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化教學的主流,任何科目教學都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在每個人的學習階段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此,筆者從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講解語文課文中的難點和重點、拓展課文內容三個方面入手,就如何讓小學語文和多媒體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小學語文課堂的弊端不斷顯現: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率低等,但是多媒體的出現很大程度地改善了這一問題,多媒體將聲音、圖片、視頻、動畫融為一體,將教學活動變得更生動具體,讓學生在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本文中,筆者介紹了多媒體與小學語文課堂相結合的三種優勢,以此倡導各位同仁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
通過多媒體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這一特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多媒體技術作為新興的教學工具,能夠根據自身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對學習的求知欲和興趣,從而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上,由于小學生的基礎薄弱,教學的重點大部分放在字詞的認知方面,在《金木水火土》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筆者會用動畫的方式或者播放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講解“金”字時,我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埃及金字塔的動畫,并且從多個角度展現金字塔的形狀,讓他們說出這是什么建筑,小學生對于觀看動畫片可謂是樂此不疲,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用教師強調課堂紀律,學生就能專心致志地聽課;之后播放一段埃及金字塔的視頻,介紹金字塔的形成與演變,通過故事的講解,緊抓學生的注意力,將金字塔的外形與漢字的“金”做對比,通過比較發現兩者的相似程度;最后通過動畫向學生們展示從金字塔到“金”字的轉化,讓學生更生動形象地認識“金”字。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文學素養發揮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的動畫供學生觀看,讓小學語文在多媒體的展現中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通過多媒體講解語文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
在每節語文課的教學中都有難點和重點,而且這些內容往往都是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一堂課最難理解的部分。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傳統小學語文的課堂經常制約小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出現,多媒體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并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望天門山》這首古詩的講解中,其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故事大意并且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背誦整篇課文,因此,我在講解古詩的內容前,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天門山的圖片,去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并說出看到天門山后自己的想法,體會李白當年來到天門山看到此情此景時的感受;在講解完文章意思之后,播放專業的古詩范讀,配合天門山的圖片,為學生營造一種暢游天門山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感受李白通過對美景的描寫,抒發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并寫下這首詩詞;最后,幻燈片出示詩詞填空的練習題,同時配有詩詞大意與天門山的圖片,在提示下試著讓學生進行背誦。在多媒體的演示下,逐一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把學生帶入與詩人同樣的場景中,讓其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人所抒發的心情,將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有效地結合起來。
通過多媒體拓展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學習任何科目的基礎,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生字生詞,并且通過語文的學習了解更多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增強其愛國意識。多媒體借助互聯網這一龐大的信息資源庫能夠為小學的語文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條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在《日月潭》一文的講解中,我在完成教學目標以后,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了幾個與日月潭一樣的臺灣美景:通過歌曲介紹了阿里山地貌特征和風土人情;通過圖片展示介紹了淡水的自然景象和名勝古跡;通過視頻介紹了日月潭里慈恩塔、玄光寺的歷史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日月潭的印象。憑借多媒體這一平臺,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進而增強其愛國意識。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大大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把握重點難點、拓展知識范圍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不斷探究和實踐,將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應用到課堂上,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