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湖南農產品、農資和休閑農業電子商務三個方面的發展現狀,總結了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概況和近年來的發展成效,指出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基礎設施落后、互聯網經營意識不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等問題。提出加快推進農產品上行、多方培育農產品電商骨干企業和人才、推進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建設,以及加強電子商務進農村宣傳等發展建議。
關鍵詞: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發展成效;互聯網經營成本;湖南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2-0106-05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in Hunan
LIN Zhong,LI Dan,LI Liang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e-commerce,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e-commerce in Hunan in recent years, and sums up problems such as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weak awareness of internet operation, and lack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rural area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upward m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stering backbone enterprises and talen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on developing e-commerce in rural area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effect; Internet operating cost; Hunan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大創新推動力,而農業電子商務,作為農村信息化農業商業方面的體現之一,它構建起一座聯通農業生產和市場的橋梁,將小規模和大市場連接起來,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品種十分豐富,水稻、生豬、茶葉、煙草、水果等農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營銷水平也位居全國前列。隨著農產品市場供需的多樣化,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存在“大市場與小農戶”的矛盾,以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發展是解決該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湖南現代農業的一個重大突破。近年來,農業電子商務已經對湖南的農業生產、加工及農民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1-4]。
1 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1 湖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1.1 湖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 2017年,湖南新增18個縣進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行列,總數達到33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已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7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2 602個。全省已累計認定涉農電商企業585家,其中涉農電商省級示范企業39家。全年農村電子商務(含縣域電子商務和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 800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上行)101億元。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報告,湖南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在全國排名第12位。2017年“雙十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3個縣(市)進入全國銷售前百強,平江縣、新化縣進入全國貧困縣銷售前十強,分列第3和第7[5-6]。
1.1.2 湖南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方面 在信息進村入網的推進工程中,湖南省進一步推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倉儲快件中心的建設,建立電商縣、鄉、村級三級服務站的服務體系,其中貧困村新建成并運營電商服務站占了很大比例,為村民開展網購、交費、手機入網、存取款等便民服務。淘寶、京東、蘇寧、天貓等已在湖南開通多個貧困縣特色館和市州特色館,在這些知名網購平臺上以湖南省作為地域名注冊的農產品網店突破7萬家,農業電商初具規模。近年來湖南重點發展建立“益農信息社”,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中,在農村基層打造電商服務模式,在開展農村信息服務的同時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按照要求做好各類公益服務、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等,集黨務、政務、商務、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流通服務于一體,并開通了12316農業服務熱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設“益農信息社”數量接近2 300個。
