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力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學習活力的增強是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經驗獨立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需結合實際生活,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多種問題,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力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當務之急。
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
學生受到自身學習意識能力的影響
小學處于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其自制力較差,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學習,學生一般會用自己的心理想象去學習;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時間也不長,對學習的目的并不清楚,學習的意識能力也不強,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很多時候,學生做好作業就去玩了,不愛主動學習,受到自身學習意識能力的影響。
師生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
現階段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懼怕教師,師生關系比較僵硬,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積極性不強,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活力來讓學生主動學習。實際上,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時,雖然教師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仍然存在師生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的情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缺乏關心,未融入學生的思想意識中,有時候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的逆反心理。
課堂學習方式單一
從心理層面來講,小學生還比較單純,相比于單一的理論知識,更容易接受動態畫面。傳統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力,課堂學習的單一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活力。而日趨前進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在課堂外可以接觸到更多生動形象的元素,不同于課堂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
增強學生學習活力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地意識到提高學生學習活力的重要性。一方面,改善學習活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活力的增強。
增強學生學習活力的建議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生活
小學屬于教育的初期,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來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來開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邏輯,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例如:媽媽從一樓走到三樓用了2分鐘,照這樣的速度,她從一樓走到六樓一共要用多少分鐘?該題可提前布置,讓學生在課間去感受,上課時再用PPT展示樓梯的橫截面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從一樓走到三樓只要走兩段階梯,從一樓走到六樓要走五段階梯,讓學生們感受到小學數學貼近生活、源于生活,激發其學習動力,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學習數學的活力和精力,從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
家校聯合,激發活力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學校中,數學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善于思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作用,鼓舞他們創造性地發散思維。在家中,家長要以身作則,運用生活中的事例來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導入數學計算中,例如數水果、計算運動的距離等,培養其興趣愛好,增強其學習活力和動力,并通過學習來培養家庭感情、增強親子關系,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合適方法,高效教學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適的方法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師更有效率地開展教學,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增加學習的活力,進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平等互動,活躍氣氛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為學生營造出活躍、自由、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跟上教師的節奏,自主學習、熱愛學習。同時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生硬的數學課變得活躍,讓學生自然地接受課程。
結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現代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日新月異的信息發展環境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單純,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接觸生活,從生活中認識人和事。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數學教學已不是簡單地改改作業和隨便上上課那么簡單,平等對待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和增強學生學習活力已成為重中之重。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成績、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活力,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熱愛學習,把生硬的數學課變得活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