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詳細研究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問題和對策,可以幫助初中生及早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節奏,為高中數學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文章首先對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隨后提出了一系列處理銜接問題的策略,希望能為初高中數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教育;鏈接問題;策略
課堂教育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貫穿在整個教學階段。所以,要想提升課堂教育效果,就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基于課本與大綱,認真設計每節課的各個環節,而且還要靈活采用多種教育方式方法。經調查得知,大多數初中生進入高中后,都沒有很好適應高中時期數學的學習,進而造成學習質量降低。數學屬于高中時期學習的關鍵課程之一,由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初高中數學教育的銜接任務,讓學生及早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而且還要努力幫助學生培養學習高中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一)教學內容
初中階段的數學內容是基礎知識,側重于對初中生數學基礎的教學。一般來說,初中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很淺顯易懂,幾乎都是四則混合計算的內容,其所包含的公式及概念也很簡單。所以,有的內容以“非重點知識”的方式呈現,教師對其講授也僅僅輕描淡寫。待進到高中階段之后,數學課本內的文字表述更為嚴謹,相較于初中數學內容,其顯得更為復雜、抽象,加大了高中生學習數學的困難,針對部分理論性內容不能充分理解。而且,在高中數學教育工作中,教學知識點多,導致教師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去實現知識的銜接授課。在面對部分初中數學涉及的內容時,教師就說:“該知識點你們在初中已經接觸過。”如此就造成有些內容出現了但教師都不講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該方面知識遇到問題時,教師都不知道。在當前的高中數學課本內,有關函數的內容是最關鍵的知識點,學習困難很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思想負擔,極可能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式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育中,其知識內容很少,難度偏低,題型也比較簡單。初中生只需牢記公式、定理與解題技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學習成績。但邁進高中之后,內容增加,難度提高,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要完成授課內容就必須加快教學進度,這使得很多學生產生了不能適應高中教學節奏的現象。再加之高中數學中許多題目都涉及多個知識點,這和初中單調性理論學習存在一定差別,使得高中數學學習的困難明顯提高,學生由此會產生不能單獨求解題目,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的現象,進而造成學習受阻。
(三)教學氛圍
在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環節,教育氛圍的差別性也導致教育銜接產生了不足。在初中數學授課中,由于學習內容比較簡單,學習量很少,時間充足,如此就促使初中數學教育絕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一個較為緩和的學習狀態下。而高中時期知識點難度有所增加,知識量也不斷增多,學時恒定,導致高中數學授課變得十分緊張,不管是教師或者學生,均始終處于一個比較緊張的環境下。教學氛圍的明顯差別,使學生出現了很明顯的學習負擔,若教師的教學引導不及時,學生極可能產生畏難思想,這對高中數學教育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一)基于大綱編制科學的教育方案
教育大綱是所有教師都要仔細研讀的,而在實際教學階段,需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制出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案,而非機械化地根據大綱教學。若要做好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任務,就必須實現大綱與學生實際的有效融合。眾所周知,知識并非獨立存在的,其是個連貫性很強的龐大結構,由此,需以生為本,而且還要根據數學教育大綱講課,更應該善于反思,解決現有問題。作為高中時期的數學教師,要仔細研究課本,把初中學習內容引入到高中數學教育環節,不是把知識直接教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思索、分析,主動發現處理問題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自主了解到初中數學內容和高中數學內容之間的關聯,進而輕松跨過初中數學學習和高中數學內容間的阻礙,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掌握新舊知識的關聯和差別
初、高中數學知識間有許多內容是銜接的,像函數、平面幾何等內容,區別在于高中數學知識更加深奧、普遍,甚至有些初中結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是不成立的,這正是大部分學生困惑的所在。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不管是哪個教學環節,均要以生為本。為此,教師在引進新內容時,要基于初中數學知識進行延伸,且要把數學教育的前后內容有效統一起來,指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如此有利于學生實現知識內化。大部分學生表示,空間立體幾何屬于比較難學的內容。由此,在教學階段,教師要從平面幾何著手,讓學生認識到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間存在的關聯和差別,更要讓學生了解到平面幾何理論在立體幾何上并非都適用。平面幾何的理論延伸到立體幾何方面時,必須展開論證,防止亂用,引起錯誤。
(三)注重呈現知識的形成階段與方法研究
教學新知識點時,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而應當指引學生主動挖掘新內容,找出處理問題的方式,把教學環節轉換成探究過程,讓學生學著質疑與釋疑,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及創造水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研究,生生討論,咨詢老師,把知識轉變成熟悉的內容,最終處理問題。知識點間的關聯十分密切,學生在轉換知識時必定會遇見熟悉的內容,其中有很多都是初中數學理論,通過該種途徑,學生既穩固了初中內容,還學習到了高中數學內容,更能深入了解到知識并非單獨存在的,而是具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換句話說,高中數學內容和初中數學內容的本質是一樣的,高中內容僅僅是更加深奧而已,只要科學對待,認真探究,必定可以學好高中數學。
(四)創建良好的銜接教學氛圍
創建良好的銜接教學氛圍也是提高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好教育氛圍的創建,創造出輕松、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學生唯有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才可以真正放松壓力,注意力更為集中,由此為提升學習成績帶來幫助。
總而言之,做好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工作,可以為實現數學教育目的提供支持,也是建立學生完善的數學理論體系的重要途徑。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必須發揮出自身的指導功能,通過考查學生的基礎理論,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點掌握情況,再找出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初高中數學教育銜接工作,以防止銜接教育問題的產生,為高中數學教育效果的提高提供保障。
[1]陳曉波.統籌指導,合理銜接——談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有關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27):44-45.
[2]閻麗娟.基于初高中數學銜接的高一新生學情的調查與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