1.1.3 農產品網絡上行方面 近年來,湖南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為首要突破口,利用農業大省、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的有利條件,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上行,著力解決農村加快發展中存在的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和物流滯后問題,為培育農村經濟增長新動能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本土知名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有30個以上,完成本土農產品上行交易總額接近9億元,其中生鮮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2億元,貧困戶農產品上行比例也逐步上升。本土知名農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網絡上行發展態勢良好,除香米、山茶油、米粉、臘肉、獼猴桃、黃桃、臍橙、椪柑、蜜柚、泡菜、茶葉、姜糖、紅薯片、黑茶等傳統農產品外,其他眾多本土知名農產品如柚子、柑橘、冰糖橙、黃花菜、糍粑、菜籽油、中秋酥脆棗、橙子糖、茯苓、百合、黃牛肉等也逐步打開了通過網絡渠道的營銷局面。
1.1.4 農產品電子交易方面 目前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共有61家,包括糧油類、蔬菜果品類、特色產品類、畜牧水產類、綜合類等。批發市場建設規模達2 600 hm2以上,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有45個。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縣級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骨干,城鄉集貿市場、連鎖超市為基礎,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電子交易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基本框架。隨著電子結算方式逐步推廣,大部分市場著手交易方式的改革,推廣電子結算交易,逐步結束長期實行的對手交易方式,電子結算已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批發市場,其中綜合批發市場全部覆蓋,其次為蔬菜果品批發市場,特色產品和糧油市場的覆蓋率也達到一半以上,全省定點市場已全部推行了電子結算。這有利于把握市場整體的交易信息,充分發揮調節供求的功能。
1.2 湖南農資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湖南省搭建了“互聯網+縣域”模式,農資電商平臺作為一站式新型農資流通渠道(廠家—網店—農戶的一級渠道)快速發展,配備了權威的農業專家服務團隊,為農業種植提供從種子到施肥、除蟲害、農產品銷售等全方位的服務。一方面結合種植戶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整合農業全產業鏈多方資源,通過互聯網為農民提供線上農資采購通道、免費種植指導、病蟲害及土壤監測防控、農技知識傳播等,優化傳統農資采購渠道、提高行業效率、降低中間費用,使農民利益實現最大化。
通過這些網上平臺,可“線上”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保險、金融服務、農產品購銷、信息發布、供銷平臺”等信息服務,“線下”設立“以村鎮為單位”的現代農業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專業指導和相關交流、學習培訓,實現一站式服務,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減少了農資的流通環節,降低了農戶的用藥成本;還提供了專業的植保服務、權威的種植管理技術、全程的套餐服務等。
農資通過網上銷售的種類主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四大類,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農資電子商務總額達43.82億元,農資網上銷售量接近12萬t,銷售額突破21億元。
1.3 湖南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湖南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在培育新動力、拓展新市場、打造新平臺、開創新境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實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有效促進休閑農業電商和農產品電商的融合發展。
在休閑農業電商平臺建設方面,湖南省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創新“互聯網+農業+旅游”新思路,實現了互聯網+經營+營銷+鄉村旅游推介,建立了一大批休閑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全省在休閑農業電商平臺建設上取得明顯成效的地區例如張家界,該地區在2015年武陵源區農業企業建立武陵源“鄉土張家界農業企業協會”,加盟協會會員單位50家,依托張家界禾田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武陵源頭茶葉有限公司網絡營銷技術力量,建立了“鄉土張家界”微信自媒體營銷、“鄉土張家界”網站、“鄉土張家界”商城三大平臺,實行身份證質量追溯制和加盟連鎖許可制,對武陵源區的農產品進行 “抱團”銷售。據統計,2016年“鄉土張家界”網上銷售額超過1 420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37.2%。
在依托電子商務的休閑農業發展方面,全省實現觸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整個產業呈現出“發展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
2 湖南電子商務發展成效
2.1 電商示范創建持續突破,農村電商網點全覆蓋
