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熊江容 冉哨東
摘 要:目的 了解2008年~2017年在枝江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病種構成和變化情況,為今后精神衛生工作方向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各年各病種的構成和變化,分析其結果。結果 共有4888例首發精神障礙患者納入研究,男性2133例(43.64%),女性2755(56.36%),平均年齡為(43.96±16.13)歲,平均住院時間(42.50±36.04)d。精神疾病構成比前三位為: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心境障礙。十年間各個病種構成變化方面,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總體呈下降趨勢,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神經癥構成比總體呈上升趨勢,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幾類疾病的構成比在十年間無明顯變化。結論 神經癥正逐漸取代精神分裂癥成為最多占比病種,應當進一步提高心理衛生服務能力,應對在接下來幾年里可能出現的住院病種譜的變化。
關鍵詞:首次發作;精神障礙;住院患者;構成比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0.034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20-011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hanges of the first-episode mentally ill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Zhiji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from 2008 to 2017,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mental health work.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the first-episode mentally ill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08 to December 31,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hanges of each disease in each year,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4888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mental disorde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2133(43.64%)males,2755(56.36%)females,mean age (43.96±16.13)years,and mean hospital stay(42.50±36.04)d.The mental illness constitutes the top three: schizophrenia or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neurosis,mood disorders.In the ten years of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various diseases,schizophrenia or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generall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the chang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neurological composition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overall trend,and the chang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osition of other types of diseas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decade.Conclusion Neurosis is gradually replacing schizophrenia a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It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ability and cope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spectrum of hospitalization diseas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next few years.
Key words:First episode;Mental disorder;Hospitalized patient;Composition ratio
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及社會環境影響,大腦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識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依據《國際疾病和健康相關問題分類第10版》(ICD-10)將精神障礙分為10大類,72小類,近400種疾病。隨著社會的轉型和發展,群體的心理壓力源也發生著改變。在精神科住院的精神障礙患者中,精神障礙發生的類型及其構成也發生著變化,其是否形成了某種變化趨勢是值得精神衛生工作者探究的問題,且對今后精神科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意義。為了解本地區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病種構成,選擇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枝江市精神衛生中心4888例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回顧性分析首發精神障礙病種構成變化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枝江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的病歷資料,共入組患者4888例。按照:①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②心境障礙;③癔癥、應激相關障礙、神經癥;④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⑤器質性精神障礙;⑥其他精神障礙分為六大類進行分別統計,計算每個病種的發病例數及本年度占比。
1.2入選標準 入選患者為本中心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均統一依據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進行篩選。為減少誤診率,每位患者均在1名主任醫師的指導下依據病歷資料再次復核診斷。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和EXCEL辦公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各病種構成情況變化 4888例首發精神障礙的住院患者中,疾病構成占比的前三位分別為: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心境障礙。在各個病種構成變化方面,精神分裂癥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的病種構成比總體呈下降趨勢,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字2=63.57,P<0.05),神經癥構成比總體呈上升趨勢,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字2=21.8,P<0.05),其他病種構成比并無明顯變化(P>0.05),病種構成比較穩定。在2017年度,神經癥的構成比首次超越了精神分裂癥的構成比,排在第一位,見表1。
2.2人口學資料 4888例首發精神障礙住院患者中,男性2133例(43.64%),女性2755例(56.36%)。患者7~91歲,平均年齡(43.96±16.13)歲。在文化程度方面:文盲270例(5.52%),小學或初中例1163(23.79%),高中2564例(52.46%),大學(包括本科和專科)以上891例(18.23%)。
2.3平均住院日方面 4888例首發精神障礙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42.50±36.04)d,其中每年度的平均住院時間見表2。
3 討論
在當下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模式下,極易滋生各種心理疾患。周昕[1]等指出生活壓力和人際關系是引發神經衰弱的重要原因,主要在非精神科門診就診者方面。徐利敏[2]等發現抑郁和焦慮障礙是綜合醫院非精神科門診就診者中的常見問題,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方面,黃生萬[3]等在分析了1500例精神科會診的結果后得出情緒障礙和神經
癥是精神科最為主要的會診病種類型,馮艷春[4]等也發現焦慮抑郁問題廣泛存在于各科室、病種的住院患者中。通過這些結論可發現,一方面公眾對心理衛生服務的需求正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則是長期以來,“神經癥”有相當一部分都就以共病形式存在于綜合醫院的各個科室,應當引起精神心理工作者的重視。
高萍[5]等在研究中發現,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恥感越強,對其就醫行為阻礙作用越強。當前國家和公眾對精神心理衛生工作關注度的空前提高,精神心理衛生事業得以全面發展,精神心理衛生也已逐步為大眾所知曉和重視,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社會支持力度有了較大的提高,這極大程度的降低了在精神病專科醫院就診患者的“病恥感”[6],促使很多“神經癥”類疾病的患者從綜合醫院門診或社區進入精神病專科醫院行專科治療。
在該中心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中,“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年度占比的逐年下降,這種現象與精神科臨床醫師對精神疾病診斷的逐步科學化、細致化密切相關。
首發精神障礙的平均住院天數呈現出逐漸降低的過程,這種變化可能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①臨床醫生診療水平的提高,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使得患者受益;②與該市新農合和醫保政策指導下的多種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的使用,管控患者每例次的住院費用和每例次的總住院天數有關;③與本中心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有關。
從2008年~2017年,在本中心住院的首發精神障礙患者中疾病占比前三順位分別為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神經癥、心境障礙,而武克文[7]研究中,1998年~2007年住院精神疾病病種構成前三順位分別為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心境障礙、神經癥。本研究結果與其存在一定的差異。
通過對資料分析可以了解到,以神經癥為代表的心身疾病就診率正逐年提高,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以共病形態在綜合醫院各科室住院的神經癥患者,正逐漸從綜合醫院轉移至專科醫院治療。這些都提示精神衛生工作應當逐漸加強心理衛生服務能力,應對接下來住院精神障礙病種譜的變化。同時,精神衛生工作者也應當逐漸提高自身的專科疾病診治技能,令精神疾病診治更科學化、更細致化,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周昕,陳姣紅,袁星.神經衰弱的發病因素及心理護理效果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9):182-184,188.
[2]徐利敏,潘小平,何方紅,等.廣州市綜合醫院非精神科門診患者抑郁焦慮障礙情況調查[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1):1864-1867.
[3]黃生萬,初菊,朱秀娣.綜合醫院住院患者1500例精神科會診結果與相關因素探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06):11-13.
[4]馮艷春,張修莉,劉繼霞,等.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整體抑郁焦慮狀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05):683-687.
[5]高萍,李麗娜,王成剛.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與其就醫行為的關系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1):148-152.
[6]張雪梅,楊斌,張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精神病患者病恥感的關系研究[J].醫學信息,2015,28(38):250.
[7]武克文,趙星萍.1998年~2007年住院精神疾病病種構成情況分析[J].當代醫學,2009,15(27):103-104.
收稿日期:218-6-21;修回日期:2018-7-1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