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語言文字積累還不夠豐富、表達能力還不夠熟練等原因,在閱讀欣賞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顯得極為重要。但是,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提升需要具體的策略作為途徑,科學的計劃作為指引。文章結合筆者教學經驗,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欣賞能力;提高策略
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基本的知識,因此閱讀欣賞能力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工具類能力。同時,就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再者,有意義的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總之,閱讀欣賞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閱讀是指通過對文字的認知來探尋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財富。閱讀欣賞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對文章語言文字的應用、寫作手法的應用進行賞析、借鑒以及模仿的過程。提高閱讀欣賞能力的本質在于借助閱讀素材進行積累和提升,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文字積累還不夠多,但是對其進行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依然很有必要。首先,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閱讀欣賞能力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必須得到培養和提升。其次,閱讀素養是個體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閱讀是豐富個體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徑。
(一)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課程改革更加凸顯出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語文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基礎性學科,應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應用能力,重點都在于“輸入”和“輸出”。閱讀是學生知識輸入的基本方式,出色的閱讀欣賞能力能夠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事半功倍,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個體的語文素養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表達。而閱讀是提升這兩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越高,自然會對文章內容擁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就能夠通過文章學到更多的知識和寫作技巧,從而極大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因此,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且達到陶冶情操和增長知識的目的。
(三)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途徑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社會閱歷也較為空白,閱讀是學生對所生活的社會進行深入了解的基本手段。文章和書籍都是凝聚了作者思想財富的產物,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因此,書籍是充實學生精神世界的食糧。在小學階段,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完善,而通過閱讀,他們可以更早地理解精神內涵。中國文化傳承千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習仁愛之心、孝順之心、勇敢之心等。由此可見,閱讀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主要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趣味化閱讀,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閱讀可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也可以是一件生動有趣的事,重點在于閱讀者對待閱讀的態度。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較為缺乏耐心,因此要培養他們的閱讀欣賞能力較為困難。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運用高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愛上閱讀,并積極主動地從閱讀中積累知識,那么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就會很簡單。因此,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是關鍵,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閱讀興趣培養計劃。
1.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進行趣味化閱讀教學的基礎。小學階段,教師在材料選擇上應當偏向趣味化,既生動有趣又富含哲理的童話故事類、寓言故事類以及日常生活類的文章是較好的閱讀素材。
2.趣味化指導閱讀。教師在指導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閱讀情景或運用“問題式閱讀”的方式,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小木偶的故事》中,描寫最為出彩的地方就是小木偶的心理活動和神態,這也是學生在寫作練習中應當重點借鑒的地方。鑒于此,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用自己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演繹小木偶的心理活動和神態,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又使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通過角色代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加深對小木偶內心世界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問題式閱讀”是指在布置完閱讀任務后,教師向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尋答案。帶著問題閱讀往往更具有明確性,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閱讀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閱讀材料設置合理的問題。例如《三個兒子》這篇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去閱讀: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到了一個兒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通過對三個兒子的對比來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順”,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個兒子,自己會怎么做。思考的過程也是閱讀欣賞的過程,帶著問題閱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欣賞的能力。
(二)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
閱讀與寫作本身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教師在提升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讀寫結合。閱讀是學生“輸入”的過程,寫作是“輸出”的過程。學生只有將“輸入”的知識進行加工和內化才能“輸出”含有自己思考的東西。因此,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素材和積累,而寫作是閱讀的深化和鞏固。要通過讀寫結合促進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從“以讀促寫”和“以寫帶讀”兩方面做起。
1.以寫帶讀。以寫帶讀是指通過寫作來對閱讀中積累的素材、知識以及寫作方式加以運用,促進閱讀的深化。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以寫帶讀”方法是仿寫。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這篇文章時,閱讀欣賞的重點在于文章中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其中的一段作為仿寫材料,讓學生以天上的云為例進行仿寫。有的學生寫道:“小鳥說,云朵是我的棉花床,小鳥在云朵里張開翅膀,飛來飛去;星星說,云朵是我的歡樂場,星星躺在云朵里,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小雨點兒說,云朵是我的畫板,一大群小雨點兒在云朵上寫寫畫畫,把云朵染成了烏黑色。”通過以寫帶讀,學生不光對文中的寫作手法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學會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這才是提升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精髓所在。
2.以讀促寫。以讀促寫是指通過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以讀促寫的重點雖然在寫作能力的提升上,但是同樣可以為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提升做出貢獻。如寫作主題導向式閱讀就能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例如教師布置給學生的寫作題目是《春天》,就要事先準備以春天景物描寫為主體的閱讀素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考。例如在《春》這篇文章中,朱自清采用明快的筆觸寫出了春天的花、春天的草、春天的水以及春天的人。教師就可以首先指導學生去領會和欣賞朱自清筆下的春天,去想象文章中所描繪的“紅的、黃的、粉的花”“綠綠的草”以及“充滿活力的孩子”,感受春天的氣息。在充分閱讀和欣賞之后再下筆寫出自己心中的春天,這就是對閱讀的鞏固和對閱讀欣賞能力的內化。
(三)仔細推敲,豐富學生的欣賞視角
在閱讀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仔細推敲的精細化閱讀,而不是囫圇吞棗的粗放式閱讀。精細化閱讀便于對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主要通過對文章中典型段落用詞的推敲、欣賞來進行。例如在《鳥的天堂》這篇文章中,關于樹的葉子的描寫十分經典:“那么多的葉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這個“堆”字十分傳神,一下子就寫出了樹葉的密集。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鑒賞這些優美的句式和出彩的表達方式,使學生回味其中所蘊含的文字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和對文字表達的熱愛。
在小學階段,要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要以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素材作為閱讀材料;其次,要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化的閱讀,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產生閱讀的內生動力;再有,在提高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過程中,要運用有效的策略,如讀寫結合等;最后,閱讀欣賞能力的本質在于欣賞,要豐富學生的欣賞視角,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培養學生的獨立欣賞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點。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應當將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一篇文章的學習中和每一堂語文課的教學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大量的閱讀中豐富思想,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欣賞視角。
[1]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2]柯琪琪.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閱讀欣賞能力的相關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64-65.
[3]邰先君.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培養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4]沈力.低段小學生閱讀積累能力培養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5]姚潔.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