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廣義的含義是指教科書本以外的閱讀。隨著語文學習重心的變革與推進,課外閱讀已經成為小學生的家常便飯。課外閱讀的廣泛性、趣味性非常鮮明。落實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感,獲得寫作知識,習得讀思能力。要清晰闡述本文的觀點,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本文的產生背景。
在傳統的教材編排中,主要以“資料袋”“日積月累”欄目引導孩子走向“我能讀”“我會讀”。自從統編教材使用之后,課文增設了“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三個欄目,可見教材編寫理念已經轉變成“我愛讀”“我必讀”。其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崔巒先生,曾多次在兒童閱讀課程推進大會上,提出加強兒童閱讀課程及讀本,與統編教材形成合力,落實課內外閱讀一體化,讓每個小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把兒童閱讀這件事做大做強。
為順應語文教學變革,落實課外閱讀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下面,是我在班級里落實課外閱讀的實際操作。
明確閱讀重心
語言感受力的提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是閱讀的基本功,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而朗讀本身就是一個語感培訓的好方法,朗讀是語感訓練的不二選擇。
好字佳詞的積累
“萬石谷,粒粒積累;千丈布,根根織成。”積累詞語,豐富了孩子的語言,培養了良好的習慣。
優美句段的賞析
想讓語言表達更優美,關鍵在于掌握一定的寫作手法,比如運用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表述形象、生動。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通過摘抄積累精彩句段,獲得新鮮的語言材料,提升對新鮮語匯的敏感度,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
思考能力的培養
閱讀的過程,就是與作者對話的過程,學生需要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針對自己有疑惑、有感受的地方,提出有價值、有啟發性的思考。這樣既方便學生自讀自悟,也能引導學生走向討論與交流,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
甄選閱讀內容
經典讀物
pvGe7S0ytAmler5mDyg/lg==眾所周知,提到朗讀,大家首推經典。對于經典,大家首推國學。中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較多的識字量,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以《聲律啟蒙》為主要讀物。《聲律啟蒙》本是訓練兒童掌握聲韻格律的讀物。它包羅萬象,聲韻協調,郎朗上口,朗讀《聲律啟蒙》,使得學生在短短的課前朗讀里,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精品讀物
所謂精品,就是指作家精心創作的作品,是上乘的作品,比如說長青藤國際大獎小說書系、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等。在選擇作品的時候,可以參考教材中資料袋鏈接,或者是好書推薦等等。我在班級里推薦學生閱讀書籍包括羅伯特羅素作品集、羅爾德達爾作品集等等。
強化閱讀批注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在和班級孩子共同選定書籍之后,根據書本內容進行批注。批注流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初讀書本,積累詞句。閱讀過程,原本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但是積累要有目的性,才能讓積累變得更實際。因此在第一次讀書時,就要養成“手拿筆,眼看書,留心詞語做記錄。”的習慣,針對中段孩子,積累詞語、句子,主要包括“名句、成語、名言警句、歇后語、諺語”等,在課外閱讀中遇到這些詞語、句子,用小圓圈或是波浪線把它們做上標記,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在書本原有的語言環境下切實了解用法,加強了理解與運用。
二是精讀書本,理解內容。閱讀一本書,需要以章(節)為單位進行精讀,在每章(節)內,找出文章運用修辭手法進行描寫的句子,如:比喻句、夸張句、擬人句、排比句;找出在文章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如:中心句、過渡句、總起句、總結句等。學生們每天有半小時晚讀時間,他們會針對白天閱讀內容再次精讀書本,找出每章節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從而加深理解。
三是通讀書本,學會思考。一篇文章,一個章節,一本書,在閱讀過程中既有收獲,也有思考。同學們每周末在本周閱讀的基礎上,提出2~3處自己覺得有意思、不理解或者是想深入探討的問題,以文字的形式將問題陳述在相關段落處。通過提問,學生邊思考邊談感受,并將問題呈現在語文閱讀QQ群內,方便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在思考中前行,在交流中收獲。思考本身就是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
落實閱讀檢測
想要保證閱讀過程和諧、高效,機制就是其強有力的保障了。下面是我在閱讀成果檢測中推進的一些實踐操作。一是定期的“經典誦讀比賽”強化語感能力。在比賽進行時,成立朗讀評委團,主要針對朗讀聲音、語調語氣、情感表達及朗讀姿態等進行點評,以表揚激勵為主,以批評建議為輔,并且每月根據點評頒發“金話筒”獎項。二是固定的“閱讀分享活動”進行交流討論。我校一學期在開學時、期中及期末舉行三次“閱讀分享”活動,主要是以“交流討論”為主,既可以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拿出來探討,也可以針對某一含義深刻的問題進行探討交流。
結語
總而言之,落實課外閱讀,其實就是將課堂教學遷移到課外書籍上,將一篇課文的學習方式遷移到一整本書上,將方法慢慢轉變成為一種閱讀習慣,從而讓閱讀不僅僅只是閱讀,而有實在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