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
什么是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簡單來說就是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意外損傷。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有運動訓練量不合理、運動項目不熟悉、技術動作不到位、運動場地布置不合理、身體素質差、自我保護意識欠缺、準備工作不到位等等。小學生在上體育課和健康課期間,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活動的情況,減少和杜絕意外的發生。
運動損傷分類
不同的運動項目造成的損傷部位不同,比如跨欄運動員較容易受傷部位是腳踝,體操運動員則是手腕、腰部和肩部等等,常見的運動損傷有:1.肌肉挫傷,受到重力擊打到身體某一部位而引起的閉合性損傷。2.肌肉拉傷,做運動過程中,肌肉用力過猛,超出肌肉本能承受的范圍而造成損傷。3.骨折,身體因受到外力,造成關節出現畸形的損傷。
發生運動損傷原因
缺乏安全意識
在學校中,發生運功損傷跟學生和教師缺乏安全意識有許多關系,學生們不知道什么是危險,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沒有對可能存在的隱患有足夠的重視,存有僥幸心理,最終導致意外發生。部分教師擁有錯誤認識,覺得在體育課和健康中發生一些運動損傷是正常現象,不能避免;在授課的整個過程中,沒有將安全意識進行講解,提醒不到位。小學生愛玩,他們對于危險認知能力較弱,在整個體育和健康課中,幾乎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在訓練中相互打鬧,對運動前準備懈怠,自由活動中相互追逐。
運動前準備不充分
眾所周知,在做運動之前需要做好準備,主要是進行心理和身體機能調節,讓學生們能夠完成后續的訓練內容。在體育和健康課中,運動前不做準備或者準備不充分,都會讓孩子們身體機能無法達到最佳狀態,從而導致在后續的運動訓練中機體緊張,直接影響到孩子韌帶、肌肉、關節等部位不協調等。很多常見運動損傷在體育活動中是可以避免的,如這種因正式訓練準備不充分或者沒有準備而造成的運動損傷。
訓練動作不規規范或不熟悉
體育課是孩子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孩子在該課程中受到運功損傷的情況較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訓練動作不規范或不熟悉。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對于很多運動技術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不清楚,在學習中就達不到運功技術要求,那么在后續練習中會出現多余的動作或者忘記部分動作,對其技術要領掌握不熟練。在運動練習中出現訓練動作錯誤,就容易讓孩子在這過程中造成損傷。小學生的小腦還沒發育完全,平衡能力較差,并且神經系統容易興奮,自我控制能力差,就會因這些錯誤的動作造成運動損傷。
訓練運動內容安排不合理
無論在哪方面超負荷工作都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在小學體育和健康課運動也是這樣,不合理的訓練安排會直接讓孩子造成運動損傷。在安排小學生們體育訓練需要教師做出合理安排,若是運動量過少,則不能達到訓練效果,若是訓練內容超負荷,則會讓孩子們受到損傷。
訓練者狀態不佳
訓練者狀態不佳就會導致身體協調能力、注意力、警惕性下降,反應比較遲鈍,若是在這時候參加較強的訓練,就容易發生意外,讓學生們受到損傷。
場地、器材問題
場地和器材問題會直接讓孩子們在體育活動中受傷,從而造成運動損傷。場地問題:表面凹凸不平,跑道太滑或者太硬。器材問題:年久失修,維護不良,安裝不規范,使用不當。
解決問題
加強安全意識教育
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意外發生,減少運動損傷。首先需要體育教師重視安全意識教育,從思想上進行轉變,要知道,體育活動是在保證學生安全下促進健康鍛煉,提高運動水平。除了體育教師在課間為學生講解安全知識、強調安全問題之外,班主任也應該多為這些孩子們灌輸更多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范意識。
強化動作要領,做好準備
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年齡較小,對于很多訓練要領還不能理解,導致動作不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體育教師強化這些動作要領,并加強對容易受傷部位進行鍛煉,執行針對性指導,讓孩子們能夠充分掌握到體育運動訓練的重點。小學體育和健康課進行正式教學之前要做好準備,讓學生們肢體得到有效舒展,從而適應后續的運動量。
結語
小學生在運動中受到傷害比較常見,但還是需要教師們能夠妥善處理,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在體育課和健康課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需要他們擁有較高職業素養,能夠對學生安全負責,為孩子強調安全意識重要性,認真、妥善開展每一項體育運動,減少意外發生,避免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