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00后大學新生在軍訓中消極心理及產生的原因,探究解決途徑,使軍訓的消極面得到較好的控制,最大程度發揮軍訓課程培養大學生軍事素養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關鍵詞】軍訓 大學生 消極心理 原因 對策研究
【基金項目】2016年6月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高校哲學社科科學基金項目“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軍訓消極心理分析及應用對策研究”(項目批準號:2016SJB710088),項目負責人:葛媛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165-02
對剛進校的大學新生開展以軍事理論及軍事訓練為主要內容的軍訓活動,不僅是大學新生必須完成的必修課程,也是國家賦予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及國家后備戰略人才培養的重要政治任務。隨著00后的一代進入高校,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受教群體,研究00后大學生軍訓中消極心理及產生的原因,探究解決途徑,使軍訓的消極面得到較好的控制,最大程度發揮軍訓課程培養大學生軍事素養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為大學生大學四年打好基礎,是我們高校軍事訓練工作者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大學新生常見的消極心理
大學新生進行兩周以上的集中訓練,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和素質,很容易產生各種消極心理。2016年、2017年筆者先后在新生軍訓的前、中和后期,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學生進行測試了解學生在軍訓期間的心理變化。測試結果顯示軍訓前期新生的焦慮、強迫、其他三因子程度均高于軍訓中期和后期,隨著軍訓的推進,逐步呈下降趨勢;在軍訓中期軀體化、敵對因子達到最高;在軍訓中期和軍訓后期各因子的對比中,焦慮、強迫、軀體化三個因子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因子上無差異。
從測試的結果,可以將大學新生在軍訓中的消極心理從壓力源角度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軍訓直接引發的消極心理如:畏難、逆反,另一類是軍訓期間,大學生活適應問題引發的消極心理如:焦慮、強迫等。
二、常見消極心理產生的原因
(一)環境、思想、身體、心理上的不適應
1.大學新生在高中時期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習,只要學習好,一切都好。為了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用于學習,父母將學生生活的一切打理好。父母的呵護,繁重的學業,使得學生在獨立生活的能力方面很少得到的鍛煉。當他們步入高校,完全離開父母的呵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和一群陌生人開始新的生活,生活上的瑣事必須靠自己來處理,人際間的交往靠自己來維持,生活環境、方式和習慣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環境上的不適應使得他們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的弱點很容易被放大。
2.年輕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對于大學生活充滿希望和夢想,希望可以在新的環境中開始美好的無拘無束的生活。對于以軍訓開始的大學生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軍事訓練的艱苦,一層不變的練習內容,“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嚴明紀律,取代了原先美好的憧憬。大學新生們不得不執行這些命令,很多同學內心存在抵觸情緒,有些人甚至覺得有些行動損傷了他們的自尊心,思想上存在不適應。
3.高考是座獨木橋,千軍萬馬向前沖,為了能夠在高考中闖關成功,幾乎所有的大學生在高中時期都沒有業余時間進行身體鍛煉,剛進校的大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普遍偏低。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對于大學生身體素質是一種嚴格的考驗,很多學生體能跟不上堅持不下來,產生心理壓力,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4.從收到錄入通知書開始,新生們感覺良好。但進入大學后,老師不再盯住,父母又遠在外地,很多學生沒有被關注的感覺,在心理上產生落差,再加上南北生活、飲食的不同,很多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差距。
(二)軍訓內容傳統,難以切合時代
1.“00后”大學生的特點:大學生生長在我國生活條件優越,物資富裕的時代,他們從小沒有吃過苦,都是在蜜罐中長大的一代。他們追求獨立,不喜歡被約束;講究個性,喜歡新鮮事物;強調自我,集體意識淡薄;缺少歷練,抗挫敗能力不強。
2.他們對軍訓存有很大的期盼,他們希望軍事訓練的訓練內容豐富,訓練形式多樣,能夠在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教育課堂上學習到現代化的國防軍事知識。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基本隊列等傳統軍訓內容受學生歡迎的程度僅為24%,他們從中學開始就接受這樣的軍事訓練,同一種高強度的重復隊列訓練讓學生感到身心疲憊,學生對于單調的隊列訓練、內務整理有很強的抵觸情緒。
3.很多高校出于對學生安全考慮,取消了一些原本非常有趣的軍事訓練內容,比如營地打靶、野外宿營、拉練等內容;同時在軍事理論課程上,由于各高校均缺乏專業的軍事理論授課教師,由兼職教師授課,使得課程內容的傳遞沒有達到最佳效果等因素使得現今的軍事訓練課程,不管是在訓練的內容還是訓練的形式上都不夠切合時代、與時俱進。
三、軍訓消極心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豐富軍訓內容,創新授課形式
1.軍訓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軍訓的內容和形式。在軍訓經費的允許下可以適當安排打靶、參觀軍事科技展覽、野外生存訓練等不一樣的軍訓內容,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也可安排讓教官教授學生軍體拳、旗語、信號語,增加抗震、防災、反恐、防爆常識訓練等內容,這樣既豐富軍訓的內容,又能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減輕逆反心理。
2.軍事理論知識,國防知識的傳授,在授課課堂上可以播放戰爭題材的影片,讓學生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分組根據主要內容進行辯論,多種授課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愛國情感,理性看待國情。同時在授課內容上將世界熱點、中國周邊安全等問題納入教學中,使軍訓課程內容生動、與時俱進。
3.“00后”手機、電腦已成必備裝備,積極利用網絡,占領網絡教育的陣地。將軍訓交給大學生,讓他們自主設計,開設軍訓專題網頁記錄軍訓隨想,軍訓照片、視頻,在這個過程中輔導、教官只需做好引導,將大大提高學生對于軍訓的積極性,提高軍訓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注重個性教育,強化思想引導
1.在軍訓開始前,輔導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動員工作,為大學生明確軍訓的目的、意義和流程,主動實事求是的告知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從而使學生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上有個準備,從而減輕對于軍訓無知和恐懼心理,增強大學生參加軍訓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自覺自愿投入到軍訓訓練中來。
2.教官是大學生軍訓感受的載體,教官能夠以身作則、甘于辛勞,對于大學生而言是非常好的表率。學生看到教官的表率,面對辛苦毫無怨言,會非常受鼓舞,能夠消除大學生對于軍訓的抵觸;大學生從教官的身上看到軍人的吃苦耐勞,堅強自信,會鼓勵大學生克服自己的畏難情緒;從教官的言談舉止中看到組織紀律性,從而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潤物無聲的教育遠勝過教條式說服教育。
(三)重視心理健康,做好普測工作
1.對開展軍訓任務的教官及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聯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在軍訓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系列心理講座,實施團體輔導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
2.大學生在軍訓中的心理變化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光靠輔導員及教官有敏銳的觀察發現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制度來發現及組織給予干預。在軍訓前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測,或在軍訓過程中進行問卷調查,及早發現問題,有針對性開展軍訓活動,同時監測學生的心理狀態,將消極情緒進行疏導,做好危機干預。
(四)制定制度,養成科學生活方式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軍訓中期軀體化因子達到最高,這和軍訓的強度緊密相關。大多新生不能適應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在高中時期忽略體能訓練,身體一下子難以承受,導致心理產生壓力,對軍訓有抵觸情緒。制定合理的計劃,不要因為進入大學無人管束,隨心所欲。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能提高心理調節能力,提高對軍訓消極心理的抵抗能力。
參考文獻:
[1]袁黨明.大學生軍訓心理分析及應對辦法[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2]傅蓉,項傳軍.大學生軍訓期間多發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
作者簡介:
葛媛媛(1984.2-),女,漢族,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