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教育改革和全民健身運動背景下,要求中學體育教學要逐步提高學生體育能力,以幫助中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讓他們以更加強健的身心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因此,文章從中學體育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的意義入手,進一步提出幾點培養體育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育;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策略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學生通過體育的學習,獲得身體與心理上的健康強化,日后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但體育能力的培養過程并非朝夕之間就能完成的,需要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方可實現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所以,中學體育教師必須深入探索體育教學策略,為提高學生體育能力不斷歸納和總結經驗。
所謂的體育能力主要包含獨立鍛煉能力、一般身體活動能力、審美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環境等方面的能力。在實際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可窺見的各種健身鍛煉便是體育能力。依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質,在培養體育能力時必須立足體育教材文本,才能讓創設出來的教學活動更具科學性和靈活性,而對于教學手段也要注意因勢利導,科學調控,以創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來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真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基于“終身教育”現代教育思想理念的影響,“終身體育”也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愈發關注自我身體健康,全民健身運動可謂熱火朝天,這也意味著社會群體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學校教育也需圍繞這一潮流來展開終身體育教育,注意分析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素質,運用相應的培育手段,實現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與教學目標實際上也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能力,從而獲益終生。在這一目標要求下,學校體育自然也要著眼于學生個體的體育特長發展,既要重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技能,又要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健身鍛煉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個更為強健的體魄,為日后的社會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理論知識學習
部分體育教師教學過程未能重視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認為體育課程最主要的就是實踐,于是課堂上基本都是直接讓學生跟著教師演示一起訓練,而學生對于基本的知識都未能了解,顯然不利于體育能力的提升,在實際鍛煉過程中更有可能因為體育知識認知不足而引起一些突發事件。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注意到體育理論教育,因為科學理論知識是指導體育能力提高,并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體育問題的關鍵所在。尤其是體育保健安全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師更要做重點講解,針對相應的體育訓練項目來講解訓練規則,以及該項目可能出現哪些錯誤和問題,并告知學生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如此,學生有了較為全面的體育理論知識,也能更好地運用其理論來指導自身體育鍛煉的進行。
(二)加強自主鍛煉
若想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勢必要讓學生喜歡體育這門課程,才能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因此,中學體育教師應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立足生本教育觀,在體育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摸索加強學生主動鍛煉的方法。例如:練習跳遠時,學生可選擇的跳遠方式有多種,如立定點跳、助跑跳遠、三級跳遠等等,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所喜愛的一種運動方式來展開練習,然后教師從旁指導,讓學生在自我練習過程中慢慢掌握訣竅,并在教師的糾正和同學提供的幫助下獲得運動的相關技能。除此之外,教師教學某一體育技能時,講述完理論知識后,也應鼓勵學生在自主練習時大膽創新,并讓學生來為大家做動作示范,充分把握每一次讓學生展示自我體育才能的機會,才能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并實現創造力培養。
(三)培養合作能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這對于學生日后走上社會是極為關鍵的一個能力。綜觀當前的單位企業發展狀況,幾乎都需要各部門、團隊間相互溝通協作才能共同推動公司的健康運營,若有一方缺乏配合力度,內部糾紛不斷,顯然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也應當注重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且學生在互相合作過程中需要相互溝通協調,這樣有利于增進生生間的感情。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形式來展開體育教學,在進行分組時,要遵循分組以優帶劣原則,并由各小組選取組織、溝通能力較強的小組組長,之后小組組長給各個成員分配任務。例如教學籃球傳球時,教師可展開小組競賽,隔一段距離放置一個障礙物,每個成員必須繞過這些障礙物將球傳到隊員手中,最終用時最少的隊伍獲勝。規則確定后,由小組隊長來分配傳球的順序,并互相指導傳球技巧。通過這樣團隊合作的學習模式,每個小組成員的運動潛能可被充分激發,且團隊合作與責任意識也能獲得有效培養,學生在自由的體育課堂中運動熱情得以提高,為了獲得團隊勝利,參與的主動性更會大大增強。
(四)增強審美體驗
審美能力也是體育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體育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越發突出,社會對于體育美學的人才需求也愈發強烈。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對于體育美學教育功能的認知,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一同發現、創造體育之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動作示范過程中應當準確、優美,以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欲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并非純粹地模仿教師的動作,更是自我創造美的一個過程,因為體育運動是一門健康、力量、形美等融合一體的造型藝術,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遵循了體育對于力量、靈活、柔韌等方面的要求,使得表現出來的體育動作更具人體魅力。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育審美體驗,教師也可借助多媒體來呈現一些體育之美,如古希臘著名雕塑《擲鐵餅者》,那健壯的肌肉、富有生命力的姿態所展示出的健康美著實令人震撼,學生借以觀察更能得知健身的意義所在,而教師再發揮自身指導作用,帶領學生科學鍛煉,學生健康的形體美將能得以塑造。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培養中學生體育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培養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認真鉆研不同層次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然后不斷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及時豐富和更新體育理論知識,使所實施的教育方法既滿足于學生學習需求,更能適應當代體育發展需要,最終實現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將其培養成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
[1]常云峰.對培養中學生體育能力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 2012(17):161.
[2]曾春香.淺談初中體育教學與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3(0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