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信息技術憑借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等優勢對學校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極大地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方式,成為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文章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提出了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現代信息技術憑借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等優勢在社會各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認知方式,并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強調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優勢,將其廣泛地應用到數學學科教學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數學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變革。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規律和具體內容,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通過創設與學習主題、教學內容密切關聯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體驗和感受情境中提出與教學內容和情境相符合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求知欲,吸引學生能自主地帶著問題去探究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實現課堂教學的開放與拓展,促進學生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
課堂學習環境包括課堂物化環境與心理化環境。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學習環境創設,是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通過創設與學習主題教學內容密切關聯的教學情境,使課堂物化環境與心理化環境達到和諧、統一的理想狀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探究、協作交流等活動中來。
(一)導入情境
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開始。教師要善于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導入情境,借助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牢牢抓住學生興趣點,激發學生數學探究的好奇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情緒,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教與學充滿了生機活力。
例如教學“認識四邊形”時,上課前,搜集一些不同校園里四邊形物體圖片的網址,教學時打開相關鏈接對這些情境加以呈現。這樣,“四邊形”的概念就很好地融入學生熟悉的情境之中,不僅豐富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初步認識,而且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觀察和尋找四邊形,加強了學生對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的認識。
(二)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學科常用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如果能夠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將有助于發揮問題的導引作用,使問題成為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載體,從而將學生帶入到課程學習中,在問題驅動下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將學習推向深入。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自行車、摩托車停放過程的視頻,讓學生產生直觀感受,進而拋出問題:“為什么兩個輪子與支撐架三點呈三角形,這樣著地就能停穩當?相反,支撐架收起之后能使它們還穩定地站立嗎?”從而將學生帶入到課程學習中,在問題驅動下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將學習推向深入。
信息技術可以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能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將靜態圖形符號轉化為動態場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知林料和形象畫面,生動闡釋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能夠更快速、更準確、更深刻地掌握教學的重難點,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教與學充滿了生機活力。
例如角的概念和畫角的方法是“角的認識”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中可使用多媒體軟件加以呈現和解釋,化靜為動、化難為易。首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點,然后從這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并閃爍亮點和兩條光線所組成的圖形。接著,繼續閃爍亮點和兩條射線,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最后,再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不同大小的角,使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在網絡環境下的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在線學習資源和發揮網絡互動功能,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相關內容,找到解決方案。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而且能夠自主完成知識意義的積極建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教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立以網絡為媒介的新型數學知識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網絡平臺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相互交流中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一)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自主學習
信息化時代,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學習資源與平臺日益豐富,包括學校網站、課程在線學習平臺等課程的學習媒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上學習平臺,自主開展學習,如課前預習、拓展性學習等,為學生提供更為開放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平臺,實現課堂教學的開放與拓展,促進學生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
例如“時、分、秒的認識”一課,可根據學習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和編排,設計專題的學習網站——“鐘表的世界”“鐘表研究所”“時間的腳步”“拓展應用”等板塊,引導學生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和確定學習進程,然后再引導學生進入交流平臺,師生、生生互相啟發和分享經驗。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開放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平臺,而且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開放與拓展,促進學生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借助微媒平臺推動多元互動
微學習模式具有便利、零碎化、針對性強、主題集中等優勢,尤其是智能手機的發展,更進一步加速了微學習模式的應用。教師要抓住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深度融合的機遇,借助微媒體推動師生、生生學習互動,分享數學學習成果,對困惑進行討論,在多元碰撞中發展學生思維,實現課堂教學的開放與拓展,促進學生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
總之,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有效應用,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實現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支持和可能。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不能因為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而盲目地把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草率拼湊在一起,應使之成為促進教學創新的有效教學手段,發揮出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價值,真正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與進步服務。
[1]張惠.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J].科學咨詢,2017(12):71.
[2]張紀云,王麗娜.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認識四邊形》教學設計深度點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05):59-61.
[3]張壽君.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之我見[J].教育界,2017(26):45.
[4]蔣丹紅.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