一是電商示范創建取得新進展,通過電商示范創建和重點項目培育,全省一批優秀電商企業逐漸成長起來,在各自細分市場領域發揮著帶動引領作用。各類電商平臺競相發展,開始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帶動全省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同時總結了全省45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的先進經驗,編印《湖南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案例》,作為發展電商的樣板提供給省內廣大企業學習和參考。二是知名電商平臺全面轉型升級。阿里村淘、郵樂購、京東、農商通等電商平臺進一步優化升級,如新建村淘網點升級為天貓優品,京東農村電商網點進一步整合優化,郵樂購全面提升服務功能。電商網點結合開展農特產品上行,與城鄉快遞物流發展、鄉村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三是電商網點建設入村到戶。如永州市共建成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9個,電商服務站累計2 300個以上,其中農村電商服務站超1 200個。2017年共新建村級電商服務站674個,新建農村電商網店2 000個以上。
2.2 園區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電商基礎不斷夯實
全省各地區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如岳陽電商產業園2017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5.6億元,同比增長28%;園區內電商大樓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新增實體企業開展電子商務20家,同比增長22%,實現網絡零售額4.2億元,同比增長25%;園區內通過湖南省電子商務企業認定企業19家,電子商務及相關行業帶動新增就業創業500多人。
2.3 電商扶貧生態鏈逐步形成,貧困人口穩步增收
優秀電商企業積極參與電商扶貧,電商精準扶貧取得新成效。電商平臺積極開展助農服務,幫助農戶銷售農特產品,通過溢出效應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形成了互助互利電商生態鏈條。
在電商扶貧政策方面,2016年湖南制定下發《關于引導和促進電商扶貧的實施意見》《湖南省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行動五年工作規劃》等文件,2017年出臺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工作通知,系統推進全省電商扶貧工作。2016年湖南省商務廳安排電商扶貧專項資金4 900萬元,同時爭取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中央財政資金1.05億元,2017年統籌4 900萬元資金撥付給51個貧困縣。
在電商扶貧的推動舉措方面,一是組織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和電商扶貧知識培訓,培養電商人才,普及電商應用。二是加強與省內外知名電商平臺之間的合作,構建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三是探索電商扶貧服務體系落地運營模式,解決工業品下鄉難和產品質量保障問題。四是開展“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系列展銷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介湖南省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五是組建 “一縣一品”產業扶貧電商聯盟,并對優秀電商扶貧企業給予支持。
2.4 “農產品上行”持續探索,區域電商生態圈加速形成
一是“農產品上行”全面推進。全省大力推進“一縣一品”,重點指導貧困縣扶持1~2個適合做電商的特色產業。大力支持郵樂購、融e購建設,對農特產品進行整體品牌包裝、營銷推廣和交易服務,打造地方特色農特產品電商品牌,支持多種形式的農村電商入駐,及時解決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搭建各縣區交流發展農村電商經驗的統一平臺,以農村電商為突破口,以農產品上行為要旨,鼓勵縣區探索“小而美”農產品電商模式,打造優質農產品網銷品牌。二是各類線上線下活動打造農優特產電商品牌成效明顯。如江永香柚節、江華“直播香草源”“江華2017年原產地直播項目”、祁陽“姜·芋”文化節等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雙牌縣“一品一縣”特色館數10種產品已成功上線,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開啟本地農特產品走出雙牌,走出湖南的局面。三是區域電商生態圈進一步形成,加速全面建設小康步伐。
2.5 電商園區集聚效應明顯
目前,湖南建有長沙市以及岳陽電子商務產業園、益陽中南電子商務產業園等3個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7個省級電商示范基地。通過大力推進電商園區、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園區內電商企業發展的公共支撐服務體系,實現了企業發展各要素的聚集,推動了電商企業集群發展,園區內電商產業鏈逐步完善。如株洲醴陵電商產業園作為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項目,致力于為醴陵陶瓷產業、特色農產品提供電商咨詢、管理、服務、平臺對接、人才培養、快遞物流管理等服務的一家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建成后,客戶體驗和服務效率大幅改善,陶瓷、農產品的電商供應鏈進一步優化,同時構筑了完整的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的生態閉環,做到了各環節合理分工協作,共同運營發展的生態體系。
2.6 電商平臺建設卓有成效,電商體系不斷健全
株洲“綠凈商城”“掌農”“三分田”“德源善購”等10多家電商服務平臺成效顯著。株洲本土電商平臺的發展,同時帶動了省市知名電商平臺與縣域平臺合作。2017年,蘇寧易購株洲館入駐商家26家,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運營中店鋪在同類目商家中排名第10位,店鋪在同類目同層級商家中排名屬于第四層級排名第4位。
常德市城區已建成武陵移動互聯網創業園、“國郵港”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園、網商創業基地等電子商務園區(孵化基地),共入駐電商企業及創業團隊80余家。“供銷e家·智慧民生”已建成村級信息服務站1 065個,鄉鎮物流配送中心129個,縣級運營中心14個。
2.7 跨境電子商務得到新發展
目前湖南已制定了跨境電商百億項目行動方案,明確未來五年全省跨境電商的發展目標及工作路徑,形成了省、市、區三級聯動的政策支撐體系。目前,阿里巴巴一達通已入駐岳陽市經開區,建立并運營阿里巴巴跨境電商本地化服務中心,城陵磯綜合保稅區內投資建設的“國際商貿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在2018年初開始運營;湖南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已與湖南省郵政速遞公司簽定該監管中心的運營合作協議。益陽竹木年出口額超過300萬美元的龍頭企業就有5家,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交易額為1.5億元,大通湖大閘蟹已經開始銷往東南亞地區。
