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明確指出,學校在實行素質教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但是長時間的應試教育造成大部分教師只關注基本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大范圍降低,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單單需要運用教學活動來培育學生閱讀習性,還應該重視情感教育的培養。
目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狀況
小學生步入到中高年級以后,就已經把握了一定的漢字和詞語,樹立了基礎的閱讀技能,同時學習了部分閱讀作品以后,對閱讀初步生成了一定的記憶和觀念,但是這個時候的語文課本也漸漸發生了一些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第一,閱讀的素材變得更加多元化。在步入中高年級以后,學生開始接觸小說、散文、詩歌等等傾向于抒發情感以及故事類型的內容,開始初步學習說明文、小品文等等,隨著年級的增加,還會慢慢接觸古詩詞等教學內容,這都有助于使學生的閱讀活動變得更加多樣化。第二,學生慢慢步入主動閱讀的時期,對于閱讀的作品不再只停駐對其描繪的事物的發掘,還可以慢慢去品味其中的韻味,加入自己的情感。在目前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就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漸漸發現的。第三,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于文體區分不明確。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具有顯著的同質化情況,也就是教師僅僅重視閱讀的文章在考試當中會出現的方式,而忽略了問題實質上的區別,原本在學生邁進更高水平的學習的時候,閱讀教學應該涵蓋了把握不同閱讀文體特性的需求,一旦被忽略,就可能在目前的教學和考試的時候無法獲得有效的展現,會對學生將來的成長起到巨大的影響。第四,忽略學生閱讀能力以及技能層面的培育。有些學生閱讀水平比較薄弱,在課堂教學當中暴露了出來,若教師無法針對這個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就會覺得十分困惑。
情感教育融入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實施對策
深層開發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情感部分
教師應該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合理開展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學,即在閱讀的教學中有效指引學生們感受多元化的情感元素,完善學生的人格與個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現對學生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該以深層開發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情感方面內容為主,即應該使學生從小學語文閱讀素材當中包含的情感元素獲得感悟和體驗,讓學生的情感能夠獲得一定的完善,這就要求教師按照一定的思路去選取教材當中包含情感元素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優化自身的情感。比如,以課文《理想的風箏》來進行閱讀教學,這個時候,教師給學生設定的教學任務就應該是基礎任務教學的拓展,而不只是落實基礎的教學任務,需要把培養學生完善的情感認知作為教學的關鍵目標。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閱讀探索課文的核心,讓學生按照課文的核心探索課文表述的思想情感。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經過小組溝通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獲得更深入的認知和體驗。
把閱讀鑒賞當作情感教育的關鍵路徑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把閱讀鑒賞當作情感教育的關鍵路徑。換言之,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方面進行賞析,從而對課文的核心思想能夠具有思想感情層面上的更深層次的認知,以此感受到文章多元化的情感元素,獲得多樣的情感體會,切實實現教育的目標。比如,在《游峰的掃路人》一課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對整體的課文進行賞析。第一,教師應該指引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構成,理清作者的寫作理念,明白課文的核心思想,這是進一步探索課文思想感情的基本和首要條件。第二,在這個根基上,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賞析,即應該理解課文表達的是什么、核心是什么。第三,教師還要指引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行賞析,領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作者想要抒發的思想感情。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中,培養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需環節,也是素質教育更進一步實現的首要任務。所以,教師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的思想和約束,在教學過程當中帶動學生的其他能力,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還可以完善學生們的品行和人格,讓學生得到豐富的情感體會,有助于學生們的良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