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學習的所有理論到最后都是為了可以在實踐中運用,這也就要求心理學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有一定的實踐意識、而想讓整個課堂都保持高度的應用意識,使用體驗式教學是一個新的教學選擇。
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學校心理學專業運用的意義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將學生的經歷與教學結合起來的模式,學生通過親自體驗某種知識過程來掌握某種知識。這種教學不僅可以應用在實踐性課堂(如心理咨詢課堂)上,也可以應用在理論性課堂(如社會心理學課堂)上。雖然在理論性課堂上進行體驗式教學沒有在實踐性課堂上的實踐意義大,但是學生通過體驗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相應的心理學知識,會記得更加牢固。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往往更多從事實踐方面的工作,使用體驗式教學法能加強學生的實踐意識,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是如何運用的。
體驗式教學法在心理學專業技術性課堂的運用
在心理咨詢課堂上講解房樹人的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個房樹人的圖,在畫圖的時候,學生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可能真的沒有繪畫天賦,畫不出來,或者房樹人的繪畫中不可以將人畫成火柴人,而學生有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如果不畫成火柴人,那便沒有辦法去畫;有的學生會遇到另一些問題:為什么我在一開始想的是畫一棵蘋果樹,后來在畫的過程中卻畫成了一棵松樹;我一開始沒打算畫一個來訪的人,最后在畫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來訪者。學生們在自己畫圖時會遇到的這些問題,在學生即將遇到的咨詢者中也可能遇到,而學生因為有了自己的經驗,便可以更好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學生經歷過這些問題,便對咨詢者的體驗更能感同身受一些,也更能站在咨詢者的角度幫助其解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
這種房樹人繪畫要訓練很多次之后,學生才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由于每次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和狀態,教師們可以先培養學生的某種狀態,比如: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教師先平白無故地批評某一個學生,讓學生處在一個整體呈現為負面的狀態之下,然后讓學生去畫房樹人;其次,再創造一個表揚的情境,讓學生處在一個整體呈現為積極的狀態之下,這時候再讓學生畫一次房樹人;最后,由教師告訴學生這樣的兩種狀態,再讓學生自己比較一下這兩幅畫的不同。這樣的體驗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情緒有多重要,從而在以后的咨詢中注意分辨咨詢者所表現的情緒對于整個咨詢過程的影響,將情緒從房樹人的繪畫中剔除出去。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們現場畫的圖來講解,而不僅僅是拿課本上經典的圖來講解,雖然課本上經典的圖會包含很多的知識點,但是使用學生們的圖會更加形象,學生們也會更有親切感,同時還可以簡單了解到學生們最近的心理狀態。但是需要注意,教師要先與可以分享的學生做好溝通,確定這位學生愿意分享后才可以分享這位學生的作品,否則會侵犯到這位學生的隱私。
這樣的體驗式教學也可以應用在擺沙盤的實驗中。上面的房樹人繪畫可以運用在心理咨詢的全過程中,用于觀察咨詢者的整體心理動態,而擺沙盤往往是運用在一開始接受心理治療的人身上。擺沙盤往往更復雜,但是通過沙盤可以了解到更深層次的心理狀態。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擺沙盤的心理咨詢的相關知識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在課下嘗試著去擺一次沙盤,因為沙盤有時候能反映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所以就不太適合用學生們的沙盤來分享。教師可以使用比較經典的沙盤,首先告訴學生們這些物體都代表了什么意思,比如:蛇這一物體往往就與不太好的事情相聯系,在草叢里面的蛇很可能會是童年的不幸經歷;與沙盤中主人公距離較近的蛇往往代表著現實中有事情讓這個擺沙盤的人感到不安。學生可以回去進行自我對照,通過這樣的對照,學生們便會對整個沙盤有了更深的理解,比起僅僅看書上的知識,學生們會記得更深、更牢固,會更少地出現錯誤。
體驗式教學法在心理學專業理論課堂上的應用
體驗式教學法還可以應用在理論教學的課堂中,比如,想讓學生們了解服從這一理論、掌握服從所要的條件時,就可以先有意識地創造一個服從的行為。服從可能會受到權威者的影響,也可能會受到旁邊人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要上這一知識點的前幾節課上就可以開始做鋪墊,創設環境。
比如:創設一個每次上心理課之前都要拍3次手的習慣,理由是振奮自己的狀態(為學生們轉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提供一個合理的認知條件),然后以權威的身份要求學生們開始遵守。一開始,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做到,慢慢地,所有學生都能去遵守,教師要記錄下這個轉變的過程。最后,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突然點破這一行為的真實作用,學生們便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之后教師再講解相關現象出現的原因,這樣的體驗式教學會讓學生們有一種參與感,會讓學生們對心理學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