2.8 信息進村入戶作用得到發揮
各市州結合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鄉鎮、村級綜合服務站,打通了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網上渠道,特別是與人民銀行的金融扶貧站、助農取款點三站合一,完善其配套功能,為農民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網購網銷、金融服務、繳費、充值、訂票等一站式便民服務,方便了農民群眾。農村電商物流發展迅速,阿里巴巴菜鳥物流、郵政速遞物流等已經覆蓋到全市大部分農村,其服務范圍已經到達農戶。“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已基本在全市主要鄉鎮設點。“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通道正在不斷暢通。
2.9 電商人才培訓效果提升
通過整合人社、教育等各類培訓資源,常態化開展電商培訓,充分調動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主體內在的積極性,濃厚了發展電子商務的氛圍,提升了農村特別是貧困村電商人才的技能,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電子商務創業中來。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及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湖南加強縣域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了對電商人才的培養培訓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商務系統、涉農電商企業等舉辦各類農村電商培訓班500期以上,培訓農村電商從業人員超過35 000人次,鞏固提升了電商從業人員技能。
3 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基礎設施落后,互聯網經營成本較高
一是由于信息化建設滯后,存在網絡覆蓋面不全、信號差、網速低等問題,導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如張家界市農村網民僅占全部網民的30%,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于城市34個百分點。二是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不健全,尤其是鄉鎮到村的倉儲設施缺乏和配送能力不足。在農產品進城方面,由于“小而散”的生產方式、農產品保質期短、生鮮品物流損耗大、包裝成本高等原因,網銷農產品綜合物流成本較高。在消費品下鄉方面,因農村人口居住較分散、配送量較少,導致單件商品物流成本較高。
3.2 互聯網經營意識不強,缺乏長期規劃
一是少數縣區政府對農產品電子商務重視不夠,政府仍停留在張貼橫幅等低級宣傳層面,未深入研究、出臺適合本地電商發展的模式和政策。大多數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未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的巨大商機。個別縣區對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不夠明晰,戰略性、全局性的引導及推進方向不夠明確,致使個別企業和電商平臺在經營思路上出現盲目投入,缺乏長期規劃。二是農產品防偽溯源建設缺乏政府支持難以深入推進。如部分縣區政府對于引導涉農企業入駐防偽溯源平臺給予一定的賦碼補貼,對接雖有成效,但是有些企業因為考慮入駐成本而主動性不強,參與度不高。
3.3 農業標準化體系不健全,市場競爭力不強
主要表現在電商公共服務資源不完整,部分縣區還沒有建立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無法對接市級公共服務資源,難以為農產品上行提供系統規模的服務;農產品標準化體系不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生產經營規模不大,從而造成農產品優質不優價、滯銷、甚至廉價出售狀況。造成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原因,一是產業化程度不高。以家庭為主的分散化生產經營模式,使得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與電子商務所要求的標準化產品有很大差距。二是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農產品的品種類別較多,相應的標準不統一,客戶反映質量褒貶不一,信用度不高,競爭力不強。三是產業鏈建設滯后。大部分農村種植種養規模小,沒有經過分選、加工、包裝、倉儲、策劃營銷等環節,基本都是初級農產品,農產品附加值不高,無法發揮電子商務的效益優勢。
3.4 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需要培養和引進
一是農村電商企業普遍人才缺乏。互聯網經濟發展所需的產品開發、網站建設、攝影美工、市場開拓、經濟管理等方面的電商人才,尤其是熟悉業內發展動態、具有先進發展理念和豐富電商實際操作經驗的高端專業人才稀缺。二是基層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知識結構更新換代慢,基層管理人員互聯網意識整體不強,實際管理能力與社會實際發展脫節。三是如何引進及留住農村電商人才。如據祁東縣調查,該縣培訓的大量電商專業人才大部分更愿意留在縣城和交通便捷經濟良好的鄉鎮,不愿駐村,尤其是到貧困村開設網店。其主要原因是這些人在村里居住時間不多,人脈資源少,加之村級生活基礎設施落后,業務量有限,收入不高。人才匱乏是制約電商企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瓶頸”,存在“引不來”“留不住”的問題。
3.5 公共品牌建設和品牌推廣力度弱,亟待旗艦引領發展
部分地區農產品企業網上營銷規模小,企業品牌宣傳意識弱、投入低,地方品牌多而不強,品牌推廣方式單一,直接影響到整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良性循環,缺乏有代表性的企業品牌支撐。同時由于缺少農產品電商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具備廣泛應用性的成功模式,輻射能力弱、資源利用率低,缺乏農產品品牌打造思路和能力,青年創業、企業轉型的試錯成本高。
3.6 標準化建設不健全,非標特色農產品QS認證難
