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摘要:漆畫藝術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將自然生漆當作重要的繪畫材料,屬于由從前的裝飾藝術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全新圖畫類型。漆畫是繪畫和漆藝的結合,是傳統技藝和現代藝術的結合,與陶瓷文化相同,漆藝的文化發展歷史也較長,擁有非常完善的相應體系。對于漆畫而言,早已經屬于重要的課程科目,常見于全國范圍內的美術高校課程設置當中,為儲備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次研究將成都藝術職業學院開設的漆畫課當作案例,深入探究它是如何傳承著非遺的精髓,面對當下這種多元文化的時代,我們的漆畫課程又應該怎樣來適應這種時代的變遷呢?筆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淺薄觀點,請專業人士批評指正。
關鍵詞:藝術教育 漆畫創作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9-0128-02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針對的為不同類型的非物質狀態下顯現出的和日常生活緊密關聯,同時屬于一種傳統藝術文化的沿襲的呈現方式,其中涵蓋了口頭傳承、民間藝術演出、風俗藝術活動、手工技藝等構成部分。對于中國來說,擁有非常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歷了漫長的千年發展之后,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共生的文化環境。由此,不僅突出了我國多樣化的民間藝術資源,而且表現出一定的藝術效果,其中很多均為全球唯一。
在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漆畫擁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不但具備良好的實用價值,而且藝術性也十分明顯。在我國的三大藝術媒材當中,漆畫占有一席之地。從漆的利用角度來說,中國對其利用的年代最為久遠,一般以器為主。最早的漆器設備更加注重其實用價值,在發展的過程中,后續其蘊含了相應的藝術氣息。當瓷器受到歡迎以后,漆器的應用率不斷下降,面對此情況,基于審美功能下的陳設類型漆器應運而生。漆畫一直伴隨著漆器而行,并且也在傳統漆器中汲取養份。當社會進步的同時,廣大民眾的審美品味也獲得了提升,由此使得漆畫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經過漫長的發展以后,漆畫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之內的手工藝存在著人才缺失,難以傳承的問題。針對當前國內的各大藝術院校而言,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沿襲和保護變得異常關鍵,高校應該通過設置漆畫課程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接觸、了解到該課程,進而認真地進行學習。依靠這門課程的設立,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深入了解,讓更多的學生對其充滿興趣,幫助其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從而為未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經過此項舉措,也避免了這種傳統手藝的傳承后繼無人的現象出現,由此凸顯出一定的實踐價值。
現代高等藝術院校的漆畫教學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由沈福文先生在四川省立藝術專業學校開設的漆器課程,這可以說是我國漆藝領域的高等美術教育的雛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福州市成立了工藝美術學校,開設了相關的漆藝課程,為行業培養了專業創作人才。文化大革命結束后,藝術院校恢復招生,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美術類高校陸續設立漆藝專業并開設漆畫課程。20世紀80年代,由教育部調整高校教學課程,又有一部分院校相繼成立了漆藝專業并正式招收學生,構成了高校當代漆畫教學的基礎。因此,我校沿承著這一代代漆畫藝術大師的腳步繼續前行,特別是聘請了一位從藝50多年,中國當代漆藝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詹蜀安教授進行漆畫課程的教學,這不僅是學生之幸,也是我校之幸。在詹教授數十余年的指導和教學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年輕學子學習漆畫技法,領略漆畫藝術之美,不僅產出了很多作品,而且也為我校漆畫的教育教學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漆畫教學有它的特殊性,從組織教學方面來看,其具體操作程序要比其他藝術業更為復雜,涉及到實驗室的設備、環境、條件,因此,很多院校由于缺乏師資以及教學經驗,所以即使有開設漆畫課程的愿望,但由于教學資源匱乏,最終難以落實。漆畫課程側重于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地使學生加深對漆畫材料的認識。在課程安排上,我校的漆畫課程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從傳統漆畫表現技法的學習,到現代漆畫技法的應用與研究,以及對漆畫藝術形式語言的探索,必須多方面培養學生認識傳統漆藝及現代漆畫的藝術審美價值。
