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的定義
要理解“情境教學”,首先要搞懂“情境”,然后再理解清楚什么是“教學”。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要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边@里的“生動活潑”,就是對教學形式的要求。情境教學正是通向生動活潑的新課程的橋梁。所謂情境,相對而言就是對接受新知識和培養(yǎng)新能力產(chǎn)生影響的各類情況模式,其中包含了學生內外的各種情況。每一位學生的個人情境有時直接持續(xù)不斷地與整個學習過程發(fā)生相互作用。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學呢?我們通常所說的情境教學法,是以情境的認知與情境理論知識的基本論點為指向,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學要求我們教師在品德教學中能隨機應變地開展幽默風趣、生動、豐富、求實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
微探政治課堂“情境教學法”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鼻榫辰虒W是以具體生動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手段,人的情感是一種比較主觀的體驗。它包括了人的激情、熱情認知等等。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必須蘊含教師豐富深厚的情感,才能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使其主動參與認知活動,充分調動其主動性。一堂課如果有豐富的情感色彩,教師的話就比較容易在學生的心中引起情感的共鳴。教師的語言表達、情感投入、教學內容感性化以及活躍的課堂氣氛會成為一個心理平臺,作用于心理,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中。所以,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若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使學生掌握知識、擁有健全的人格,決不能忽視情感因素。
授課實例:講授“人生價值在于奉獻”這一內容時,一位學生卻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學生:“老師,天天說為人民服務,人生價值在于奉獻,你是否在為我們服務呢?”教師:“是的,我每時每刻都在為你們服務?!睂W生:“那你為什么還拿工資呢?”(這個學生很明顯有逆反心理,用課本里的知識教育學生的目的難以達到,甚至出現(xiàn)負效應。)教師:“對啊,老師為你們服務確實不應該拿工資?!保ㄈ缓蠊室馍宰魍nD,學生都很好奇,不知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而我則繼續(xù)說道:“但是明天上課可能來不了?!保ㄟ@時,學生都傻住了,不知其所以然)時間差不多了,我便解釋道:“老師拿正當?shù)墓べY報酬就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為你們的學習服務。”
這樣解釋下來,學生都釋然了,他們懂得了教師工資的收入毫無疑問本身就屬于正當?shù)膭趧訄蟪?,教師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只要他們全心全意地教育學生就是奉獻了,同時也理解了“奉獻”的真正含義。我想如果那時用簡單生硬的批評,如“你這個學生怎樣問這么古怪的問題,難道你想餓死老師嗎?”其效果肯定會適得其反,加重了他的逆反心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客觀有效的設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從而能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和解決問題的愿望,由此學生的積極思維也被調動起來了。
快樂
盧梭曾在《愛彌爾》一書中說:“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的東西?!蔽液苜澩@一觀點,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確要有點絕招,幽默生動的情境教學就是其中一種。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兒童,兒童也不理解教師。”課堂上的幽默氛圍是激勵學生的一味調節(jié)劑,幽默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悄悄接納教師所教的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印象。幽默感其實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緩解一些尷尬的場面,課堂中的幽默氣氛則能令師生更好地進行情感交流。
實例:一次上“勇于創(chuàng)新”的課,我準備了一支圓珠筆,走進教室后很神秘地說:“誰能將這支筆以30元出售?”
班上同學都笑了,紛紛嘀咕:“不就是一支筆嗎?”“難道這支筆是用金子做的嗎?”“賣30元,難道可以靠騙來賣?”聽他們議論完,我順勢將筆放下,慢慢說道:“以一塊木板的威力,它賣不了很高的價格,但是如果能加以精雕細刻,制作成一件完美的作品,作為藝術品來賣,就可賣到高價。那這支筆呢?不能增值嗎?”一席話忽然把學生的思路空間打開了。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可以加上漂亮豪華、吸人眼球的包裝,肯定會多賣很多錢?!保ㄓ械耐瑢W表示點頭贊許)又一位學生說:“在這支筆的包裝紙上貼上各色漂亮的標簽,標簽上可以給每支筆標上名號,或寫上一句富有情趣的詩詞,那就值錢多了?!保ú挥傻靡l(fā)了幾個學生同時站起,準備發(fā)言)接著一位學生說:“可以給這支筆配上一段感人的故事,賺人熱淚,肯定會吸引一些人來購買,價錢就提上去了?!保▌?chuàng)意極好,想得深)又有一位學生說:“把它當作禮品,價錢也就貴了?!贝丝陶n堂氣氛相當活躍,同學們的思考力正在啟動,想象力在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在迸發(fā)??梢哉f,設計的預期效果已顯現(xiàn)。
智慧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的機智在于隨機應變?!边@大概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具備高超的教育智慧。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或突發(fā)情況,采用智慧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利用智慧的情境教學機智巧妙地擺脫困境,用自己所展現(xiàn)出來的各種魅力去激勵學生,讓他們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達到一種理想的藝術境界。
案例:講授“可持續(xù)發(fā)展”時, 我播放了幾段當前的一些環(huán)境問題的短片,并呈現(xiàn)了一些圖片與數(shù)據(jù),可謂觸目驚心。
我:“從這些短片數(shù)據(jù)圖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環(huán)境被肆意破壞,越來越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p>
評價:的確讓人不由得害怕啊,感觸很直接。
學生2:“我認為問題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當務之急是要把這一刻不容緩的環(huán)境問題治理好,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評價:思路已被拓寬,治理才是根本,想得很深遠實際。那么,你覺得可以為這些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提出什么點子呢?
學生3:“關掉一些污染嚴重的工廠?!?/p>
學生4:“在汽車銷售上要嚴格把關,從控制汽車尾氣上著手?!?/p>
學生5:“一次性用具要盡量減少,這些物品既浪費又不環(huán)保?!?/p>
……
評價:好極了,同學們各抒己見,為自己的生活也為國家想出了很多有用的方法,也都很緊扣當下,環(huán)境的治理刻不容緩,治理得好就利國利民,更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我們需用一種長遠的目光來看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相信學生們能捕捉到很多實際問題,也能看到這些問題的背后,富有生命力的資源信息、環(huán)境保護措施等等;既保護了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同時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舉例子的片面性。我相信,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有即時效應,更有長期效應,讓學生在課堂情境教學體驗中收獲成功的喜悅,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的能量。一名好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不是僅僅只上好一節(jié)課,而是要隨時讓學生體驗這門課的樂趣與時效性,每堂課都有新感受,從而喜歡上這門課而不是一味排斥。社會進步更新極快,教育教學也需創(chuàng)新,如若一味保持原來的知識和方法,學生學久了會日久生厭。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運用情境教學方式才能促進教學的發(fā)展,才能使政治教學真正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