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狀態是數學學習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抓住高段小學生的特性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工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機遇。文章抓住高段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著重探析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高小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段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中跟著教師的設計去學習,沒有思考性和自主性,教學效果全在于教師的教學。然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組織者和連接者的重要性,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知識,并提高學習效率。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沒有完全了解學生的特性而無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無法選擇貼合學生學習現狀的教學手段。有的教師無法找到啟發學生自主探索的切入點,將課堂整體的難度提高,使得學生無法理解知識內容,學習效率不高。另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重視對知識的記憶,忽視了對問題的思考,習慣了聽教師講解書本知識,忽略了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其之后的學習頗為重要,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一)創設有趣的情境進行教學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數學課的情景創設,應該運用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觀察、教學實踐和教學運算的興趣,開放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高段數學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將數學魅力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樹立學生的具象和形象思維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利用數學模具創設豐富生動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數學情境,使學生主觀感知數學內容,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究當中,進而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時如何避開陷阱和錯誤點,并充分利用數學問題的線索,鼓勵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探究。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了解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認知和學習程度,從而修改教學設計。
比如在教學“列方程”這一知識點時,筆者通過多個實際的問題分析,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明白列方程可以解決很多數學問題,將難點變得容易。筆者還通過實際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體會列方程的優勢:一本筆記本1.5元,小名有9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名能買到這樣的筆記本X本,根據題意可得:
1.5X=9
因為1.5×6=9,所以小名可以買到6本這樣的筆記本。
這樣的授課有利于小學高段學生在數學學科中發展具象思維,養成思考的習慣,也有利于學生進入初中后很快地適應學習和學校生活。
(二)學會在自主合作中獲得新知
數學課堂既單調又新鮮,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然后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提問的時間,在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普遍問題和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使學生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后產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比如教師在進行“比例問題”知識點講解時,先從簡單的填空題開始:0.7∶x=14∶y,當x=1時,y=(" ");當y=1時,x=(" " )。教師可在黑板上引導學生進行代入計算求出x、y的值,在學生都能夠計算出來得數時,可以指導學生將這個式子寫成比例的形式,進一步認識比例問題。
(三)采取實例教學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出新知識后要及時給予實例演示,讓學生對比查看自己的答案與實例的答案的差距,并給出規范的解題步驟,使學生散漫的邏輯思維及時得到整理,也使學生明確解題的過程。
(四)分版塊鞏固知識,促使學生內化知識
習題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題型多變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建立起知識與創新之間的溝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教材為依據,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出發點,以學生的接受性為尺度,挖掘出學習知識問題的多向性,分板塊、分類別地設計出具有拓展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的習題練習集,照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情況,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自主探究學習中,都能夠享受到數學解題成功后的喜悅。
(五)繼續設疑鞏固新知識
數學教師帶領學生探究到新知識后要注意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新知識存有懷疑的態度,并在每節課即將結束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敢于說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將新學習到的知識消化和鞏固,也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一)教學過程中時間分配的問題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學習,學生會隨著教師深入引導而提出一些教師課堂設計之外的問題,這樣課堂的時間就很難控制,甚至會耽誤正常的教學進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進程都在教師的掌控下,教學時間很容易控制,每一堂課都按照教學計劃進行。而自主學習的時間比較難掌握,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否進入狀態,能否通過教師的引導找到正確的解題辦法,能否在一定時間內探究題目的答案等,這些都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預料的。很多教師甚至在整堂課程中都無法完成一個數學題的自主探究學習,出現課堂混亂和毫無效率的情況。此外,為了能夠讓學生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教師必定要在練習題和知識點數量上進行壓縮,勢必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和鞏固知識點。
(二)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教育改革促使教師面臨很多新的挑戰,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較高的業務水平,還要求教師做到善解人意,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真正的想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賴于教師對新的教育觀的充分理解和具體實踐,也有賴于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配合和支持,同時更加需要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機智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此,筆者認為在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我,用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扎實的業務知識武裝自己,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建立數學教學的新形式。
綜上所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教學的自主探究也是沒有盡頭的,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層次地進行引導和教學,就能一步步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能力,讓學生脫離教師之后依舊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
[1]謝春霞.論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J].讀寫算(教研版),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