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思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的“教——學”變成現在的“學——教”,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學定教。因此,課前預習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只有做好課前預習,其他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開展,否則將造成教學“癱瘓”的現象,影響教學質量。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呢?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首先,布置預習作業,規范學生的預習內容和流程,讓學生在進行課外預習時有事可做;其次,借助微課來制作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預習;最后,巧用評價,對預習效果好或者努力預習的學生給予鼓勵,樹立榜樣,帶動全班同學的預習熱情。
布置預習作業,規范預習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較低,在沒有任務的情況下讓其自主預習,大部分學生的預習會以失敗告終。這就說明,教師在前期需要做好預習任務,引導學生掌握預習方法,使其形成自主預習的習慣。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布置預習作業”的工作,做好作業的布置。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在教學《將相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語感,我布置了如下作業:
1.反復閱讀。首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直至讀懂、讀熟。之后, 找出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幾個人物,“將”是 , “相”是 ,“和”的意思是 ,用課文中的一個成語來理解是 。
2.查資料。借助字典、辭典、電腦等工具查找文中的生詞、生字并理解背誦,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膽怯、允諾等。
3.劃分段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將相和》這篇文章分段,找出文章一共講了幾個故事,并給每個故事加上小標題。
4.標注。閱讀之后,將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或者內容標注出來留作課堂問題。
5.拓展。讀完《將相和》之后,找到最喜歡的人物并思考喜歡他的原因。
通過詳細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走入《將相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其在閱讀中學會理解文章、培養思考能力、豐富情感。由此可見,布置預習作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預習,久而久之,能夠使其形成預習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其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巧用微課手段,自主預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采用什么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就成了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的重點。在教學研究中,我們發現巧用微課可編輯、可視化、可重復觀看的特點來制作富有童趣的短視頻,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習慣頗有幫助。在內容教學之前,我會制作與文章相關的微課,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教學《楊氏之子》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習慣,我設計了一節微課,內容包括:
1.設置問題。如果你家來了客人,你會如何招待?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刺激其繼續觀看。
2.播放了一些別人家的小孩待客的搞笑片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發學生思考。
3.暗示文中楊氏之子的做法不僅有趣,還大受他人稱贊,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主動預習文章。
由此可見,巧用微課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刺激學生去主動探索文章內容,自主地進行理解,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熱愛預習,培養預習習慣,進而提高自主預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善用預習評價,激勵預習
評價機制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激勵功能,它可以通過表揚、鼓勵學生來激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同理,將評價機制用于預習效果評價,利用學生的求勝欲,通過表揚、激勵學生,不僅可以刺激學生持續預習,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還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實現高效教學。
例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時,為了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我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對做了預習工作和預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均提出了表揚。之后,我選出了幾個預習效果好的學生,讓其總結自己的預習過程并制作成作品在班級板報欄中展示,起到榜樣的作用,帶動其他同學的預習積極性。通過預習評價,小學生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進而能夠更好地進行預習,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由此可見,巧用評價激勵功能來鼓勵學生預習,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深入體會預習。
結語
總之,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推廣,課前預習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關鍵。為此,教師需要重視課前預習,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預習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