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心理與生理尚未成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觀念。文章針對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展開研究,通過對生涯規劃指導現狀的分析,提出相關解決對策,以期能夠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生涯規劃指導;現狀;對策
良好的生涯規劃將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特征展開生涯規劃指導,旨在促進其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理解生涯規劃之含義、之作用,明確生涯規劃對自身的重要性,進而積極主動建立自身的生涯規劃,成為國家所需之棟梁。
高中是漫漫求學之路的重要節點,是為社會輸送新鮮血液的補給站。而高中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對其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具有以下幾點必要性。
第一,是高中生身心發展的本質需求。就年齡特點而言,高中生大都處于16至18歲之間的年齡段,身心處在發育期間,基本接近成熟。但由于生存環境的限制,其對社會、對世界并未了解,卻又充滿了好奇心;就心理特點而言,高中生心理處在動蕩時期,還未褪去天真爛漫的情懷,往往承受不起挫折,較易產生悲觀失望之感。
第二,對高中生進行生涯規劃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一方面,我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青少年由于缺乏對生涯的規劃而走上預期之外的道路,缺乏生涯規劃能力,盲目就業,盲目從學;另一方面,當前社會飛速成長,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得眾多學生無法充分理解,對未來感到迷茫。
第三,生涯規劃本身發展的需求。雖然眾多高校設立了生涯規劃課堂,卻流于形式,未能真正開展。高中生應有的素質得不到培養,生涯發展前途渺茫。
第四,具有生涯規劃指導專業知識的師資緊張。
(一)教育問題
眾多調查研究表明,當前高中生生涯規劃普遍存在問題。
第一,高中生對自身缺乏認知能力,無法定位自己以后想要從事的職業,也不具備規劃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力。
第二,高中生缺乏對社會職業的認知能力,即便報考專業也未能深入了解該專業的具體發展方向,盲目追熱,缺乏主觀性與偏好。
第三,缺少生涯規劃意識。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明確自身發展方向,才能按計劃前行。然而眾多高中生均未能制定良好的生涯規劃,未能具備生涯規劃意識。
(二)背后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涯規劃當前之所以出現較大問題,是因為受到眾多方面影響。其一,社會歷史原因。早在20世紀中期,我國實行統招制度時,很多大學生出校門便步入社會,分配制度致使當時本科生缺乏在生涯規劃方面的考慮。其二,升學率影響學生自身生涯規劃,好似上高中的目的便是為步入大學校門打下基礎,好似沒有考上本科,高中階段似乎在浪費時間。但遵循自身意愿走未來的路,何嘗不是最重要的呢?
(一)生涯規劃指導的原則
1.主體性。學生是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此在生涯規劃指導過程中,首要原則便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受,摒棄傳統的“師長最大”的觀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尊重學生意愿,進而規劃自己的人生。
2.全面性。生涯規劃教育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全校學生為主體,不應單純以高三畢業生為主要教育對象。另外,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校園德育教育、學科教育以及實踐活動,體現在生活各個方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傳授生涯規劃理論的基礎上,不斷為學生創造各種實踐機會。
(二)普及生涯規劃理念
1.文字宣傳。生涯規劃應從高一入學時開始,貫穿整個高中階段。在高一學生入校時,便應以板報、專欄等圖文結合的形式進行宣傳。
2.活動宣傳。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對高中生進行生涯規劃熏陶,明確自身定位與發展目標。以講座或視頻的方式,邀請專家蒞臨現場,指導學生對生涯規劃有所認知。例如為學生播放宣傳片《我長大了》,設計聲音與視覺的沖擊,讓學生感受職場生活,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三)將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校課程
1.開設生涯規劃課程。生涯規劃應作為系統課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設生涯教育的必修課程,合理安排專業師資隊伍,由高一到高三連貫系統地開展生涯規劃課程。筆者認為,高一年級以認識自我、樹立理想為基礎,并引導學生意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高二年級從了解各種職業以及與職業相關的技能準備、社會認知等方面展開教學,進行職業傾向測試,以明確自身職業偏好等,根據對職業的喜好進行社會實踐;對于高三年級而言,由于業務較為繁重,可在適當時候引導學生參加生涯咨詢或高考咨詢講座,根據自身的興趣以及前期的生涯指導,選擇合適的職業,進而規劃自身未來發展方向。
2.多渠道培訓生涯規劃指導教師。
3.開展社會實踐。美國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在行動中能夠感受到快樂,這種體驗是教學中無法模擬的。可見,實踐對學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將理論知識與活動相結合,才能使得學習更加立體,收獲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學??梢越M織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社會,感受世界,進而對自身生涯有所規劃,有所想法,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對未來進行定位。
第一,以社會調查方式加深學生對生涯規劃的理解,以學校或班級為組織,展開社會調查活動。走進用人單位,公開社會招聘,以訪談、聊天等方式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社會就業走向、未來發展前景等。
第二,模擬場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未來有所規劃。童年時期的“過家家”游戲,讓孩子明確媽媽應照顧家庭,照顧孩子,爸爸應在外工作,是家庭的頂梁柱,醫生需要照顧患者,警察應嚴懲社會邪惡勢力。因此,在高中時期也應以場景模擬的方式,使得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明確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進而規劃自身生涯發展。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該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價值。
綜上所述,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在整個高中階段占有重要地位,其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未來發展方向的指明燈,也是使得學生發現自我、了解自我的工具,進而跟隨自身意愿,做真正的自己。
[1]潘穎,李佳星.高中生生涯發展指導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06):59-62.
[2]華小敏.普通高中生涯發展教育課程設計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3]王影.初探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生涯輔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