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之下,就如何增強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所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對教學方式加以創新,確保其與教學需求之間的適應性,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積極性,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能夠盡早達成。本文著重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強實效性的策略。
開展提問教學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向學生大量灌輸知識,忽視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嚴重抑制了小學生學習動力的產生,致使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難以取得明顯進步。因此,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疑問教學來改善這一現狀,將課堂主導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找尋樂趣與激發探索欲望,進而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能夠獲得增強。針對此,首先教師應對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加以了解,而后以此為依據,對數學問題進行合理設計。其次,教師應對小學數學教材加以梳理,將其中重點知識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在課堂中提出來,讓小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重點知識的快速理解。最后,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答案,對數學問題進行詳細講述與拓展,使小學生能夠對這一問題有透徹理解,這樣不僅能夠使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夠使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更加突顯。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教師就應以問題教學的形式來開展,在課堂中向小學生提出問題: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是什么?以引發小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并解答出正確答案。在此過程中,小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都會得到提高,這不僅利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利于數學課堂實效性的增強。
聯系生活實際
知識與生活之間是存在某種內在聯系的,通過對生活因素的探索,不但有助于引發小學生的共鳴,降低數學學習難度,還有助于開闊小學生的視野,不斷深化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只要用心體會、觀察,就能夠獲得許多有益的數學知識。
一方面教師應積極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對應的生活因素,以開展實效性教學。另一方面教師應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來選擇生活因素,切勿選擇鮮見的生活因素,若如此則會提升小學生的理解難度,進而使生活教學難以發揮出作用。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為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則應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小學生的共鳴,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思考。針對本節課內容,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聯想生活中存在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如電視機、桌子等,使小學生能夠對這一課的知識有深入理解,從而使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能夠得以提升。
借助現代技術
目前,在各科教學中,對先進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多,特別是多媒體技術,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但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視覺體驗,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得以增強。針對此,教師可針對不同課程,為小學生制作不同的多媒體課件,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給小學生,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快速理解,節約課堂時間,課堂教學進度得以加快。同時,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構建出數學知識的記憶點,讓小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形成長久記憶,為小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對于本節課內容,要求教師針對課程內容,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可以直接將鐘表展現在課件之中,讓小學生能夠直觀地對鐘表進行觀看,以促進小學生對鐘表的認識,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實施分層教學
現如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同一種教學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整體性教學,這無疑會造成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難以實現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共同進步,也難以彰顯出實效性教學的特點。所以,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應重視實施分層教學,一方面應對小學生進行分層,盡量讓學習能力相近的小學生為一層。另一方面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使不同層次小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學習,這樣不僅有利于滿足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還有利于對小學生學習自信的培養,從而使實效性數學教學目標能夠實現。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想使實效性教學得以增強,則可以通過開展提問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借助現代技術以及實施分層教學這幾個方面,來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熱情,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最終使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能夠真正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