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玲
摘 要: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建立的最基本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表現為師生之間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友好相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及教育教學有重要作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應該從自身、學生、家長這幾方面考慮,努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班主任;良好師生關系;策略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以老師為中心,而新型師生關系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良好師生關系對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及教育教學起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一、調整自己的心態
班主任工作任務繁重、事無巨細,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難免會產生煩躁、敏感、氣憤、抵觸、消極等情緒,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帶著負面情緒處理學生問題,可能會對學生亂發脾氣,將會直接影響到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
班主任要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擔任著多種角色,既是班級管理者,又是學生的領路人,也是學生的朋友和親人,一味地靠發脾氣打壓學生是行不通的,應該要理性思考問題,看到事物的兩面性,包容學生身上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
班主任也應該多讀書,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開闊視野,提高自身素養,保持積極的心態。
二、通過各種方式充分了解學生
班主任只有掌握了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學習情況、生活習慣等,才能深入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增進師生情誼。
1.充分利用班會課
班主任可以在新學期的第一次班會課之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分鐘的自我介紹,班會課上要求學生上講臺介紹自己的姓名、興趣愛好、特長、班干部經歷等,班主任可以借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且可以從側面觀察學生的能力水平。另外還可在其他主題班會課中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人生目標、學習態度和習慣、對父母的看法、對老師的看法、人際交往情況、近期煩惱等。
2.談話
班主任要有目的地跟學生、學生干部談話,可以深入了解學生本人及其他學生的意見和情況,掌握本班學生動態。談話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談話前,班主任應當認真考慮談話的目的、談話的中心內容、談話的方式及時間的選擇等。
3.研究書面材料
記載學生情況的書面材料很多,學生的入學登記表、學籍卡片、體格檢查表、成績單、作業本、試卷、學習計劃和總結、實驗和實習報告、周記等,都記載著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的發展情況。班主任應當要求學生詳細填寫班級日志,自己也應堅持寫工作日記或學生卡片。這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本材料,是進一步研究學生的基礎。
4.給予溝通途徑和機會
班主任可以在班里設置信箱,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心事寫出來與老師分享,另外,在有條件的地區,班主任可以給學生提供網絡通訊方式,如QQ號、微信號等,以朋友的身份跟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
三、用真心、用行動感化人心
心理學家康哈特認為,在學生的自我成長中有五種需要起著重要的作用:被別人關愛和喜歡的需求;被別人認可和贊賞的需要;被別人理解和安慰的需要;被別人關注和激勵的需要;被別人原諒的需要。
班主任有沒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所以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發自內心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心意,自然也會更加親近老師、信任老師。
四、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拉近師生關系,增加班級凝聚力。班主任應該在學校開展的活動基礎上,多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如軍訓、校運會、學工學農、班級文化建設、主題班會、大掃除、猜燈謎等。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表現出自己的特長,找到自信,也能感受到老師的陪伴和付出,而老師也能夠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更多地關注學生,師生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五、教育學生尊敬師長
中國人歷來尊師重道。而我們學校每年會在初一年級舉辦莊重的拜師禮,全年級學生對所有老師行拜師禮,現場誦讀國學經典,用尊師的禮節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
班主任還可以通過主題班會、手抄報比賽等活動教育學生懂得尊重老師、理解老師,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當學生能夠換位思考老師工作的不容易時,那么師生關系就融洽了。
六、鼓勵家長配合
一方面班主任平時要積極主動跟家長交流溝通,讓家長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信任班主任;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次家長會時向家長提出明確期望,讓家長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而應該幫助老師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讓孩子信任老師、喜歡老師,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
只要我們保持好的心態,熱愛學生,真心與學生交往,就一定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宋君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J].時代文學,2015(2):163.
[2]雪利·科米爾,比爾·科米爾.心理咨詢師的問診策略[M].張建新,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