涉及農副產品的相關標準、信用等標準化建設不健全,如生產加工環節缺乏相關標準,農副產品品質參差不齊,不利于細分市場、科學定價,影響產品競爭力;“從田間到餐桌”的可追溯體系尚不完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難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縣市區大多數網店、微店均在網上銷售紅薯干、橙子糖、蘿卜干、剁辣椒等該縣非標特色農產品,此類產品為純天然無污染手工制作,但因無QS認證,不少網店遭到惡意敲詐,少則損失上千元,嚴重的導致網店關閉。而非標特色農產品QS認證對生產、加工、倉儲等硬件要求比較高,小散戶無法完成認證,這已成為制約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7-8]。
4 推進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4.1 加快推進農產品上行
首先是搞好產品梳理,推進農業企業觸電、農產品上行和防偽溯源體系建設。其次,在政府引導,以企業為主體,整合特色農產品小微企業或者專業合作社資源,以縣為單位成立農產品網銷公司負責本地區的農產品梳理、收集、設計、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包裝上網銷售,開拓網上市場。第三,通過造節引流的方式引爆農產品銷售。鼓勵各縣區政府、大型電商平臺、縣級村淘運營中心與相關企業合作,打造品牌購物節,擴大優質農產品品牌的網絡知名度,吸引線上銷售流量。
4.2 培育農產品電商骨干企業和人才
篩選經營模式完善、發展狀況良好、組織健全的農產品經營主體,作為重點扶持的骨干力量,通過引導和政策支持,打造成農產品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發揮其在網絡采購、營銷方面的帶動作用,運用電子商務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資源,帶動相關企業快速發展。組織學習省內外發展較快較好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典型,定期對領導層、管理層、電商平臺、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學習,提高大家的應用電子商務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4.3 加強農村電子商務配套體系建設
一方面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縣區農業信息網絡設施。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引進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以縣區為單位,建立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實現連鎖經營和直供配送;完善整合現有物流配送體系,特別是發揮郵政物流體系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農產品上行成本。
4.4 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建設
要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營銷標準化體系,加強農業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保鮮、包裝、儲存、運輸、加工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在推進這項工作時應突出地方特色,加快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
4.5 加強電子商務進農村宣傳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信、微博等媒體持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宣傳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農村電子商務,知道農村電子商務能夠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鼓勵在外青年返鄉創業,動員返鄉創業青年投身農村電商事業。
4.6 加大專項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力度
一是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設定專項資金用于補貼農產品加工企業在防偽溯源、培訓、產品開發、包裝、申報“三品一標”產品、物流等方面的投入,獎勵優秀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部門和個人。二是培育龍頭企業。以現有電商產業園(孵化園)為依托,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加快引進知名電商企業落戶,大力培育本土農村電商企業,促進新技術、人才和資本向園區集中,實現農村電商集群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三是加大政府服務的力度,解決小電商辦不了的問題,如傳統非標特色產品的QS認證、食品生產和銷售許可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朱敏怡,王明宇. 湖南省農業電商發展研究策[J].電子商務,2014(2):5-6.
[2] 張 晶,趙俊曄,張峭.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展望[J]. 農業展望,2018,14(3):110-116.
[3] 曾億武,萬 粒,郭紅東.農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展望[J]. 中國農村觀察,2016(3):82-93,97..
[4] 成 晨,丁 冬.“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現代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路徑[J]. 情報科學,2016,34(11):49-52,5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6)[M]. 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7.
[6] 湖南省商務廳. 2017年湖南省電子商務報告[EB/OL]. http://swt.hunan.gov.cn/hnswt/xxgk/tjxx/mysj/201805/t20180508_5008758.html.
[7] 鄭彤彤,王雅鵬. 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風險研究[J]. 理論月刊,2017 (6):116-121.
[8] 楊燕曦. 湖南農業電商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6 (1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