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經濟獲得了飛躍式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已得到滿足,并開始追求較高水平的娛樂享受,從而推動了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從而也促進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快速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較為傳統,實用性較差,已不能滿足目前社會的高要求。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95
[中圖分類號]F59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8)20-0-02
1? ?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旅游服務產業也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2014年,國家旅游局公布了一系列數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國內旅游項目中,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游客人數僅占3.6%,在出境游項目中,高達65%的游客人數已不再依賴旅行社提供的傳統式組織和服務。在途牛旅游網、攜程旅行網、驢媽媽旅游網等旅游網站和網絡平臺的強大沖擊下,部分墨守成規的旅游經營和服務企業開始變得舉步維艱。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這一行動計劃。“互聯網+”的含義即為“互聯網+各類傳統行業”,具體表現為利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借助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實現各類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廣泛深度融合,讓傳統行業站在互聯網的“肩頭”上,進而能夠創造出新型業態,不斷完成國民經濟轉型和升級換代。可見,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必將為國內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中自然也包含旅游服務產業。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制訂一套完整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 ?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缺乏創新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負責聽講,無法充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也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該理念的核心在于教學工作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旅游管理專業具有特殊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組織管理意識以及表達能力等要求更高,同時對于學生的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很明顯無法滿足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需求。同時,由于教學內容太過枯燥乏味,教學形式太過單一,因此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學習,教學效果自然達不到預期的水平。這種教學模式會嚴重阻礙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學生學不到太多東西,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2.2? ?培養計劃過于籠統,沒有特色
在高職院校中,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制定的人才培養計劃太過籠統,沒有特色。旅游管理專業是偏外向型專業,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但是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時,高職院校似乎沒有考慮其特殊性,制訂的人才培養計劃與其他專業類似,沒有充分考慮旅游管理專業的特殊性,也沒有考慮學生的需求以及社會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就業時并沒有優勢。
2.3? ?太偏重于理論教學,缺少實操
在教學過程中太偏重理論知識教育而不注重或者說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旅游管理專業對于旅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是必須的,但是學生也需要有一定的實操能力。例如,學生應熟練應用計算機系統對旅游人數價格進行管控,要能夠設計促銷活動或設計具體舉措促進旅游景區快速發展。同時,學校也沒有注重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從而很難大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很難在組織中脫穎而出。
2.4? ?師資力量匱乏,且很多沒有旅游管理的工作經驗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師資力量匱乏,學校的資金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社會認可度不高,政府的扶持力度小,從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中,一般一個專業班級眾多,而教師數量不足,在很多情況一個教師要帶一個專業的課程,有的教師甚至帶不止一門課程。實際上,很多教師對所授課程并沒有做到完全了解和深入理解,只是大概弄懂了書本中的知識,而不能對其進行深入講解和擴展。很多教師從學校畢業后并沒有從事過旅游管理工作就進入高職院校任教。所以在給學生授課時偏重于理論授課,無法回答學生的實際問題,也不能給學生講授旅游管理的具體工作內容,從而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 ? ?創新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存在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培養計劃太過籠統、太偏重于理論教學、師資力量匱乏4方面的問題。本文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改善措施,以改革高職旅游管理教學工作,探索出一條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3.1? ?改革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已經很難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改革勢在必行。而具體的改革舉措應立足于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引入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以及團隊項目法等形式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教學。這些教學形式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創新和補充,在其他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已初顯成效,將其應用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廣泛參與教學工作,從而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應發揮引導作用而不應是主導課堂,要將課堂交給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2? ?立足于社會需求,制訂有特色的培養計劃
旅游管理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其他專業不同。因此,高職院校在制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時,應充分考慮旅游管理專業的特殊性和社會需求什么樣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制訂特色的培養計劃,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3? ?理論知識教育和實操能力培養同步進行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實操水平要求較高,學生要懂得具體的旅游管理規劃,要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系統。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講授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嚴格要求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例如可以讓學生參加旅游管理上機訓練,讓學生掌握旅游管理的流程及技巧,還可以定期舉辦旅游管理知識及相關技能競賽。
3.4? ?完善基礎設施,引進高素質教師
目前,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發展遲緩,一方面由于學校環境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師資力量不足。高職院校可以吸引社會投資,爭取政府的資金扶持,合理利用資金等途徑完善基礎設施。同時,高職院校在招聘旅游管理相關專業教師時不能僅看學歷,也可以特聘旅游管理方面的相關專家作為學校的講師或者是客座老師,要經常邀請旅游管理相關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
4? ? ?結 語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已不能滿足社會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應及時改革教學模式,探索出一套科學的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蔣鳳英.“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研究[J].旅游縱覽月刊,2016(4).
[2]張荊艷,蒲昌偉,潘麗輝,等.淺議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世紀橋,2009(9).
[3]劉潔靈.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旅游縱覽,2012(10).
[4]琚勝利.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系統化構建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5]郭艷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27).
[6]吳玥.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旅游縱覽,2017(2).
[7]王富強.內蒙古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8]李靜.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3).
[9]路萍,唐麗莉.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分類培養式”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旅游縱覽,2017(9).
[10]鮑潤華.智慧旅游背景下關于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7(5).
[11]張志明.全域旅游理念下廣西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貿實踐,2017(7).
[12]王浩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J].辦公室業務,2013(1).
[13]杜夢,蔡智勇.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青島酒店管理學院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0(7).
[14]金本能,強曉華.基于體演文化教學法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7(8).
[15]孫樂.基于技能大賽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2).
[16]倪玉屏.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時代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