我校開設的漆畫課除了教授常見的技法外,特別專注于對古法的傳承與沿襲,以天然中國漆(土漆)配合各種原生材料如礦物、植物顏料,金、銀箔或粉,蛋殼,貝殼,螺鈿等制作的漆畫,保持著特有的質地和色澤優勢,由此所形成的獨特形式語言,其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是其他畫種所不能比擬的。在對詹老的采訪中,其表示,關于這種漆藝的藝術形式需要獲得更大的關注與重視,其主要的價值便是凸顯出此種藝術特色。因此,在漆畫當中,融合了漆藝和繪畫兩種元素。不過,中國漆沒有被應用到模擬繪畫當中,在目前的發展環境當中,我國的漆藝特征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凸顯。從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當中可知,如果以化學漆為主要的材料,并且依靠其進行涂料的合成處理,將導致漆藝受到一定的破壞。我國傳統的漆藝,其擁有的藝術價值可謂不可估量,其他任何媒介均無法替換。從漆藝材料的特征角度而言,相應的限制性屬于共存的狀態,必然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漆畫的那種基于漆材料和復雜漆藝技術過程而產生的獨特藝術魅力,是其他繪畫媒介無法企及的。漆畫家使用各種獨具材質美感的裝飾材料,通過中國漆藝特殊的髹飾技術和工藝過程,層層漆膜及嵌合其間的裝飾材料表面,在反射、折射和透射作用下交相輝映,會產生出一種漆畫所獨有的變幻微妙,深沉而復雜的視覺效果。如果藝術家又把這些視覺效果有意識地,匠心獨運地組織到他的作品的表現主題中去,才會產生出一件好的漆畫藝術作品,這也正是從我校漆畫課程的教學中體現了非遺傳承的精髓。
這兩年學校加大了對漆畫課程的扶持力度,不僅開設了漆畫大師工作室,投入資金購買材料和設備建全漆畫工作室,還經常舉辦學生的漆畫課程展覽,優秀的學生作品還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師生們近距離的走進漆畫了解掌握這門技藝。那么面對當下這種多元文化的時代,我們的漆畫課程又應該怎樣來適應這種時代的變遷呢?
首先從事漆畫藝術的教師匱乏,就拿我校來說,現在從事漆畫教學的老師只有以詹蜀安教授和幾位青年教師組建的教師團隊,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有部分中青年教師利用閑暇之余在跟著大師學習漆畫藝術,但這項技藝并不是簡單學之就可以掌握的,不僅需要對技法掌握的嫻熟度,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所以培養后繼從事漆藝的教師是首當其沖應該重點考慮的。
再者,針對漆畫的相關教學設備依然有待健全。關于漆畫藝術,屬于非常獨特的一種藝術表現方式,極易遭受到天氣情況的干擾。特別處于陰干打磨的時期,無論是濕度,還是溫度,均是其管控的重要元素,將直接影響到漆畫的最終藝術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對這一方面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控,加強畫室或工作室的通風度等。
最后,漆畫由于天然土漆的特殊性與工藝性,技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傳遞出漆畫藝術的藝術魅力,技法教學也是當今高校漆畫課程開展的重要部分。漆畫的技法很重要,但它并不是漆畫創作的全部,漆畫脫胎于傳統漆工藝,其獨有的藝術特性決定了其工藝性的重要地位。但是以漆入畫之后,漆畫就是繪畫性與工藝性完美的結合體。漆畫的繪畫性是作為一幅繪畫作品的前提與保證,而工藝性的特點則是漆畫與其它畫種的重要區別和獨特魅力。
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媒體技術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我們處在一個多元文化發展的時代,作為培養藝術人才搖籃的高校,特別是兼具傳承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的使命,我們的教學既要適應人們急劇變革的審美需求和豐富多變的精神世界,更要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使我們的藝術作品能鮮活的表述時代特色和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張道一.美在民間[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2]徐俊.論手工藝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價值與定位[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3]張晨.中國傳統漆藝文化藝術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年.
[4]王巍衡.當代高校漆畫藝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2).