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德
【摘要】本文從做好高中物理和大學物理的銜接入手,對大學物理教學提出了粗淺的改革方案:加強“生本”教育,體現教師重要的指導作用;注重物理前沿知識的引入,實現物理學中理論知識的傳遞;注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實現師生雙方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課程標準 大學物理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152-02
大學物理以物理學基礎知識和理論為內容,是中學物理的繼續、延展和深化,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大學物理對于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可見,研究大學物理教學策略意義重大。
一、和高中物理的銜接是做好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
堅實的中學物理基礎是學好大學物理的必要條件。而且,在大學物理的學習上,做好其與高中物理的銜接也顯得非常重要。大學物理主要以研究微觀領域為主,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運用高等數學中的邏輯推理工具和數學、物理方法等來分析和推理,解決物理實際問題,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習的難度更大。首先,要制定適宜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發揮緒論課的作用和重視預備知識的講授。其中緒論課中要介紹大學物理在具體的學科培養計劃中的作用;最后還要介紹教師的講課特點、課堂要求、授課習慣、考試方式,輔導答疑的方式方法等,讓學生在詳細了解和明確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差異的基礎上,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盡快過渡到大學物理的正常學習中。
二、新“課標”指導下大學物理教學策略選擇
(一)以育人為本,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中的“育人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應當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學生的研究和學習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學生的發展方面,大學物理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好物理知識,還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與教育觀,掌握好專業知識,積極參與各種教育實踐,練就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大學物理教師在嚴格遵從《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還要打破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主體的物理教學模式和單一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師講授與學生實踐的有機結合。這樣既避免了單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講授,又不至于使學生只停留在表面的接受上,利于引發學生思考,更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以及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以實踐為取向,強化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應用
《課程標準》中的“實踐取向”理念是應傳統的教育課程體系缺乏實踐知識和實踐能力而生。它強調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要求大學物理教師不能停留在對物理理論知識的傳授上,應主動建構物理知識體系,全方位發展個人實踐能力,引導未來物理理論知識發展和解決物理實際問題方法的新動向。“實踐取向”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就要求物理課程首先應深入教師之心,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除講清物理理論知識外,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并將他們的學習與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緊密聯系起來。這些做法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其在充分理解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學以致用,實現物理學的真正價值。
(三)以終身學習為目的,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物理前沿知識
《課程標準》的“終身學習”理念認為,大學物理教師永遠是終身學習者,要在持續的學習和不斷完善素質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在具體的大學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求物理教師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書本上固有知識的講授上,還應引導“未來教師樹立正確的專業理想,掌握必備的知識與技能,養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未來的教師加深專業理解,更新知識結構,形成終身學習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入物理前沿知識,還能促使學生通過探索和發現新知而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這種大學物理的教學思路不但可以拓寬物理教師的知識視野,培養其學科洞察能力,從而有效應對學生的“信任危機”,而且使教師能夠在課程理論教育中很好地借鑒物理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以敏感的教學態度,靈活運用前沿知識將新的教育理論內化到教學中。
三、結語
總之,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大學物理教學在做好其與中學物理良好銜接的基礎上,以“生本”教育為主體,注重教師的重要指導作用;以學生的實踐為新的取向,注重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的形成為目的,注重在教學中引入物理的前沿知識,以強化理論知識的傳遞,最終實現教學中師生的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鐘金鈺.大學物理教改的方向:突破傳統,引導施教[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
[2]李光州,周曉明.現代科技與基礎物理教學現代化[J].大學物理,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