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當中,社會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探索精神以及實踐探究行為都越來越關注和重視。為了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并充分發揮導學案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它的核心內涵就是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真正實現學生在課堂和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為學生設計的一種教育。生本教育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教育理念,它是由我國的郭思樂教授所創立的。
生本教育的理論體系
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分析生本教育,我們發現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一切為了學生,實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符合我們教育理念當中的價值觀訴求。從行為觀的角度來看,生本教育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依靠學生,相信學生既是教育對象,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每個學生的潛能都是無限的,我們應當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生本教育提倡“先做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總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扮演著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學生的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主要還是依靠學,發展個人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
小學數學導學案的主要作用
導學案是經過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以及再集中研討所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而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過集體討論都會設置科學合理的數學導學案,用以引導學生的學習。導學案存在的意義就是引導學生的學習,發揮導學的功能。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對導學案的把握,就能夠明確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目標,體驗獲知的快樂和合作的樂趣。對于教師來說,導學案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性活動的主要材料依據,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輔助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生本視角下小學數學導學案的設置
導學案在課前備課環節中的應用
對于數學教師來說,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導下,我們開始準備數學導學案。在導學案制定好以后,我們在開始上課的前一天發到每位學生的手上,讓學生對于本次課程學習的內容、需要達成的目標、學習的重難點、需要反思的問題等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和了解,然后根據導學案進行課程學習準備,包括預習課本、小組討論組員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等。比如,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之前,在給學生看過導學案之后,所有的學生就可以提前開始為課程做準備,學生可以從自己的零花錢中或者借助家長的幫忙等湊齊所有的人民幣,從而在課堂開始之前就對人民幣有了全面的認識,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理念當中的“先做后學、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導學案在課堂教學及探究活動中的應用
在生本教育視角下,我們的教學理想就是學生自己學的多、教師教的少、學習效果好。為了發揮導學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及探究活動中的作用,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有效展示,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導學案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探究,比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與數的加法和減法在運算的時候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掌握小數的加減運算的訣竅。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將自己小組討論和探究的結果進行展示,實現導學案的引導作用。在學生進行講解以后,教師作為輔助者可以進行相關補充,并對本節學習當中容易犯的錯誤如小數點的位置等進行特別強調,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有一個清晰認知。
導學案在課后擴展和課堂小結中的應用
對于學生來說,導學案在課后的擴展練習以及小結中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在學習每節課的知識之后積極進行總結,并開展一定的探究反思活動。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這章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初次認識圓柱體這種幾何圖形時,可能只是掌握了它的基本特征,很難建立空間概念,對于圓柱體的底面積、側面積、體積的計算只是記住了公式,并不能真正理解。此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一定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找出自己身邊存在的圓柱體,比如玻璃杯等,并深入仔細地觀察,鼓勵學生課下自己制作一個圓柱體,使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培養空間感,加強對圓柱體的認知。
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生本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教學方式,它符合教育現代化的理念,符合素質教育時代的要求,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它以其強大的震撼力、沖擊力和感染力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