筆者深入研習了教學內容,找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其次,筆者設計了“聽”“讀”“品”“悟”“說”五個板塊。這五個板塊的閱讀學習,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字詞積累,還感受了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愛國情感,更品味了多種描寫人物特點的手法。因此,教師也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嘗試,以此新穎、高效、有條理地開展閱讀教學。
又如,筆者在閱讀教學《一株紫丁香》時,就運用了寧鴻彬老師的卡片式教學法。我們知道,低年級學生注意力較差,很難集中精力進行閱讀。而卡片式教學輔助法能充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利于鞏固學生的識記內容。因此,筆者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了大膽嘗試。筆者先示范朗讀了課文生字,并給予時間讓學生識記。隨后,筆者將事先準備好的帶有基礎知識的卡片取出,并隨機抽取卡片和學生,令其進行拼讀。這樣一來不僅能幫助學生識記基礎字詞,也為后續課文閱讀奠定了基礎。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著名的“詩意朗讀”“五步閱讀教學”等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靈活運用多種指導方法。
三、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
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身必須掌握一定閱讀技巧,以此才能與文本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但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因未掌握閱讀技巧,不僅難以開展閱讀活動,更容易引發內心抵觸情緒,最終喪失閱讀的自信。對此,教師在重視學生閱讀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還要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以此提升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能力,提升閱讀自信。
例如,筆者始終堅信“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因此,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也常常側重于閱讀技巧的指導,即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筆者在教學《自相矛盾》時,就指導學生掌握了矛盾法的閱讀技巧。筆者鼓勵學生認真閱讀了故事原文,找出了文章中自相矛盾的句子并用橫線畫出,然后要求學生進行了簡單討論,最后令他們說出了矛盾內容背后意味深長的故事寓意:說話辦事是實事求是,不能違背事物的客觀規律。又如,筆者在教學《我的老師》時,就指導學生掌握了批注法的閱讀技巧。筆者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疑問標注在原文空白處,待下次閱讀時重點思考,或課堂講解時重點注意。而這樣帶著疑問閱讀聽課的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僅限于令學生反復誦讀以達到死記硬背的效果,而忽略了學生學習思維的鍛煉,所以最終很難達成理想的閱讀效果。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紛紛揚揚”一詞時,并沒有簡單要求學生認識字形、字音以及造句,而是令學生思考在什么情境中可以使用該詞語,并鼓勵學生用語言進行闡明描述。而學生在這樣的語言實踐中,不僅加深了詞語的閱讀理解,還熟知了詞語的運用,當然也鍛煉了語言表達力和閱讀能力。
四、開展有效的閱讀評價
有效的閱讀評價是閱讀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眾所周知,一個好的閱讀評價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能提升學生的課文感知力,能提供更具科學、針對性建議。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還是以自身主觀認定為評價標準,就算有閱讀評價表,也很少按要求進行運用。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更要重視并開展有效的閱讀評價。
例如,筆者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閱讀教學效果的反饋。如,學生閱讀題目分數多少、學生讀寫結合情況、學生閱讀積極性如何、學生閱讀活動中表現如何等,這些都是閱讀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筆者通過分析這些反饋信息能更客觀地發現學生閱讀中的問題,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改進。具體而言,筆者在教學《小狐貍哭了》后,為學生預留了這樣一個讀寫作業:小狐貍為什么哭了?發生了什么事兒?請大家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一聽。這樣讀寫結合的評價方式更新穎、有效,不僅能評測學生的閱讀效果,還能鍛煉學生的閱讀想象力。另外,筆者也會自我評價閱讀教學過程。是否設置了科學的閱讀任務、是否滿足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否達成了閱讀目標等,這些都是筆者評價自身閱讀過程的重要標準。這樣從師生兩方面的教學評價,不僅能更客觀地看待閱讀教學過程,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師生共同學習。除此之外,課外閱讀作為現階段的教學重點,很難在課堂內進行評價。因此,筆者設置了相應的課外閱讀自我評價表格,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填寫測評,以便從自身角度認識個人優點和不足,進而更好地改進課外閱讀,更快地提升閱讀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未來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認清現階段閱讀教學現狀,找出自身閱讀教學不足,并想方設法提升教學素養,以此組織有效閱讀教學,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令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章珊珊.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